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爱情的春天来了(二)
作者:巴山遗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44

自从和小影开始交往之后,李达总是在中午的时候到区公所去看她。

小影却和她的女同事小天共用一个寝室。

李达早就认识小天,除了脸蛋圆圆的,也和小影一样,苗条身,柳叶眉,是个逗人喜欢的女孩。这且不说,小天还是李达财贸院校的校友;这且还不说,小天还曾经是李达的好友叶群的女朋友呢,不过,她和叶群已经分手了。

因为有相识之缘,所以,李达每次去小影那里,小天也非常高兴,总是有说有笑谈些生活方面的趣事;只是寝室里除了两张宽大的床位,连多余的椅子也没有。李达便借着中午的疲惫,顺势倒在小影的床上睡午觉。这时,小影就会拉着小天说:“走,到街上去。”

小天当然理解,非常高兴地就和她到街上去了。

这时,屋里就剩下李达一人。其实,他根本就没睡着,相反,脑海里总是胡思乱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但他还是装着睡觉的样子,等待她们回来。可是,这样的等待显得特别的漫长,往往等不到她们回来,李达就悻悻的离开,心想,如果不是因为有小天在一起,他和小影的关系也许已经迈了一大步,至少不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可是,还没有明确这种本该早就明确的关系,李达却因偶然的机会踩上了另一条船。

原来,那时许多人都想进县城工作。但进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像李达这样的人,没有社会背景,更没有经济条件,何况行长对他并没有好感。所以,进城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过,这样的想法和追求绝不能没有,谁能保证不会发生意外的惊喜呢?如果找个城里的女孩结婚,说不定就能创造出捷足先登的机会来。

这样的机会果然不期而遇,支行召开半年工作大会的时候,李达趁会议休息期间,去拜访一位叫毛子的老乡和同学。毛子已经结婚,并且有一段精彩的缘分,和女朋友小梅认识还不到两个月,就闪电般的登上婚姻的殿堂。

毛子听李达说还没有明确的对象,便对小梅说:“小梅,你认识的女孩多,去帮他物色一位吧?”

小梅是个热心肠,当即表态:“这个没问题。不过,我做媒没有经验,这得等待时机。”

毛子说:“做媒要什么经验?只要你认为配得上,就把女孩请到我们家里来,让他们见见面,剩下的事就由他们自己去发展了。就这么简单。如果你不好开这个口,到时候我来把话挑明就是。”毛子是个幽默风趣的人,说话直来直去,让大家都很开心。

会议结束那天,已经是下午,由于没有回所的公交车,在城里又闲得无聊,李达在晚上又去毛子那里。

一进屋,毛子就高兴的告诉道:“你来得正合适,小梅已经物色了一位,女孩叫陈豪,在离你营业所不远的另一个镇上上班,单位也很好,我正准备明天给你们单位打电话呢。”

那时只有单位上才安装了手摇电话,还需要人工转接,所以,很不方便,见李不请自来,毛子觉得真是缘分来了。于是,连忙吩咐小梅:“你快去把陈豪请来,让他们见上一面。”

小梅匆匆忙忙的赶下五楼,又步行了十多分钟,来回近半个小时,果然带回一位高挑苗条的女孩,很大方的坐在李达对面的沙发上,一点羞涩的表情也没有。

毛子和小梅不会花言巧语,他们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就把李达和陈毫的情况分别介绍一通,弄得李达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是好。

好在陈豪非常自然,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她说:“我也是二十几的人,不会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男孩)诚实可靠就行。当然,肯定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把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不过,只要认识了,可以加强交流和沟通。”

李达接过话:“你说得很好,我也是你这个意思。”

那次见面就这样简单而直白,没有绕任何弯子,也不再谈论关于感情方面的话题,而是在毛子和小梅的安排下,开始筑起“长城”打起麻将来,仿佛生意场上的初次见面一样,有了合作意向之后,暂时不谈正事,首先一起娱乐一场,以后再安排时间由双方具体搓商。

说实在的,李达觉得陈豪是个不错的女孩,至少可以看出她考虑事情的周到和成熟,不像小影那样做作矜持。当然,作为二十多岁的大龄女青年来说,这样直接的表明她的态度和观点,李达认为她一定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经历、经验、教训和感受,否则,像她这样的女孩,不应当还没有嫁人,更不会在初次见面就提出鲜明的标准。如果是这样的话,李达想,得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毕竟自己还是个处男,尽管在那时已经开放到自由恋爱的程度,但对男女的贞操还是看得特别的重要,作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至少不希望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一个**的对象,这是大多数男人也不愿接受和容忍的。当然,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一种封建思想在作怪,但人就是这样,不管这种意识是先进还是落后,只要在心里扎了根,就会对一个人的心态和感受产生严重的影响,以至于就为那么一点小小的不足而放弃最为珍贵最有价值的选择。

但不管怎样,无论是初次见面的简单交谈,还是麻将桌上的镇静表现,李达对陈豪都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好感,觉得她是个气质女孩,至少值得和她交流更加深刻的内容,也不枉和她通过这种方式结识一场。所以,他决定在回到营业所后,寻找各种有利的机会和她作进一步的接触和交流。

回单位不久,李达就着手完成本可以推迟的业务工作,目的就是争取时间和陈豪去约会。

陈豪在二十公里之外的另一个镇上上班,李达第一次去找她时,她并不在单位。当有人给她捎去好消息时,她估计就是李达,连忙回到单位上,并领着李达一同到单位的伙食团共进晚餐。

入夜,秋高气爽,月明星稀,陈毫把李达带到开阔的大河坝,选择一块光滑整洁的大石板相距而坐。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在明月之下像银白的宝玉一样,很有规律的铺展开去;身边流水淙淙,蟋蟀高歌,好一个良宵美夜。

陈豪非常坦诚的谈起了她的过去。果然不出李达所料,她在感情方面受过极大的伤害,眼看就准备结婚,男孩却突然变卦,和她绝情的拜拜。为了愈合创伤,她把精力转移到学习方面,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她想,只有凭借真才实学,创造条件调进县城后,再考虑个人问题才会水到渠成。没想到,好友小梅碰到她,向她介绍了李达。考虑到自己二十多岁的年龄,又拿到了大学文凭,且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过去的忧伤和失落渐渐淡去,现在有条件也有心情来考虑终身大事了。

她的坦诚和直率,使李达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也无所顾忌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打算,李达说:“每一个人都满怀美好的愿望,谁不希望自己有个理想的归宿?但出乎预料的事情也在所难免,只要自己珍惜过,哪怕付出过代价,也是值得的。过去并不重要,关键要正确面对现实,只要对生活不失望,生活就会有希望。”

李达的这番话算是对陈毫的认可和鼓励,更是体现出对她的安慰和理解。这让陈豪魏感激,她说:“话虽这么说,但你毕竟才参加工作不久,涉世不深,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达回应道:“你说得没错,人生本来就充满奇遇,感情这东西也确实复杂,许多时候不得不面对现实作出违心的选择。这要看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一味的追求完美,得到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的经历也不容易,虽然在感情方面还没有深刻的感受,但事业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能找到现在这份工作,我真的感到满足。但其间的付出却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把事业一想,我觉得感情和事业应当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再说,我并没有高贵的身份,我的父母在农村,我的亲戚在农村,这样的背景,我能给自己的目标提出过高的要求吗?”

就这样,他们彼此诉说着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经历,推心置腹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一阵冷风吹过,穿得十分单薄的陈豪突然一阵哆嗦。

这是多好的机会啊,李达不仅看到了,而且想到了,在这样的时刻,他应当脱下自己的西装,大方地披在陈豪的身上,陈豪一定会感受到他的温暖和体贴。可是,李达犹豫了一阵,最终没有下定这个决心,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对陈毫说:“夜已经很深很冷了,我们走吧。”

陈豪仿佛意犹未尽,忍了忍,只好站起来,和李达一道迎着冷风,瑟缩发抖地往回走了。

现在想来,李达这样做是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倘若在那个最需要体现细节的时刻,他把自己的西装脱下来披在她的身上,陈豪又将是怎样的感受呢?

之后,由于没有直接通往两地的公交车,也没有自行车和摩托车,他们只能通过单位的电话联系。每次都是下班后,李达一打过去,陈豪就会立即接听,并会在结束后,给李达一个满意的“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