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作者:博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04

英子和舟麟继续读第三节:这一天,小罗和灰鸽来到了一大片沙漠边缘,远望东东北方向还有广袤的戈壁。灰鸽突然发现了一种天然乔木,树干通直,树叶奇特,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叶子边缘还有很多缺口,又有点像枫叶。他俩上前仔细观察,见它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它便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灰鸽说:它就是“胡杨泪”,。当地居民用来发面蒸馒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其碱的纯度高达57%~71%。除供食用外,胡杨碱还可制肥皂,也可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小罗说:“胡杨全身是宝:它的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建筑和家具用材,楼兰、尼雅等沙漠故城的胡杨建材至今保存完好;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乃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胡杨木的纤维长,又是造纸的好原料,枯枝则是上等的好燃料。”

舟麟批注:“胡杨是杨柳科胡杨亚属植物,是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在库车千佛洞和敦煌铁匠沟的第三纪古新世地层中部发现了胡杨的化石,算起来至少也有6500万年的历史了。《后汉书?西域传》和《水经注》都记载着塔里木盆地有胡桐(梧桐),也就是胡杨。维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而且是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树种,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以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和田河两岸以及塔里木盆地南缘许多河流的下游最为集中,形成千里“绿色走廊”。据调查,塔里木盆地现保存有胡杨林20多万公顷,木材蓄积量大约460多万立方米,是当今世界胡杨林的集中分布区。”

英子对舟麟说:“1983年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分布最集中的尉犁、轮台两县境内成立了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3800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古老孓遗树种--胡杨,区内珍贵动物马鹿、白鹤、野骆驼等也在保护之列。该区对保存物种,防风固沙,拯救塔里木生态环境均有重大意义,这里也是塔里木河漂流或生态旅游最迷人的河段。

灰鸽和小罗在沙漠中一边说着话,一边艰难的往前走。奇异出现了,眼前出现了海市蜃楼,里边是瑞典人赫定,他又回到亚洲,成功地从一个古典中亚探险家,转化为第一个现代探险家。1927年,他与中国同行离开古都北平,踏上西行征途。不仅如此,景象向灰鸽移过来,这移动的海市蜃楼竟把灰鸽括进里面,灰鸽和小罗参加到考察队中,整个1927年的旅途是在坎坷困顿中度过的。赫定生病了,大家推举灰鸽接替赫定当考察队的头,灰鸽把赫定安排在额济纳绿洲养病,他俩与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磨合成了一个整体。

1928年2月19日午夜时分,灰鸽与考察团的团员们抵达了丝路大驿――吐鲁番。从标准时间来说,那实际上已经是20日了。他们随意选择了古道旁边的一个小店落宿。之所以作这个抉择,一是因为这小店有个大得出奇的院子,可以容纳整个探险队的车辆辎重;二是路边簇拥的十数家旅店,只有这个院落在这个时刻还高悬着雪亮的汽灯。但它却是灰鸽一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因为如果当时点亮汽灯的正巧是路对面的院落,如果车队碰巧停在它前后隔壁,那么,此后许许多多有声有色的故事,就都不可能存在了;灰鸽也许会提前退出自己的探险生涯!

这个幸运旅店的店主叫做霍加阿布都,事实上,他本不多的客房目前只有一个房客,一个“老照顾主”。第二天清晨,早起的灰鸽就见到了考察团之外那惟一的房客,这是在尉犁铁干里克与吐鲁番之间做生意的、见多识广的当地人,他只要来吐鲁番,必定落宿在霍加阿布都的旅店。他名叫托克塔阿洪。

托克塔阿洪!这名字让灰鸽吃了一惊。罗布人世袭首领昆其康伯克的儿子就叫做“托克塔阿洪”,如果还活着,应该有六十多岁了。当然,巧合并不能说明什么,可正是巧合使灰鸽对那个年轻干练的商人特别感到兴趣。他们就用维语攀谈着。托克塔阿洪听说过“海定图拉”,但他是在“海定图拉”第二次离开罗布荒原前不久才出生的。而灰鸽对铁干里克到吐鲁番的道里十分熟悉,于是,一老一少就热络地谈起那条古道的变迁与现状。托克塔阿洪应灰鸽之求,将沿途自己的每个露营地点都依次罗列出来,提到“营盘”时,他无意多说了一句:营盘那个地方由于河水太深,徒步涉不过河去,所以就有人专门设立了渡口,由渡船摆渡。

“不,等等!”灰鸽做了一个果断的手势。营盘这个地名他熟得不能再熟了。1900年他在那儿作过考察。“河水?’’在他的记忆中,营盘不但没有一滴水,也绝不可能存在什么渡口。他立即取出地图一看,不错,营盘附近几十公里之内根本就没有有水的河流。不,等等,营盘古城这一侧,倒是有一条于河床,但它至少已经干涸千年之久,是“流沙河”。楼兰王国鼎盛时期,孔雀河下游的库鲁克河倒是从这儿流过的,这也正是营盘遗址――古城、寺院、墓葬、古驿、烽燧、古道――存在的依持!

“你是说你能够肯定营盘那儿有一条大河?”

“当然啦!我刚刚从那儿过来,我在铁干里克买了一群羊,准备拿到吐鲁番的巴扎上出售。”

“可是……营盘……并没有河流呀!”

“啊,我忘了告诉您,七年前营盘附近的干河来了大水,而且流量逐年增大。现在营盘以南河水已经比一人深了。”

灰鸽后来回忆说,当时他“被这个消息震惊得目瞪口呆”!想必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期望有生之年能够印证自己“游移湖”理论的正确性。但托克塔阿洪这个随便说出的信息告诉灰鸽,只有一个原因能使营盘附近的孔雀河一库鲁克河波涛汹涌,那就是罗布荒原的水系已经北移,而它的直接后果必然就是塔里木河、孔雀河的共同终端湖――罗布泊又回到了罗布荒原北方的古老湖盆。也就等于说,历史的时针被造物主拨回到1600年前的位置!这种幸运,谁不期望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呢?可谁又敢期望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这托克塔阿洪毕竟只是个年轻商贩,他回答不出灰鸽的所有问题。他告诉执著的灰鸽,只有一个人确切知悉有关;水北返的情况,便是罗布猎人阿布都热依木!

这是命运的垂青,还是命运的挑战?这是罗布泊的召唤,还是罗布泊的诱惑?与托克塔阿洪攀谈后,灰鸽就企盼能够重返罗布荒原,但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灰鸽拜会了当时主政者杨增新,并取得了他的支持与信任后,灰鸽立即派遣考察团中的瑞典籍地质学家那林前往罗布荒原。那林于1928年4月11日亲眼见到回到北方的孔雀河,这时它的名字叫做“库姆河”――沙河,而不叫“库鲁克河”――干河了。1930年2~3月间,那林由天文学家安博特陪同,完成了对库姆河的考察。此后,西北科学考查团旗下的科学家们,如沃尔克.贝格曼、瓦尔德曼.郝德、尼尔斯.霍涅尔、陈宗器、黄文弼……一批批奔赴罗布荒原,就北返的水系与北部区域的历史地理,做了多学科的考察。

1934年,灰鸽又一次进入战火正炽的地方。在灰鸽漫长的一生中,绝处逢生是他的特有机缘。但这次,交战双方都不想善待这个“惹是生非”的外人。他先是成为“尕司令”马仲英的人质,马仲英溃逃向喀什噶尔,灰鸽和以他为首的中华民国政府铁道部勘测队又被“省军”盛世才部拘押在库尔勒,失去了行动自由。库尔勒是罗布荒原附近最重要的城镇,距库姆河、塔里木河可以说只有一步之隔,但这时塔里木战火正炽,他们的车辆备件不足,特别是汽油储量告急,而汽油是这次塔里木争霸之战的紧俏战略物资;当然最危险的还在于,交战双方都将这一行看成了腹心之患!同时,他们的汽车与司机被败北的马仲英部劫持,生死不明。看来这个不知疲倦的探险家这次真的为局势所困。这盘棋已经被将死了,只差提将!谁都是这么看的,就连灰鸽自己也乱了方寸。

1934年3月27日,接管库尔勒城防的俄罗斯军人未经通报,来到软禁探险影队的地点。这支击溃马仲英部的俄罗斯军队,有些资料说是盛世才与斯大林签订密约请来助拳的红军;但也有人认为,那其实不过是由“十月革命’’后涌来的白俄组成。事实上,这是一支奇异的红军、白俄联军!而联军的四名军官包括上校纳雷卡竟一同来到灰鸽寓所,队员们全捏了一把汗,凶多吉少啊!

一见面,纳雷卡上校就代表驻军,将省府的命令转告灰鸽:他们要求沿古丝蹄前往喀什噶尔勘测公路路线的建议被驳回,因为前方战事方殷,无法保证安全;他们要求转赴省会乌鲁木齐的动议被驳回,因为沿途尚有零星土匪,无法保证安全。而只有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到罗布荒原去调察研究“灌溉问题”!

听到前两个决定,灰鸽对前途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听到“只允许”他们去罗布荒原,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不是胳膊支撑着,差一点从椅子上跌下来!要知道,就在3月11日,灰鸽一行还曾一反冷静自持的作风,潜逃往罗布荒原,可又为追兵截回!然而他马上装作是从衣袋中掏一张纸,并解嘲地说:“瞧,我正准备给盛督办(盛世才)发电报,再次请求准许前往省会向他当面解释我们的任务,他的答复却已经来了!那只能就这样了。等司机一回来,我们立即出发到罗布泊去。”

从1928年到1934年这六七年间,灰鸽最大的愿望就是亲身返回罗布荒原!这个历来有愿皆遂的探险家,竟一再走投无路。偏偏就在山穷水尽的绝境中,却“柳暗花明”了!

3月29日早晨,马仲英部劫走的司机与汽车完好无损地回到库尔勒。这时,他们只剩一条路可走:立即前往罗布荒原探望那个“游移的湖”!能想出这个主意打发难缠的灰鸽一行,盛世才想必正在志得意满地为之窃笑,而这,却正是灰鸽愿意倾其所有来换取的!

4月1日,灰鸽终于从战争碾盘的研磨中脱身,走向罗布荒原。4月1日碰巧正是西方社会的“愚人节”,这天所说的一切都可以不当真。但这天分明是灰鸽一生最激情难抑的日子,最当真的日子!就因为有此后的经历,灰鸽才写出了西域探险史上的名著《游移的湖》。而有关一个游移的湖与一个执着的探险家的故事,从此便进入了关键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