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八)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85

历史上总是评价曹操乃大奸大伪之人,实际上我们从曹操对臣下的态度以及别的行为方式来看来看,曹操可算是一个真性情的政治家,他少有那些道学家们的矫情虚伪。正是他的这种表现,戳到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的痛处,才使得千百年来骂他的人络绎不绝。很好理解,世间总是真实的人很少,虚伪的人很多。

《三国志》里,在曹操、刘备及孙权三人当中,陈寿对曹操的评价最高。事实也确实如此,无论是个人文学素养还是政治军事才干,都是曹操胜出一筹,所建功业也最大。

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帝王,曹操在气度格局上,也超出孙刘二人许多。曹操从一开始的志向就是“匡扶汉室”,解民于倒悬,一生都在为统一天下澄清宇内而奋斗。刘备孙权虽也志向远大,但终究脱不了“隆中对”及“榻上策”的三分格局。对于天下及苍生,无论是在诗文上言志还是实际作为方面,曹操都表现得更有责任感。

当然,曹操在*徐州的时候,有过屠城的残暴行径,但就他一生的表现来说,他是关注民生爱惜民力的。

如他自己就是勤俭节约的模范,《魏书》载其“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帏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

又如曹操的《内诫令》记载有:“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无韦笥,乃作竹方严具,以帛衣之,粗布作里,此孤之平常所用也。内中妇曾置严具,于时为之推坏。今方竹严具缘漆,甚华好。吾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耳。吏民多制文绣之服,履丝不得过绛,紫金黄丝织履。前于江陵得杂彩丝履,以与家,约当着尽此履,不得效作也。”

曹操夫人卞氏常说,“居处当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念自佚也”,“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三国志.后妃传》还记载,曹操为卞夫人的弟弟卞秉建了一座房子,建成之后,卞夫人到弟弟家,请亲戚吃饭祝贺,“菜食粟饭,无鱼肉。其俭如此”。

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一个君王不尚奢华,节俭过日子,就是给老百姓最大的福祉。

官渡之战后,众人劝曹操趁袁绍病急攻冀州,曹操认为冀州粮多。而且袁绍手下审配有机谋,未可急取,并强调指出:“观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未晚。”

当曹操引得胜之兵在仓亭迎战袁绍时,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他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 ”他取冀州后又下令曰:“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每取得一地,曹操必抚民轻赋,为老百姓休养生息创造条件,这也是他最终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芟除群雄,统一北方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