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作者:博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59

英子端上一盘太空水果与舟麟吃。英子说:“你没吃出来,这是公元前2世纪《尔雅》记载的冬桃、无核枣和杏,这是公元前3000多年的埃及人培育的无花果和葡萄。我们边吃边看第十五节:”

在宇宙植物学院,果树学教授刘树,是中国著名的果树专家。他站在讲坛上慢条斯理的给科技培训班的学员讲课:“所谓果树,按照字义来说是指能生产人类食用果实的木本植物,树上长的果实包括水果和坚果。随着科学和生产的发展,首先在欧洲把能产生果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香蕉,草莓等也归入果树。我国不少机构把西瓜,甜瓜也列入果树进行研究。按照实际状况,果树主要指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果树栽培学,通常包括种类、品种和育苗、建园直至采收各个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至于果树栽培则是一门技术科学。”

孙荣问:“教授,上课时我们是否可以提问题?”教授说:“你们是培训班,可以。如果问题有深度,我表示欢迎。”

吉顺抢着问:“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水果的?”

刘教授说:“我国果树栽培历史源远流长,约在6000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农业活动,在西安半坡村发现了榛和栗,江苏吴江县发现有核果类的核。我国果树栽培见之于文字记载当首推《诗经》,其中有八月剥枣,园中有桃的记载。西周后期已有专门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地。1639年《农政全书》介绍分析了修剪技术;533年《齐民要术》记载了疏花;公元前1世纪《汜胜之书》记载了嫁接技术。”

程华问:“那我国竟有什么?”

刘教授讲:“我国丰富多彩的果树种质资源,对世界果树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15世纪葡萄牙人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引入许多许多柑橘品种,栽培于里斯本皇宫,已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国,称为东方柑橘。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传入巴西,再传入美国,至今美国人仍把宽皮橘叫中国橘。约500年前,日本僧人从浙江温州带回一批柑橘品种,选育了当代著名品种“温州蜜柑”。20世纪初叶,新西兰人麦克雷格从湖北引进美味猕猴桃,经几十年的努力,选育出海沃德等著名品种,外销量居新西兰出口水果的首位,甚至猕猴桃的名字也是取自新西兰的国鸟KIWI。”

程华想:“这老死头子,拐弯抹角的兜圈子。”

吉顺听到新西兰,那可有自己知道的,便急忙显摆的说:“在新西兰土著毛利传说之中,有一种银蕨原本是在海洋里居住的,其后被邀请来到新西兰的森林里生活,就是为着指引毛利族的人民,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的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因为,只要将其叶子翻过来,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照亮穿越森林的路径。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够体现新西兰的民族精神,故此这种植物便成为了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表。现在,举国上下都可找到银蕨的图样。”

灰鸽说:“新西兰5000万年来一直无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纪,才有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十二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一次远洋冒险中于1642年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Zee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便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而这位詹姆斯?库克曾三度远征太平洋,探索了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线。他同时也是地图制作者;经度仪航海测定船位的发明者;也是发现治疗坏血症的第一位船长。常被称为库克船长。今日新西兰北岛和南岛间的海峡,就依他的名字命名为库克海峡?COOKSTRAIT?。南太平洋中也有一个群岛以他命名为库克群岛。”

程华说:“听说那里有最著名的美味奇异果。而奇异果原产于中国,移植到新西兰时被称为“中国醋栗”。但是新西兰果农在大量出口这种水果时,为它取名为奇异果,现在已闻名全世界。”

刘教授喜欢同学说这说那,这样他就轻巧一些,不费力就上了一节科,不过他也得说说话,表明他在上课。他接过话茬说:“新西兰素以“绿色”著称。虽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总面积75%以上,但这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9%,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它约于一亿年前与大陆分离,从而使许多原始的动植物得以在孤立的环境中存活和演化。除了独特的植物和动物之外,这里还有地形多变的壮丽自然景观。也就是新西兰从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分离之后,这些原始的物种便在这块独立的土地上演化和繁衍,著名的自然学家大卫?贝拉米(DavidBellamy)称这里是“摩亚方舟”(Moa‘sArk),此名称来自新西兰所特有的巨大步行鸟“摩亚”(moa,又名恐鸟),但现在已绝种。而自从人类开始在新西兰定居以来,短短1000多年的时间已经使许多原生物种消失。但是,虽然经过人类1000多年的砍伐,新西兰仍有四分之一的国土仍是茂密的森林,大部份位于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大都属于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禁止开发,您可以尽情享受其中的野趣。新西兰森林的特点是温和、常绿的雨林,其中有巨大的树蕨、藤类和附生植物,看起来很符合一般丛林的模样。巨大的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之一,目前生长在相对较小的北岛凹地与科罗曼德尔半岛。很适合过隐居般的生活,是无人问津的桃花园。”

灰鸽说:“江西九江西南的晋宋时期散文家陶渊明就描述过著名的桃花源。”说着他背诵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教授微笑着看着灰鸽说:“陶渊明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他如果他要是到了新西兰,我想他会真正的续写他的《桃花园记》。”

课上跑题了,下课时间也到了,同学们围住教授七嘴八舌的说这问那的。灰鸽心想,这些农民好赖都不知道。教授笑呵呵的说:“不用着急,知识慢慢学,饭一口口吃。下节课我带你们去实习,都带剪子和锯,咱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你们学到的将更实用,那也将更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