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十七)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15

刘秀的统一离不开武力,但他在运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重采用种种灵活手段,争取以和平方式降服对手,如对王朗、铜马、更始及赤眉军等的征伐中皆是如此。对于归降的将领兵士,都推心置腹,一视同仁,妥善安置。刘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的感触让后人唏嘘不矣。刘秀的这些作为可谓仁至义尽,在古代帝王中更不多见。

除了学历最高,最会打仗之外,**对刘秀的另外一点评价是“最会用人”。在历代帝王之中,能够得到他如此评价的也就刘秀一人而已。

大凡成大事者,尤其如刘秀这样几乎是白手起家的开国君王,一定是豁达大度,知人善任者。

比如下江兵首领王常,在刘?被杀后便投向刘玄。更始败后,他将妻子诣洛阳,自己肉袒自归,而刘秀却给以特殊荣宠:“王廷尉劳苦。每念往事,共更艰厄,何日忘之”。一见面和他谈起昆阳之战的战斗情谊来,而且立即委以重任。

比如朱鲔曾参与杀害刘?的阴谋。但这样的人,刘秀却能不念旧怨,当朱鲔准备归顺,并把顾虑透露给大将军岑彭时,刘秀说:“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结果朱鲔果然以洛阳降,而刘秀也毫不失言,拜朱鲔为平狄将军,扶沟侯,而且后为少府,传封累代。

又如对隗嚣战将的王元、号称勇力才气雄于边陲的牛邯皆量才录用。隗嚣败后,一个任为东平相,一个任为护羌校尉,牛邯后来屡有战功。而曾为割据四川的豪强公孙述北方战场悍将程乌、李育,亦因其才干而用擢之,这些做法,皆收到了用一人而收其一群的效果,史称蜀中程乌、李育等人受到重用后,“西土皆悦,莫不归焉”。

再如寇恂任河内太守后,尽职尽力,政绩卓著。因此刘秀数次赐书,对他的工作慰劳有加。对此他的老朋友董崇提醒他说:“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时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昔萧何守关中,悟鲍生之言而高祖悦(这是指汉高祖刘邦在荥阳与项羽大军对峙,猜忌在陕西关中为前线源源不绝筹粮募兵保证刘邦军队的萧何)。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

寇恂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为避免可能的猜忌,在刘秀南攻洛阳路过河内时,要求随之南下,但刘秀根本不作如是想,坚持他留任河内,认为该地离不开寇恂。

在刘秀的一生中,这种事例也是屡见不鲜。对降将,甚至是有深仇大恨之人尚且如此宽厚,就更别说他是怎样对待诸如云台二十八将这样的亲信大臣了。

刘秀没有杀戮功臣,而是对他们非常“厚道”,给他们丰厚的待遇。但为了避免功臣权力过大带来问题,在平定天下后,他“退功臣,进文臣”,把治理国家的事交给了文臣。这在历代开国君主里面是做得最好的。王夫之对此有过这样的评价:“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 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可以这样说,刘秀是历史上难得的一个没有因权力而腐蚀了自己人性人格的帝王。他与群臣基本上做到了同患难,共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