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作者:博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13

云开雾散,但阳光还不是很透,英子来到工作室对舟麟说:“我们今天要读的可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理论。他先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学习匈亚利的模式,后又提出“人道社会主义”。转而寻求北欧、瑞典模式,1989年东欧国家风波骤起,戈氏等大受启发,认为要“向西方看齐。”倡导的是西欧**思想,标榜“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提倡“新思维”。1990年在戈氏集团的导引下抛弃社会主义的思潮在前苏联社会达到**。”

舟麟说:“戈氏的改革理论主要有哪些呢?戈氏及其智囊团,对他的改革新思维进行了“理论包装”,其实质是从西方经济学、政治哲学、文化、道德哲学中,改头换面接受过来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有经济学的“自治理论”或自由市场理论;法学界的“法治国家”理论;社会学的“人的因素”概念或“人学理论”。戈氏原想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公开、民主”,矛头直指领导管理机构这些阻挡改革的官僚机器,为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铺平道路,以政治改革当先,带领经济改革(1988年6月前苏共19次全国代表会议)实现他的新思维,至1989年,前苏联人民感受着从未经历过的政治兴奋,好像全社会都溶入滚滚的政治改革洪流之中。激情与亢奋,使人们一时忘却了货架变空、腹生饥饿与冬天的严寒――这才是对人们最大的威胁。当人们稍后清醒过来才知道,对于戈尔巴乔夫而言,不过是得到事与愿违的“引火烧身”,而广大人民群众却丧失了自己的根本利益。我们来读第五节:”

在莫斯科人西餐厅,灰鸽他们认为戈先生为人坦率,有教养,有风度,彬彬有礼,谈吐轻松自如而且富有幽默感,都愿意与戈先生继续访谈,灰鸽又拿出一百元加了一个钟。戈氏兴致高昂,一摆手,请吧台换一首柴科夫斯基的王子与白天鹅双人舞。然后说:“先生们知识渊博,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发动了“八一九事件”,我被软禁了三天,当我被释放后发现声望渐坠,而当时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的叶利钦的声望大涨。在政变后我被迫将大部分政治局成员撤职,甚至逮捕了一部分。我发起了改革三大运动,一是“加速发展机械行业、赶超美国”。二是“学校电脑化”,推翻前苏联以“重新塑造人的灵魂”为重点的传统教育,造就类似西方社会中的“白领阶层”。由于当时的前苏联还缺乏大规模生产电脑的条件,使这一运动一开始就没有物质基础而化为泡影。三是反酗酒运动,由于运动本身本末倒置,加之社会、官员**,使酗酒越反越烈。

我的戈氏“三大运动”的结局可归纳为以下4个主要方面:

第一,资金、外汇大量损失、得不偿失,民风进一步涣散,出现信用危机。

第二,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1986?1987年,石油外汇收入减少三分之一,政府黄金储备从1985年的2500吨,降至1991年的240吨。

第三,重大事故连接不断:列宁那坎市大地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沉没,200多名旅客丧生;核潜艇沉没,全体官兵遇难;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事故,殃及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等,危害人口达10万之众,直接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四,国库空虚、大发纸币、预算出现黑洞、隐性通膨严重、官方统计虚伪,1985年苏财政赤字已达170-180亿卢布。1986年,形势更加恶化,预算已无法完成,赤字已超过500亿卢布。然而社会上却游荡着巨额卢布,构成“雪崩”之兆。

灰鸽说:“这就是1986年你抛出《改革与新思维》(《改革与我国和全世界的新思维》)的时代政治形势。1988年我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并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教条,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并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那屈教条”。这个政策在东欧于1989年内导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罗马尼亚发生了暴力事件。这实际上结束了冷战。上述都不重要,最根本的是你的政府人民已经不满意了。西方政府人民不满意可以更迭,任何国家,人民不满意一样要更换。这就是人类历史的规律,谁得民心谁就得天下。通俗的说:一群人选出个头来,他要让人满意,就往下当,不满意这群人就要换人。”

戈先生说:“我继任最高领导以后,在外交政策上,常以和平和裁减军备的倡导者的面目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之上,并以积极的姿态与美国对话,不时地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但美苏关系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极力反对美国总统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遗憾的是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等11个共和国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我于同年12月25日辞职,苏联正式解体。就是那个叫叶利钦的,利用民心,突然发难,矛头直指前苏中央,但首战受挫。1987年10月前苏中央全会上,叶氏对中央发起突然袭击,公开谴责,戈氏“改革无成效”,指责前苏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作风官僚等,意在夺取最高权力职位。但这次叶惨败,被逐出政治局,受公开批判,撤去高职。受到严重打击的叶利钦,痛定思痛,他深知民意仍属于他,因而克制消沉与绝望,汲取社会和民众的关注与鼓励,坚定斗志,决心冒险,将自己置死地而后生。1989年3月26日,前苏联举行人民代表选举,叶利钦违背前苏中央的决定,擅自决定在莫斯科参选并以占选区89.44%的压倒多数选票击败前苏在当地推荐的正式候选人,当选为前苏联人民代表。与此同时,前苏一批正式推荐出的领导成员在各地落选。但叶利钦敢公开违纪律,参加竞选,是因为他知道,他此前的作为已博得了人心,故决心冒险争夺人民代表席位,以取得发言权。一个党员,置党纪政纪于不顾,公开与党抗衡,竟然,能得到90%的群众拥护,当上了人大代表――这是震惊世人的危险征兆,是当时时势造出的风云人物。叶利钦就此挣脱了受挫后的困境,从背水之战中获得了生机,转败为胜了。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十几位前苏领导组成“国家紧急委员会”发起对叶、戈“亡苏阴谋”的反击,企图对叶、戈进行制裁。正在乌克兰南部海滨小城福罗斯度假的我遭到软禁。同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我的因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告苏联人民书中说,我所倡导的改革政策已进入死胡同。但在这生死关头,这些政变领导者没有得到广大群众(包括1500万党员)的支持和响应。8月18日,叶等人在乡间别墅休假,本可轻易就范,但派去逮捕叶利钦的克格勃最精锐的“阿尔法”分队,除组长一人外,全体成员拒绝执行命令,听任叶利钦率军队进入俄议会大厦(白宫),从容组织反击,机场没有关闭,白宫对外电话畅通,使叶可自由与西方各国首脑通话,争取援助。紧急委员会派去攻打白宫的军队,按兵不动,发生倒戈,许多坦克调转炮口,叶利钦竟登上坦克向欢呼的人群发表演说。亚纳耶夫的命令,无人执行,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很多人都选择了支持叶利钦和自由派、民主派,使亚纳耶夫等人的国家紧急委员会挽救前苏联的最后努力归于失败。他们反被叶利钦逮捕。8月21日,我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继续履行总统职务。”

“8?19”政变失败了,我像被劫持的皇帝,从克里米亚回到莫斯科。叶利钦成了“救国英雄”,成了我的“救命恩人”,“救主有功”,从此大权独揽,成了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无冕之王”。我已完全丧权,被彻底架空。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我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我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叶利钦保证我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在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西方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之中,我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我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原则性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

灰鸽说:“在电视中,你神色黯然,语音悲切,前苏创业时的辉煌与此时谢幕的凄凉形成举世难忘的对比。但表情严肃的你以乐观的预言结束了演说:“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19时38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族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一个昔日的超级大国:苏联已经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