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植树节。
过去的好多岁月里,从上小学三年级开始算起,每逢春天来临,我们都要到郊外去植树,打着红旗还唱着歌,虽然劳累,却也欢欣,为我们的付出而陶醉。我不知道,我们种下的那些树长大了没有,其中有水杉、柏树、白杨、泡桐等,该是枝繁叶茂绿荫一片了吧。可是,树种下后,就再也没有抽空去看望过。
这十年,我在市里工作,就没有接受过植树的任务,把植树节竟忘到一边了。很遗憾的,至今几乎找不到一棵我曾亲手种下的树。我只能看着窗外的水杉连想,它们的绿意还没有到来,春天刚刚开始。
于是,我坐在桌前点燃一根香烟,在心里念叨起来。树,我种过的树它的根在哪里,它的叶在哪里呢?我苦思,冥想,竭力搜索过往的信息,哪怕一丝半点的痕迹。
在我的经历中,我的确种过树,而且不至是一棵两棵。这些树都在我家乡固始县城的周围,如果它们还在的话,树的主干该是很粗很高了。想到这里,我心里猛生一丝慰藉。人活了半辈子,如果没有种过一棵树,那是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啊!虽然我已记不清也寻不到那些树了,它们也许早已把我忘得干干净净,但我还是幸运的。种过多少的树于我并不要紧,更重要的是我喜欢树,我深深地爱着它们。
我在生活中成长,渐入中年,慢慢见识了不少树。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我认识了楝树、桑树、枇树和梧桐,还有杏树、桃树、梨树、枣树、石榴树和槐树。但最使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楝树和桑树。
在我老家老房子的后院,有棵不大不小的楝树,它是我生命中认识的第一棵树。
它斜依在一座老墙的边上。不知是何时栽下的,还是自然冒出来的。它长得很慢,几年过去了也不见什么动静,干还是那么粗,干的底部是弯曲的,往上来又小心的倾斜过去,象是要躲开墙的压迫,把它不太茂盛的枝叶擎向天空,接受阳光、雨露、风霜的礼遇。(手机阅读本章节请登陆 wap.shouda8.com)
楝树的花是淡紫色的,有一种清香。它天生的质朴和宁静,在阳光的照耀下,星星点点,浓淡相间,疏密有致,没有半点的雍容华贵,却也显得从容不迫。楝花有着诗意的美,它好象永远在思考着明天,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偶尔露出几丝苍凉。
母亲告诉我,这就是楝树。楝树果子可不能吃啊,千万不要当枣吃了,吃了要闹肚子的。实际上我已偷偷品尝过它,那是很苦很苦的滋味。楝树果子当珠子玩倒也有趣,我就把它们用线串起来,挂在胫脖上。我看见乡下人进城卖桃时,篮子上面总爱放着几枝嫩绿的楝树叶,颇感奇怪。听大人们说,楝树叶可以驱赶蚊蝇,蚊蝇最怕它的怪味。说起来,我又感到十分可笑,楝树的“楝”字是怎么写的,过了很久的日子我已经不小的年龄了,才在字典里翻查到。啊,楝树,我认识你很久了,对你的秉性却不能完全把握,真是浅薄啊。现在,这种树在好多城市里似乎已很难发现,我有二十多年没有见到楝树了。啊,永远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我喜欢爬到楝书上乘凉,听知鸟的鸣叫声。这棵楝树很好爬,稍微一努力,就能坐到树杈中间。这的确是我儿时的一大乐趣。可是,有一天,后院邻居家的孩子跑过来,不让我往上面爬,说树是他家的。我回来问过母亲,母亲说:“这树早就有了,他们家没搬来前就有了,树究竟什么时候有的连我也说不清呢”。那时,爷奶都已过辈许久,关于楝树的历史我就无发打听清楚了。不过,我和母亲一样坚持,这棵树是爷奶留下的。母亲还说:“别管他!树不是还在嘛,那就是俺家的,小孩子家别乱吵,知道就行了”。
这棵楝树最终还是被砍掉了。邻居家要在那里盖房子,就找母亲商量。邻居家的大人还算通情达理,说树是大伯大娘在世时就有的,确实是你们家的,那就归你们了。母亲没再迟疑,就砍了树。树枝晒干做了柴禾,树干弯曲的,锯了两节,放在屋里也没派上用处,后来给乡下的大伯了,大伯讲楝树很结实的,回去做了条几。
现在印楝已经引进到中国,有的省份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其药用和环保价值越来越受青睐,古老的楝树将焕发青春,前景广阔,造福于民。
其次,在我记忆中印象较深的是桑树。桑杏的滋味我好多年没有尝到了,这也可能是我记忆不衰的缘故。儿时,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一年四季很少吃到水果,当地的杏、桃、梨还能吃上几个,象苹果、香蕉、橘子、橙子等就是奢侈品了,至于龙眼、荔枝、菠萝、芒果、橄榄等,我们只能在图片上一饱眼福。
在离家不远的小史河边,有一大片桑林,那是我和玩伴们的乐园。每到桑杏熟了,噢,不!或是刚青红参半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就出没在桑林里,流连忘返。碧绿缠绵的桑叶,苍劲柔韧的桑枝,顾不得去欣赏,我们在近似疯狂地寻找着那紫黑紫黑的果实。“我摘到大的了,好紫!”谁摘到大而紫的桑杏谁就兴奋地大叫起来。那边也呼应着:“我有三个大的!”那树梢上的桑杏很难摸到,幸亏桑树生性柔软,要不,我们不知会踩断多少树枝,把屁股摔成两半了。摘不到紫的,我们就狠劲地摇树,掉下来的都是紫得发黑的那种,能吃上三四个,酸酸的,甜甜的,甜得打嗝,那是最大的快意了,一夜也回味不完。有时母亲到小河边洗衣,我跟去后还是跑到桑林里玩。那是史河的西岸一片开阔的沙土地,到处长满了青草,松软松软的,躺在上面晒太阳,听着小河咕咕的流水,看喜鹊从头上轻轻跃过,哎!真叫好玩舒坦。
桑蚕养殖原本是家乡的一大产业。过去有巢丝厂、丝织厂,在上海买到的丝织品回来打开一看,就是本县的产品。现在好象已很不景气,种桑养蚕的人没有多少了,因为没有打工等划算,更没有把土地卖出去来得快。
如今那片桑林早已不见踪影了。这里的风景十多年前就面目皆非,小史河变成了臭水沟,河道越挤越窄,两岸盖满了房子,除了房子还是房子,还有小工厂的厂房、烟囱、流着刺鼻气味的酸碱废水在大张旗鼓地冒着白花,小河里抓不到鱼虾、螃蟹和黄鳝了。树也有一些,但都很弱小,寥寥的,缺少生机,风光不再,难以成林。我小时候天天要去小河边挑水,那口甘甜的沙井也废弃了,因严重污染的缘故不能再饮用。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办了一件好事,把沙井用混凝土围砌成井沿,以方便周围众多居民使用。而今,那口井还在,静静的躺在那里,水已死透,成了新的历史文物。
最近据说当地政府在新开了街道、扩大了城市规模、兴建了公园、招商引资之后,突然感到,小史河该治理一下了,并有了初步的规划。有人说拆迁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悔恨当年为什么不严加管理,把河道糟蹋成恁个样子。好在我们已开始醒悟。小史河,你何时变宽变清,变得比从前更美丽?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人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高楼大厦又将森林阻隔,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哀。不少民族都认为,树木与森林是自然界万物的生命源泉,是生命的力量。
与树为伴是我童年幸福生活最值得回忆的地方,树给我带来了万分的快乐。
惭愧!道歉!
久违了,我心中的圣树!
那棵失去的楝树和那片失去的桑园,你永在我的心灵。
6年3月17日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