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烈帝(四)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85

往后的故事人们都很熟悉,刘备从县人武部部长一步一个脚印干起,最辉煌的时候,做到了徐州大区的总管,当然这个位置没坐多久就被吕布占了。一直到他四十七岁时和孙权在赤壁合伙把曹操揍了一顿之后,人生轨迹才逐步走上正轨。

在此期间的二十四年,刘备大多时候过着寄人篱下,流落四方的半逃亡生活。他先后在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及刘表手下打过工。当然,他的表现很平常,该赢的时候赢,该输的时候也一定输。

但就这么个表现,刘备却赢得了几乎是誉满天下的影响,就连当年的大佬袁绍对于狼狈不堪来投的刘备也是待若上宾。至于其他人,就可以从他们的评价可看出一二:

心比天高,堪为一代雄主的曹操这么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才智极高,自诩国士的陈登则说:“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被诸葛亮评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蜀中名士,张飞主动结交的刘巴虽然对刘备不是很感冒,但还是认为:“备,雄人也”。

曹操手下的程昱、郭嘉、贾诩、刘晔等谋士、重臣,也曾与刘备短暂共过事,他们也都一致认为:“刘备有雄才”,“刘备,人杰也”。

后来与邓艾一起灭蜀的钟会也说刘备乃“命世英才”。

周瑜及陆逊这样的不世名将也都认为:“刘备世之枭雄。”

《三国演义》为了衬托曹操的残暴,把刘备描述成一个毫无主见,只知道哭哭啼啼的弱智君主。其实傻子都明白,在三国那样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手里没两把刷子,靠几把眼泪是得不到江山的。而且我们通读《三国志》,就会发现,其实就“哭”的表演能力来说,曹操是绝对不逊于刘备的。在古代,“哭”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政治手段,它不但宣示你的仁德,还体现你对臣下的重视和感情。

搞政治的都是好演员,他们的喜怒哀乐很多时候是表演给旁人看的。

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管理首都洛阳北部的治安,既锻炼了个人的办事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孙权条件更好,十八岁就领有江东,手下有张昭和周瑜这样的能臣良将,只需认真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了。

可刘备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他直到二十四岁才有那么几个马仔,经常被别人赶来赶去,过着居无定所,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别人一般起事十年左右就就有了非常好的事业基础,可他却整整花了三十年时间才找到一块很一般的根据地。

三十年,已经足够桓温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好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