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离歌
作者:慕容飞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48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到周瑜轻轻放开了我的手。我微微睁眼,看到周瑜已经悄悄起身,正在披衣。

他要去哪?我心里疑惑道,却是没动,继续装睡。只见周瑜披好衣服,又回过头来看向我,我忙闭上了眼睛。半晌,似乎听到了周瑜走出房门的声音。

我再次轻轻睁眼,只见房间里真的没人了。我愣了一下,也忙起身披好衣服,走出房门,却见院子里也没了周瑜的身影。

“周郎去哪了?”我问门外值夜的阿云道。

“回夫人,刚刚大人拿了琴,什么都没说就出去了,像是往连廊那边去的。”阿云答道。

连廊那边?这么晚了,周瑜不可能去南院和西院,唯一可能的,便只有北院,或是?府了。我走向连廊,略一踌躇,便向北院而去。

北院是我不太愿意再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不好的记忆。落水的事,我没有告诉周瑜。在之前的家书里,我只提到曹丕带走阿蛮的事,并没有言及其他。我并非刻意要隐瞒,或许周瑜迟早也会听说这事。只是一想到那次落水,我便想到了周道和孙策,这才是我不愿意提起此事的原因。

走进北院,我便听到了隐约的琴声――看来,周瑜果然是在这里了。我寻着琴声缓步前行,春夜里的风并不冷,湖面上,烟波疏影,新月垂杨,本是一幅诗意的画;可是,湖畔那抚琴人孤单的背影,再加上寂寞的琴声,却使得这春夜变得分外凄凉。

我远远地立在周瑜身后,不忍过去打扰他,却亦不忍离去。半晌,只听琴曲忽地一变,传来了周瑜抚琴而歌的声音。只听他唱的是:

水迢迢兮长亭暮,望断天涯路。

夜沉沉兮人何处,空留旧时物。

无眠无绪,孤影无依无助,尘世总相负。

如梦如幻,往事如烟如雾,狂歌狂走思难驻。

清商随风幻入,此曲是泣是诉?

又见纸灰飞舞,功名利禄终归尘土。

周瑜是在悲孙策么?“功名利禄终归尘土”,我原以为,自信如他,是不会唱出这样的句子的。我不禁想,如果他能就此放手,和我一起隐居山林,或许,或许真能改变历史了吧?可是,我又强烈的感觉到,他是决不会扔下江东基业不管的……

一曲终了,周瑜琴弦的余音还在,我却听到另一阵飘渺的琴声从远处传来――竟是刚刚周瑜弹过的旋律。周瑜显然也听到琴声了,抬头四下一望,却看见了我。

“小乔?你怎么来了?”周瑜开口道。

我正待回答,只听从那琴声传来的方向,又传来了一男子的歌声。于是我和周瑜都禁了声,侧耳细听起来。歌声似乎是从周府外传来的,唱的正是刚刚周瑜唱的那一首,只是歌词却略有些改动。只听他唱的是:

水茫茫兮斜阳暮,荒草迷烟树。

月淡淡兮星微露,空留景如故。

一语一笑,梦断一弦一柱,尘缘皆空数。

一生一世,难载一曲一赋,千帆过尽情不渡。

清商随风幻入,此曲非泣非诉。

谁解弦音相误,歌尽东风何人回顾?

这曲音,这歌词,让我越听越觉得不安。“歌尽东风何人回顾”,我怎么觉得,这是在说周瑜呢……

周瑜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我的不安。待那人一曲歌毕,周瑜忽地站起身,一手抱着琴,一手拉了我,疾步向周府外走去。周瑜走得好快,我几乎是一路小跑的,待我气喘吁吁地跟着周瑜绕到北院外,果然看到了一男子身着素衣的背影。

“元叹兄,果然是你。”周瑜走上前去,轻声道。

元叹?我一愣。元叹不是东吴一代名相顾雍的字嘛。只见那人转过头来,看上去约莫有三十几岁,瘦削的脸上有几分憔悴。

“公瑾,好久不见。”那男子答道,又看向我,“这位是?”

“这位是拙荆。”周瑜介绍道。我忙向那男子施礼。

“夫人无须多礼。在下顾雍。”顾雍?我记得果然没错。

“元叹兄不是在合肥吗[1]?什么时候回吴的?”周瑜问道。

“刚回。我在合肥收到了讨逆将军去世的消息,赶回来祭拜。”顾雍沉声道。

“这么说,庐江郡那边也应该收到消息了……”周瑜似在自言自语,眉宇间有一丝忧虑闪过。

“元叹兄去府里坐坐吧。”很快,周瑜又恢复了常态,转头对顾雍说道。

“不了,深夜不便打扰,改日再叙吧……”

“也好。”

“刚刚听公瑾的琴声,知公瑾哀伤之至,还望保重身体。雍先行别过。”

“元叹兄……”顾雍正要走,却被我叫住了,“可以……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夫人请问。”

“元叹兄方才歌里所怀之人,似乎……似乎并不是讨逆将军?”我小心翼翼地问道。我总觉得顾雍唱的歌词更像是在怀念周瑜,让我有种很不祥的感觉。

一丝惊诧从顾雍脸上掠过。

“……雍只是由故将军想到了另一个人,感叹世事无常罢了……告辞。”顾雍说完走了,我却还是不明白顾雍说的是谁,难道真的是周瑜?但他怎么可能知道周瑜的命运?

“元叹兄是想起昭姬了。”顾雍走后,周瑜轻叹道。

“昭姬是谁?”这名听起来像个女人……难道顾雍竟是在怀念一个女人?我忽地觉得周瑜还真是八卦……

“你知道蔡伯喈此人么?”周瑜反问道,一边拉了我的手向周府大门缓缓走去。

蔡伯喈?东汉鼎鼎大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字伯喈,东汉才女蔡文姬之父,我怎么会不知道?于是我轻点头道:

“嗯,略有耳闻。听说他有一把绝世好琴,名焦尾[2]。”

-----------------------------------------------

[1]此时顾雍是否在合肥存疑。《三国志集解.吴书七.顾雍传》引《方舆纪要.卷二十六》说:“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但《三国志.吴书七》中仅说顾雍“弱冠为合肥长”。建安四年顾雍已过而立之年,绝非“弱冠”,虽然也有可能是第二次任合肥长,但孙策取合肥一说除了《方舆纪要》外未见于其他史料,可信度存疑。

[2]焦尾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四大名琴分别为: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蔡邕的“焦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