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作者:博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70

舟麟对英子说:“毛远新是毛泽民和朱丹华之子,一九四一年二月出生。毛泽民中年得子,极为锺爱。不料,一九四三年九月,毛泽民被新疆军阀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那时毛远新才两岁多。一九五一年,朱丹华到北京开会,把毛远新也带往北京。会议结束后,朱丹华带毛远新进中南海看望**。朱丹华对**说,毛远新想在北京上学。她双手托送这个孩子,拜了三拜,扔下孩子走了。**泪光闪闪,久久的眼望远方。这样,毛远新就来到**身边。**、**待毛远新如同己出。一九六O年,毛远新上完中学,由于学业优秀,学校打算保送他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听说此事,摇头道:“保送,不算本事。”毛远新当即说:“那我就去考。你说什么大学难考,我就考什么大学!”**笑道:“要么北大,要么清华。”毛远新说:“我就考清华!”果真,毛远新凭自己的真本事,考上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毛远新在清华大学学了一个学期,对**说:“我的许多同学都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我也喜欢那里。我想转学到那里,好吗?”**同意了。从此,毛远新转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每逄寒暑假,毛远新回到**身边。一九六三年暑假,毛远新在中南海住。**和他如同父子。七月五日,**和毛远新谈话。**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你们学院应该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阶级斗争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当时,**随口而谈。事后,毛远新深知这一谈话的重要性,作了追记,写出《谈话纪要》。谈话内容迅速传到了高等教育部。高教部征得**的同意,印发了《**与毛远新谈话纪要》。虽说是内部文件,却一下子轰动了教育界。不久,“文革”开始。当时规定一九六五年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回校参加运动,毛远新也就回校。在“文革”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被红卫兵作为传单广为印行,毛远新的身份也就广为人知。毛远新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反团”。他的特殊身份,使他成了当地红卫兵领袖。一九六八年五月十四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毛远新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从此步入中国政界,被视为“可靠接班人”。不久,他又担任沈阳军区政委、政治部副主任。毛远新在家里喊**为“妈妈”,在政治上也紧跟**是四人帮的帮凶,打倒四人帮后,他就做牢了。1993年10月,毛远新17年刑满后,被安排到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

英子说:“听说他女儿李莉1977年1月出生时,毛远新刚刚被关押3个月,妻子全秀凤也正在隔离审查。女儿10个月时高烧不退,因长时间大量使用青链霉素,导致双耳失聪。1982年毛远新第一次见到随妻子探监的女儿,又惊又喜,他多么想把5岁的女儿紧紧抱在怀里,莉莉却瞪着一双充满恐惧的大眼睛,迅速躲到母亲身后,说什么也不让这个陌生人碰自己一下。后来,一家3口虽然住进了上海一间13平方米的房间,莉莉却总是躲到舅舅房间里,毛远新想摸一下她的手,她都赶紧缩回去。再加上语言交流困难,父女之间难以沟通。“是我连累了她……”自责使毛远新难以入眠。从帮助女儿学习入手,毛远新父女关系开始起变化。考虑到聋哑人将来的生活自立,毛远新引导女儿课余时间学习美术,手把手地教她素描、水粉、透视学。初中毕业后,莉莉考上了上海聋哑青年技校美术班。毕业后,莉莉走上工作岗位,毛远新又引导女儿工余时间学习电脑。莉莉后来考上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聋哑人成人教育大专班,2000年拿到了毕业证书。现在,毛远新正帮助女儿学习英语,准备参加升本的考试。随着女儿学业和工作的进步,父女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现在已是李莉处处主动关心照顾年老的父亲了。”

舟麟感慨的说:我们还是看第十四节这位张生吧!

张生叹了口气说:“1976年10月,华国锋为首的**的接班人,在叶剑英元帅的支持下,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我就被关进了监狱,在邓小平的铁腕政治下,我被彻底改造了15年。1991年,我才被放出来,那时我已经四十出头了。”

刘教授说:“你那时也是无耐的,最后也是为了钻营,为了自己的利益。成为中国政治上的牺牲品。”

芳芳说:“那时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很少,有歌曲也都是革命歌曲,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没有情歌,邓丽君的情歌要被批判,李谷一的革命情歌《小花》也被批判。广播里全都是有劲的战斗队歌曲,只有一部大型史诗‘东方红’,也是革命化的。到了改革开放,才播抒情电影歌曲小花,成天到晚播放,最后听到就想吐。那时电影也是很少的几部,艳阳天、春苗,还算好,有著名诗歌郭小川的改天换地革命斗志型的,有**诗词、郭沫若诗词。”

戴名说:“穿的衣服不能花花绿绿,女人的头发不能盘、不能烫。人们除了苦闷、不知道还有什么?我不了解外边的世界,不知道地球上除了中国还有澳大利亚,我的精神被牢牢的控制住了。人们不懂什么叫商品经济,不懂怎样去投资,如何去理财。这都算作投机倒把。现在当商业机会来了,也使这代人茫然,不知道怎样去面对。那时人们把到大企业上班算作好样的。在80年代初,要是当个技术员,那就是凤毛麟角了。多好的姑娘都会上赶子嫁。”

芳芳看着张生和貌美的冬梅问张生:“你的迟来的爱真叫人羡慕。”

张生那张幸福的脸透着微笑说:“我出狱后,没有着落,到这到那没人理我,没人收留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应聘到一家农资公司作销售员,经过几年艰辛创业,我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股东。在我成功后,一位貌美的女大学生被聘到我们公司,她的青春朝气,她的风韵,她的现代的管理知识吸引了我,我的心被她征服了,她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冬梅。”

冬梅的脸像一朵绽放的荷花笑着点点头。

芳芳说:“你现在真幸福。可在你创业时有没有你的情缘?”

张生面带苦涩的说:“在我出狱后的辛酸的日子里,农大的一位女教师,比我小几岁,是大姑娘,叫董萍,有些胖。经人介绍,我们相识后,相爱了。在随后几年清贫的日子里,我们很快乐。我们俩也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了一个小女孩,但是孩子眼睛往前突,像青蛙,属于先天畸形。随着我的资产达到七位数,董萍她年老体衰,思想停滞,我和她的感情渐渐的疏远了。有一天,我跟她说,我们离婚吧!她哭了,那时她的眼泪唰唰的流个不停。我给了她几十万元,她同意了。两年后的一天清晨,她突发心梗,到医院就死了。出殡那天,我在她的不远处,久久的望着天空,欲哭无泪。突然,我开车拉着我的残畸女儿,狂奔着来到天柱山麓,我下车,站在山岗上,迎着瑟瑟秋风,一把搂住女儿,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放声嚎啕大哭起来,几十年来的泪水全都倒了出来------”说到这,张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圈红了。大家看到,在他的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珠。

芳芳听着这,抽泣了起来。她说:“我可以想象,一个年过半百的饱经苍桑的人,他的泪水是何等的凄凉。”

沉默了好一会,戴名打破伤感的气氛说:“在商品的世界里,由计划经济的僵化观念向截然相反的商品世界转化的过程中,夫妻、朋友、男女关系都随着不同的认识,思想上的变化而发生分歧。时至今日,男女间用合作、共赢来解释相互间的行为最合适。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就有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它也适用夫妻和朋友。”

夜以至深,教授心情复杂的说:“你给女儿留下了大把钞票,也算是救赎,一报还一报啊,太晚了,明天还得回学校上课,回屋休息吧!”大家尽管余兴未消,但都有些疲惫,各自告辞,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