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水壮在电炉上的锑铁壶里,很快就烧开。龙友光拉开办公桌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包精制的新茶,对李达说:“这点儿茶叶是我清明节那天亲自选择采摘亲自配制而成的,今天让你尝尝,看你能否尝出特别的味道来。”一边介绍,一边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拇指拈出一小撮递到李达面前:“你看这茶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李达仔细端详,果然不一般,只见黑褐色的茶叶,一粒一粒的,扁平的形状和大小如葵花仁般相似,而那沁人心脾的异香早已弥漫于整个房间。李达不禁直呼道:“还真是绿茶中的上品,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
“不仅你没见过,除了我自己,谁也没见过呢。”龙友光一边自鸣得意,一边取来一个洁白的陶瓷敞口杯,把茶叶粒往里一丢,只听得茶叶粒和瓷杯碰撞出干脆利落的清音,余音在杯中微微缭绕。
见李达一脸的沉醉,龙友光继续介绍道:“好的茶叶不过为好的味道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关键还在于泡茶的细节。这清明时节的茶叶非常柔嫩,开水的温度不宜太高,掌握在摄氏八十度即可;再就是不能一下就把杯子斟得满满的,掌握在三分之二即可。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才会色香味俱全。”一边说,一边已经提起冷却了一阵的开水壶,倾注在陶瓷杯里。黑褐色的茶叶被开水一冲,旋即在杯子里打了几个转儿,然后就沉静下来,只见那杯子里的茶叶粒慢慢腾腾地松散开来,水也由纯白变得淡黄;茶叶在开水中进一步散开,茶水越来越黄里带橙;当茶叶复活出鲜嫩而浓郁的原形时,只见开水中呈现出全为三瓣的细叶,一律朝向空中绽放开来,整齐的竖立着,像在倾听李达和龙友光对它们的赞叹和品评似的;而那汤汁早已透黄得不带一点任何的杂质。
“喝得了。喝!”龙友光举起自己的茶杯,招呼道。
李达像龙友光那样,小心地举起茶杯,慢慢的放在嘴边,呷了一口,咂舌吟颂道:“好茶,好茶呀。世人皆说茶有道,我却把茶当饮料;今日领略龙兄茶,方知茶里藏玄奥!”
龙友光听罢,爽朗大笑起来,也附和而出:“我才不过初中生,不及李兄墨半升;若论茶叶情与经,敢比孔孟高五成!”
两人一唱一和,哈哈大笑,早已忘记身处茶叶加工厂的简陋办公室,沉浸于茶文化的情境之中。
李达又深深的喝了一大口,问道:“你这茶的色香味已经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没有批量的生产?”
“这是特制的茶,哪有批量生产的条件?”
“为什么没有这个条件?”
“我这茶叶是专门选择清明这一天,从每一笼茶树上选择同一标准的茶叶精制的。何为同一标准?就是在向阳的茶地里,选择茶树向东的那一面刚好发出三瓣的叶芽;这样的茶叶,一笼茶树上最多能够选出半斤左右,并经过人工多道工序才制得出来。在大巴山方圆几百里之内,恐怕也只有我才这样做,这也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方法。所以,数量绝对有限,除非家里来了特别的贵人才会拿出来泡一杯,一般都不会轻易示人。”
“那我今天算幸运了,承蒙龙厂长看得起呀!”
“不要客气,我这人在当官的心目中印象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不识抬举的家伙。其实,哪里是不识抬举?还不是性格使然,孤傲的性格虽然不是好性格,但本性难改呀;不过,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不会吃人家的软饭,完全凭借本事立足。所以,我一般都不跟人家说什么好话,也不喜欢与别人打堆,包括摆“龙门阵”。就拿茶叶来说吧,除了和那些同行的人在一起切磋切磋,和大多数人都谈不到一块儿,因为普通老百姓除了能说出好喝还是不好喝的子丑来,还能谈得出为什么好喝与不好喝的寅卯来?就是那些坐在办公室的干部官员们,他们应当谈得出茶叶的甲乙丙丁来吧?可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像你这样,有兴趣和我一道谈茶论经。我不敢肯定你真的对茶文化的深浅掌握得很丰富,至少我感觉得到你对茶这东西所蕴含的道理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今天,我算是遇到知音了。遇到知音不拿出上好的茶叶来,还在什么情况下拿出来呢?”说罢哈哈大笑。
李达觉得今天中午没有别来一趟,既然龙厂长对自己坦诚相待,我李达又怎能心怀异心?完全被龙厂长的一席话打动,大笑着感激道:“不瞒你说,我对茶文化倒是了解一些皮毛,但品尝茶叶种类却不多,什么龙井铁观音,只是听说而矣,根本就没品尝过;茉莉花茶与红茶,倒是不只喝过一次两次,但总觉得那味道里缺少一种厚重感;本地绿茶我也喝过不少地方生产的,但今天我才真的领略到你这祖传秘方制出的绿茶算得珍品了。这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古人云: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茶叶这东西,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啊。”
“你说得非常好,说不定比我这茶叶好的大有出处,我这是孤芳自赏,不知你所了解的绿茶比我这茶叶的色香味还要好的有没有。
“迄今为止,确实没有碰到过比你这茶叶更好的了,只可惜,你这茶叶的量太小了,要是能够批量生产,将其转化成商业价值,那就可谓霸道了。鸡鸣寺的茶叶你应当知道吧,其色香味还赶不上你这茶叶,可它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成了皇上的贡茶;现在,通过批量生产,每年供应县上还供不应求呢。既然你有这样的绝技,为何不抓住机会开拓一把呢?现在可是市场经济啦,你完全可以做一篇了不起的文章啊。”
“我不是没有想过,只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说实话,鸡鸣寺茶厂的茶确实已经有了名气,但我对比了一下,我这茶叶的优势远在它之上。不说色香味,只说熬劲,它就比不上。”一边说,一边又将两人的茶杯斟满,“鸡鸣寺的茶最多泡两次,第三次就淡如白开水;可我这茶叶每泡一次都有不同的优良口感,特别是第三次的口感,虽然没有前两次浓郁的香涩,却有经过淋浴之后的清爽,直到泡过五次之后,才完全失去饮用的价值。”
李达喝着第三次泡过的茶叶,果然滋生出绵长的清幽来,对有这样的熬劲佩服得赞口不绝:“如果真的能够开发出批量来,你完全可以注册自己的商标,价值远远超过鸡鸣茶。你想,现在的鸡鸣茶是六百元一公斤,你这茶叶少说也可值一千元一公斤吧,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理,一年既不要生产过多,也不要生产得过少,只需要两百公斤,毛收入就可达到二十万元,这比你一年生产十吨的大市茶还划算啊。何况,这两百公斤的投入更低,成本更少,值得思考啊。”
李达一番对比分析,说得龙厂长心生灵感,略略沉思之后,点了点头,赞同道:“我本来早就有这种想法,可是,我现在还没有打算付诸实施。等时机成熟后,一定请你帮我参谋一下。”
“现在不是时机,你准备等到什么时候才是时机?人们生活消费的趋势已经向高档享受方面的目标迈进,时机已经来临。难道等你老了之后才行动?到那时恐怕你想做也没精力了。”
“道理是这样。不过,你想想,我承包这茶厂,虽然规模不大,一年就那么十来吨的产量,可这关系到附近两个乡镇几千户农民,他们每年的鲜味还得靠茶厂来收购啊。还有,这茶厂也欠你们银行几十万元的债务,总还得有个说法吧?虽然有两年没有发生过交往,但总不至于无限期的拖下去吧?说个心里话,我倒想辞掉厂长,自己单干,可政府不会同意啊。如果我把精制的绝技和这茶厂搅和在一起,我的成果能独立享有吗?还不是为镇政府作贡献?这我可不糊涂。不过,我想,这茶厂也可能坚持不了几年,因为从近年来的市场分析,大市茶已经走向低迷和疲软。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如今的人们开始走向高档消费,粗放加工的茶叶越来越不适应消费市场。像前几年,在这时候早就销得差不多了。可从去年开始,直到九月份都还有三分之一的成品无人问津;今年以来更加滞销,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了,我还有近四吨的成品连意向性的信息都没有,到底是亏还是赚,至今都没把握啊。这是在你面前我才说实话,要是其他人,我话都不想搭理呢。”说完长长的叹了口气,难为情的苦笑着。
李达安慰道:“商场就是这样,这是商品规律和市场规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难以完全准确的把握。不过,卖不出去有货在,俗话说,只有背失的人,没有背失的货,不过是迟早的事,最终还是销得出去的。好啦,该下午上班的时候了,以后抽空再来和你闲谈。”说完站了起来。
“好吧,只要不嫌弃,有空就来坐一坐,保证下次不会说没有开水这话了。”
两人哈哈大笑,握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