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周氏一族
作者:慕容飞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80

“公瑾哥哥,你总算回来了――”刚到周府门口,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一看到周瑜出现,就欣喜地跑上前来。

“玉儿,怎么一点礼数都没有!”不远处一个中年男子对那小姑娘喊道,随即也迎了上来,身旁还有另外两名年轻男子和一名女子。

“叔父!大哥!堂弟!你们什么时候到的?”周瑜看到这群人,很是高兴。我站在周瑜身后,默默地打量着他们。

“已到了四五天了。”那中年男子笑道。

“在府里住得可还习惯?”周瑜又问。

“一切都安排得很好,贤侄不必挂心。”

“小乔――”周瑜随即转过头来叫我。我走到周瑜边上。

“来,见过叔父。”周瑜把我领到那中年男子跟前道。

“哦,这就是侄媳吧……贤侄娶得如此佳妇,只可惜大哥大嫂却无缘看到了……”提到周瑜逝去的父母,大家有了一丝伤感。

接下来周瑜又领我见过了剩下的四个人:一开始看到的小姑娘是叔父的女儿、周瑜的堂妹周玉,十五岁;她身旁的年轻男子是叔父的儿子、周瑜的堂弟周武,十八岁;最边上的一男一女是周瑜的大哥周道和大嫂王氏。寒暄了一阵,大家便进府了。

留守在周府的丫鬟下人们早已打点好了一切,迎接主人的归来。也不知为什么,不论是刚刚见过的周瑜的亲戚,还是府里的丫鬟下人们,几乎每个人看到我时的目光都有些异样,似乎有一丝惊叹,却又似乎夹杂着嫉妒,我甚至还看到有丫鬟们在窃窃私语。

周瑜的叔父一家住在南院,大哥大嫂住在西院,我和周瑜住进了东院。吴郡的周府比皖城的大很多,虽然只住东院,其面积却跟以前的地方差不多。一家人用过晚饭,便回了各自的院子。周瑜去了书房,又留了我一个人在房里。刚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又猛然间多了这许多陌生的人,让我颇有些不自在。

“阿蛮,给我倒杯水来。”我叫道。进来的却是阿方。

“阿蛮呢?”我问。

“方才看见她去书房那边了。夫人有什么事吩咐阿方好了。”阿方一面说一面给我倒了一杯水。

“嗯,”我喝了一口水道,“你先下去吧。”

我心里有点不详的感觉――女人的敏感让我觉得阿蛮是在有意接近周瑜。我忍不住决定去书房看看。

踏进书房,只见周瑜正在看书,而阿蛮正往周瑜的书桌上放茶水和点心。

“小乔?”周瑜看见我,有些惊讶。一旁的阿蛮听见周瑜的声音,转过身来,看我进来,有些尴尬地说道:

“阿蛮怕大人看书劳神,送些点心过来。”

“嗯,你想得很周到。”我一脸平静地说。

“那阿蛮先退下了。”我点点头。

“小乔,有事么?”周瑜问道。

“呃……我是想,如果你有空的话,能给我讲讲你的家人么?你从前都没给我讲过,我怕叔父、大哥他们笑话……”虽说是来书房之前就想好的借口,但我还真想了解一下。

“好啊”,周瑜略微一愣,随即目光里闪过一丝欣喜,“倒是我疏忽了……之前在皖城的时候,除了你,也没有其他家人在身边,我甚至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他们……来,你坐下,我慢慢讲给你听。”周瑜示意我坐到他身边。

我稍稍迟疑了一下,便坐过去了。

看得出,讲起自己的家族,周瑜颇为深情和自豪。这是周瑜第一次跟我说这么多话――我甚至觉得比他之前跟我说过的所有话加起来还多。

恍惚中我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在听老师讲课一般。只是在现代若真碰上这么帅的一位老师,我考试能考几分可就不好说了――估计上课早走神去了……虽然周瑜给我讲的东西不用考试,可是既已嫁到周家,我对周瑜的家人[1]还是很感兴趣的。不过为了避免走神,也为了避免遗忘,我让周瑜拿了竹简边讲边写,这样我的目光就可以转移到竹简上了……

周瑜的曾祖父周荣[2],字平孙,在汉章帝、汉和帝两朝均官至尚书令[3]。周荣有两个儿子,长子周景,字仲乡,是周瑜的从祖父,在汉桓帝时期官至太尉[4];次子周应,就是周瑜的祖父,曾任庐江太守。这三人都早已过世。

周应也有两个儿子。长子周异,就是周瑜的父亲,曾任洛阳县令,在周瑜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次子周尚,也就是今天看到的周瑜的叔父,曾在袁术手下做丹阳太守,后被袁术召回寿春;袁术死后便从寿春投奔过来,入了孙策麾下。

周异有两子两女。长子周道,也就是今天看到的周瑜的大哥,先前随叔父周尚在寿春,这次也一起过来入了孙策麾下;周道的妻子,也就是今天看到的大嫂王氏,已经怀有身孕。周异的次子便是周瑜。周异的长女,也就是周瑜的姐姐,尚未成年就夭折了。次女周兰,也就是周瑜的妹妹,已经出嫁,现居洛阳。

叔父周尚有一子一女,也就是今天看到的周瑜的堂弟周武和堂妹周玉。

另外,周瑜的从祖父周景的儿子周忠,现在献帝身边担任卫尉[5];周忠的儿子周晖,现任洛阳县令。

虽然周瑜的家族似乎比之前在家宴上看到的孙策的家族容易弄清楚多了,可要不是周瑜在竹简上一边讲一边写,我估计还是记不住几个……

待周瑜讲完,夜已经深了。

“我回房了……”我站起来道。希望周瑜说点什么,但他只是默默点点头。

我有些失落,踌躇了几秒,便向门口走去。

“小乔……”走到门口时,周瑜忽然叫了我一声。

我微微一愣,心里一动,转过头去。

“我……过几天要出征了。”周瑜看着我说道。

我一惊。虽然早已猜到孙策这次返回吴郡是在为出征做准备,但此刻心里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觉得有些难受。

-----------------------------------------------------

[1]本文中部分人名为虚构。周瑜家族有史料可查的可参见我的随笔:周瑜家族考证

[2]此处《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有出入。按《三国志》记载,周瑜的从祖父周景是周荣的儿子,那么周荣就是周瑜的曾祖父;但按《后汉书》记载,周景是周荣的孙子,那么周荣应是周瑜的高祖父。从他们的在世时间上看,个人认为《后汉书》的记载可能更准确。

[3]东汉官职以“三公九卿”为基本架构,尚书令是少府属官,少府是九卿之一。由于东汉的实际政治权力已转移到尚书台,其主官尚书令虽在制度上属于少府,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事权。

[4]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名义上为最高官职。太尉领太常、卫尉、光禄勋三卿;司徒领太仆、鸿胪、廷尉三卿;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

[5]卫尉,九卿之一。按《三国志》记载,周忠后来也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

关于东汉官职的详细描述可参见“附录8东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