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十六)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99

由上可见,刘秀统一之战是何等之艰难,而他开始几乎可说是无所凭借,十分窘迫,“趣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原来跟着大哥有那么点队伍,可后来又被打回原形,重新白手起家。而刘邦朱元璋虽说是布衣天子,可是他们一旦拉起了队伍,就有了可靠的根基,不像刘秀这样需要“二次创业”。

在征伐王朗的战斗中,原来刘秀处于绝对的劣势,自然人心浮动。以致后来战争胜利后,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

刘秀是怎么处理的呢,他是看也没看,一把火给烧了。我们对这个情节肯定很熟悉,因为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于是依葫芦画瓢,学刘秀一样给处理了。可刘秀毕竟是这一方法的原创者,任何事情学着做容易,自己要独创一个处理方法来就非常有难度了。

这件事情足以说明刘秀是一个豁达大度,有帝王心胸的人物。他后来夺得天下,建东汉两百余年不世之基业,实在靠的是自己的非凡才略和高贵人格。

说到这个情节,又想起他的另外一个故事在三国里面也同样上演。

即刘秀在河北遇到邓禹后,许诺给他封侯拜爵,邓禹是这么回答的:“不愿也,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两百多年后,有相似的一幕:当孙权引将迎肃,自己也下马相迎,以显鲁肃时,鲁肃与孙权私下笑谈,不以为“显”,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

英主名臣,风云际会,古来心气都是相通的。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但他还有一个称号是“铜马帝”,这来自于他攻伐逼降铜马起义军达三十万众,并成功将其收编兼并。当刘秀初破铜马、高湖、重连时,虽迫使其渠帅(将领)皆降,并封为“列侯”,但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降将各归营勒兵,刘秀自乘轻骑,按行部阵”。投降的义军互相传言说:萧王 “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由是皆服。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秀那博大的胸襟,超凡的气度以及过人的驭将技巧和管理手段。他的光明磊落也一定感染了身边的将士。

东汉王朝的开国战争,后世关注不是太多。但我们只要稍有了解,就会知道整个战争的艰难不逊于任何一次王朝的统一之战,甚至还有过之。

在这场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