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话一点不假。就在全城成年男子眼看要被活埋的时候,一个十三岁的小孩挺身而出,前去劝说项羽:“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结果是异常令人惊喜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项羽征战无数,所过之处,无不残破。这次能听进劝谏,实为难得。或许是他多年征战,也疲惫了吧。
结果是: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如果他早一点有这样的善举,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窘迫了。
让我们记住这个十三岁的小英雄吧,尽管史记只给了他这么几个字: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连名字都没留下。但他在百姓遭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挽救了千百条善良无辜的生命―让我们对他的高尚和勇敢致以最高的敬意―这是对生命最好的尊敬。在这个意义上,他比许多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都伟大。
汉军破曹咎于成皋,进围荥阳,迫使项羽回军。他一回来,吓得汉军赶紧到处躲避,真是一个异形战士类的人物啊。
大家打了这么久,虽然刘邦占了上风,可是他的父母妻儿都捏在项羽手里。没办法,也知道一时拿这个变形金刚一般的人物没办法,就提出议和。刚开始,刘邦肯定要求归还自己的亲人,项羽不肯。刘邦没办法,于是便请了一个辩仙级的人物―侯公,再次前去游说项羽。专业人才就是不一样啊,几下就把事情办成了。楚汉议和,以鸿沟为界,西属刘邦,东边归项羽。项羽归还刘邦的父母妻儿。
哎,看来事情对双方都比较圆满。但范增在的话,估计他就不会同意归还人质。这世道,谁相信一纸协议啊。你项羽又何曾遵守过―当年你把刘邦赶到汉中去看大熊猫的事情就忘记了吗?
果然,项羽傻乎乎的罢兵东归,以为可以回家好好洗个热水澡,睡个安心觉了。可是没走几里地,汉兵就追上来了―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就是刘邦那泼皮无赖毁约了嘛。
项羽也不含糊,“楚击汉军,大破之”。项羽真是一恐怖级的战神啊。可惜,他太欣赏自己了,一直都是自己破来破去。从这一点上看,他只适合做一个将军,作为国君他是远远不够格的。
刘邦没办法,又学着当年开出了空头支票--把韩信和彭越这俩傻小子骗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