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二十)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16

他给自己的死找到了最好的借口―这安慰了他那颗高贵而脆弱的心。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最体面最能保证自尊的死法―自刎--他至死也不给别人战胜他的机会--这就是项羽!

看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项羽的聪明―即使选择一种怎样的死法,他都可以留给后人许多的遗憾以及博得更多的同情。

虽然司马迁因为自身的遭遇在写项羽本纪的时候倾注了大量的同情,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种同情就失去了对项羽的客观评价―这也是史记伟大的地方,司马迁伟大的地方!

司马迁最后的评价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应该说这个评价是非常客观而中肯的,项羽的失败最主要的就是两点:“奋其私智”和“以力征经营天下”。

项羽太自负,太迷信武力和暴力。

在项羽的整个政治生涯中,军事征战占了绝大部分。而在军事斗争中,他的屠城杀戮可说是非常骇人听闻。很多迷恋项羽的人总是替他开脱,说什么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怎么样,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是经过秦朝的短暂统一,而后的关中分封和楚汉之争,人们对原来的国别身份已经非常淡漠了。就如项羽后来攻入梁地,他又要屠杀外黄的老百姓―幸好出现了那位十三岁的小英雄,才给了历史对比的机会。又如,刘邦对于关中百姓来说应该也是一个外来统治者和侵略者吧,可他们不是照样很快很容易就接受了他?

项羽对老百姓的屠戮怎么说都是不可原谅的。

我们不否认项羽对推翻暴秦的巨大作用,同样也不否认他在军事领域的天纵之才和旷古建树。但就他个人的综合素质而言,他只适合做一名将军罢了,可他的悲剧就在于他还有一颗奄有天下的雄心。

项羽坑秦卒,屠咸阳,可谓不仁;杀义帝,逐范增,可谓不义;不能用韩信陈平等有大才者,可谓不智;毁关中之约,私分天下,可谓不信。不仁不义,不智不信,又缺少那份开国之君应有的悲天悯人之情怀,项羽何以执掌天下!

惜哉,项羽!

悲哉,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