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七)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88

至于延揽人才,曹操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徐庶是他从刘备处用计搛来的,司马懿是他拿着刀子逼出山的,王朗,华歆这两个后来在曹魏政权内均坐到三公位置的人也是他从东吴征用过来的。虽然做法有些不地道,但也反映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态度。而且他也没有那种人才不能为己所用,便不能为他人所用的阴暗心理。

荀?称赞曹操:以至仁待人,推诚心。吕思勉先生也说:“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此言不虚也。曹操手下那么多良将谋臣,皆为一时之人杰,可都甘愿受其驱使任用,本身就说明曹操是一个爱才惜才,豁达大度的政治家。如果他真是一个大奸大恶,小肚鸡肠之人,一是不能吸引那么多人才来投奔他,二是小气量的人又何曾可在三国那样错综复杂,凶险诡谲的政治时局中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曹操背上千古骂名,在人事方面与他杀了两个人有莫大关系,一个是孔融,一个杨修。

孔融是孔夫子的子孙,对汉室比较忠诚,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继蔡邕为文章宗师,是汉末的大名士。但孔融一生“负其高气,志在靖难”,为人耿介,放纵不羁,锋芒太露,经常与曹家作对。如官渡之战前就放言曹操必败,对曹操的一些法令也不执行。

这样一个人在大多的君王手下也是必死的了,只不过他这样的性格才华为后世读书人所重,所以曹操只好背这个骂名了。建安七子中除孔融外,其余六人都为曹操所用,可见曹操也不是一个妒贤嫉能之人。

至于杨修,拜《三国演义》之赐,曹操也因为杀他成了一个心胸狭隘,虚伪奸恶之人。曹操真的嫉妒杨修的才华吗,这应该只能成为一个演义故事罢了。杨修之才不说去曹操甚远,就是比之陈琳也多有不及。很简单,杨修可有曹陈二人那样传之百代的瑰丽篇章流于后世?杨修是有才,可只是一些小聪明罢了。

杨修之死,首先是因为他参与了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这犯皇家大忌;其次,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而他的政治观点与曹操大有不同,倒是和曹操很不待见的孔融及祢衡是一路的。有这两点,一般来说杨修死得也不冤枉了。

曹操用兵善“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与操作战时,曾告诫部属:“曹操多谲”。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时的“多谲”,扩大到其为人和作风上。另曹操“少机警,有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说在政治上有权术,可清代史家赵翼却因此评价曹操用人系以权术相驭。

曹操在用人上,确实有用权术的地方,比如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但说他用人全靠权术,就以偏概全了。封建帝王有几个不用权术的?有几个没有滥杀过人?我们也没必要独独对曹操求全责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