第二十四章 返回吴郡
作者:慕容飞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96

孙策攻下皖城已过去三个月了。这几天,府里盛传着孙策将率领大军返回封地吴郡吴县[1]的消息。

我曾听姐姐讲,在攻打皖城之前,孙策本来是要去打江夏黄祖的。自初平二年孙策的父亲孙坚被黄祖的部下射杀以来[2],孙策无时无刻不想着报杀父之仇。因孙坚原为袁术的部下,一开始孙策也跟随了袁术,并奉令平定江东。但兴平二年[3]冬,就在孙策打败刘繇进入曲阿时,袁术不顾众人的反对,意图称帝,于是孙策上书谴责了袁术。但袁术仍在建安二年[4]正式称帝,孙策便与之绝交了。

建安四年,孙策奉朝廷的命令,与曹操、董承、刘璋并力征讨袁术,但就在军队整装待发时,袁术竟病死了――真是老天也不容他称帝啊。

我们居住的皖城,已经几易其主。在孙策到来之前,原归袁术的部下、庐江[5]太守刘勋管辖。袁术死后,其家眷及部属全都投靠了皖城的刘勋。但皖城粮少,一时之间供应不了这么多人,于是刘勋便向豫章[6]太守华歆借粮。无奈华歆那里也是素来少粮的,只好又向海昏[7]邑求助。但海昏诸将借故推迟,有粮不借,华歆告到刘勋那里,刘勋一怒之下便率兵攻打海昏。

此时孙策正要去打黄祖以报父仇,行军到石城,听说刘勋攻打海昏去了,便和周瑜率兵两万趁机攻下了皖城,俘获了刘勋和袁术的家眷及部下。刘勋听闻皖城被破,便跑到西塞山附近的流沂去了。再之后,便是孙策和周瑜分别迎娶姐姐和我的事了。

现在皖城已经安抚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皖城的粮草仍然是个问题,并不适宜大队人马长居,看来府里的传言应是真的,离开是近在眼前的事了。

果然,没过几天,便传来消息说,孙策已经上表奏请李术为庐江太守,打算留下三千人留守皖城,其余部将和家眷全部返回吴郡。离开皖城之前,孙策在将军府上设了家宴,并邀请了周瑜和我一同赴宴。

将军府上的家宴,是除婚礼外,我参加过的最为盛大的聚会。孙策一家人,还有相关的亲戚们,差不多都到齐了。

我认人的本领向来很差,虽然之前已听姐姐讲过都有哪些人出席,而这些人也几乎都在婚礼上见过,可是我平日里去将军府并不算太多,除了孙策、吴老夫人等少数几个人外,也没怎么见到其他人,所以到了家宴现场,还是很难对得上号。不过周瑜坐在我身旁,倒是时不时地提醒我。

似乎很久没有离周瑜这么近了,我在众人面前和周瑜扮演着和睦夫妻,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感觉好像戴了副面具――其实,这幅面具,不仅是摆给其他人看的,也是摆给周瑜看的。表面上若无其事,谈笑风生的我,直到现在才明白,之前那么盼望家宴,并不仅仅是盼望见到爹娘,家人团聚而已……

孙策高高在上地坐在主位上,他的左侧坐着吴老夫人,右侧则依次坐着姐姐、徐姐姐和她的三个女儿。孙策看到我的时候,目光里已经没有丝毫的尴尬或者不自然了,就好像完全没有发生过之前的事一样。我或许应该松一口气吧,却不知为什么有点失落……

爹和娘坐在孙策左手边的下首,再接下来便是我和周瑜。而孙策右手边的下首,坐着他的叔父孙静。据说孙策还有个叔父孙羌的,不过已经去世。再往后,便是让我记得头晕的那一群孙策的弟妹和堂兄弟姐妹了[8]。

在这一群年轻的弟妹之中,最为注目的便是孙策的弟弟孙权。虽说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在我看来,孙权与孙策却是两种类型的人――不只在外表上,也在言谈举止上。用现代的话来讲,孙策绝对是个阳光型的帅哥,美资颜,好笑语。而孙权却生得虎背熊腰,虽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紫发碧眼,但眼睛的颜色的确很浅,与其他人不同。言谈间虽也有几分孙策的英气爽朗,但更多的却是沉稳冷静,一副老成的模样,让人很难想象他还是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不过也有与孙策相同的,便是他们的眉宇间都流露出一种霸气。我并不是很喜欢孙权,他总让我有种冷飕飕的感觉,而且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孙策的另外两个同父同母的弟弟――十六岁的孙翊,和十五岁的孙匡。在相貌上,孙翊是最像孙策的,他虽不及孙策那样喜欢谈笑,但神情果敢坚毅,说话掷地有声,也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孙匡是四个兄弟中长得最为清秀的一个,颇有几分文人气质,也许是因为年龄较小的缘故,感觉不如几个哥哥那般强壮,但却惹人怜爱。据说,当年孙策把父亲乌程侯的爵位都让给孙匡继承了。不过要说可爱,自然谁也不及最小的妹妹孙尚香了。其实尚香也是个可怜的孩子,连父亲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九岁的她,出生才几个月的时候,父亲孙坚便去世了。再次见到我,尚香显得非常高兴,开心地扑到我身边缠着我说话,不过很快便被孙翊的夫人徐氏哄回自己的位置上了。

说起来,古人结婚还是普遍很早的。孙翊才十六岁,已经娶了徐氏;十八岁的孙权早已有了夫人谢氏,攻破皖城时,又纳了袁术的女儿袁氏为妾。想来孙策十八岁时仅纳了徐姐姐为妾,二十五岁才娶了姐姐,或许是真的很在意他心里的蝶衣吧。而周瑜呢,也是二十五岁才娶了我,而且是看在孙策的面子上;那对内心深处的她,那份爱又有多深?我再一次地感到了受伤……

返回吴郡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因爹娘只有姐姐和我两个女儿,膝下无子,于是也跟着我们离开了皖城。姐姐担心爹娘离开家乡来到吴郡会寂寞,便征得孙策同意,把爹娘接进了吴郡的将军府。

周瑜在吴郡也有自己的府邸,是孙策之前就赐给他的,仍与将军府比邻而居。在返回吴郡的途中,周瑜随孙策指挥着大队人马去了,并未与我同车。直至到达吴郡吴县,我才又见到了周瑜。周瑜带我回周府的途中告诉我,他的叔父和哥哥也从寿春投奔过来了,将和我们一起住进周府。

-----------------------------------------------------

[1]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域分为州、郡、县三级;县以下还设乡、亭等。州的行政长官称刺史或州牧;郡的行政长官称太守;县的行政长官称县令。

吴郡隶属扬州,包括吴县、钱塘(今杭州)、乌程、曲阿等多个县,治所在吴县。孙策获封的吴侯为县侯,其父孙坚获封的乌程侯亦为县侯。按东汉制度,封王以郡为封地,封县侯则以县为封地;东汉的侯还有乡侯、亭侯,所封之地各为一乡、一亭。另外,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称邑,体制与县侯封地相当。

[2]按《三国志》记载,孙坚是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被黄祖部下所射杀。但裴注中指出,《吴历》和《汉纪》中均记载孙坚死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且在后来的《资治通鉴》中也取了孙坚死于初平二年的说法。

[3]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

[4]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

[5]庐江郡隶属扬州,其治所在皖县(即正文中的皖城)

[6]豫章郡隶属扬州,其治所在南昌县

[7]海昏隶属豫章郡

[8]此处可参见我的随笔:孙氏家族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