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烈帝(十五)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54

因为托孤这事的当事人刘备、诸葛亮及刘禅在历史上名气都很大,所以尽管托孤的事情很常见,但这一次却最有影响。

刘备向诸葛亮托付后事,《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这样记载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

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刘备这个托孤真是煞费苦心,不失枭雄本色。

先,这托孤大臣往往就是权臣,权臣一不留神就会学着王莽曹丕搞禅位。可是遍观群臣,能够处理当时蜀国这内外交困烂摊子的人就只有诸葛亮一人。所以刘备一开始就反守为攻,把这个底给兜给你,逼得诸葛亮表态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如果后来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使之采取行动时不得不考虑这些不利因素。所以刘备这一席话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亦或者是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

其次,如果诸葛亮将来真的篡权夺位,因为刘备这坦诚以待的“事先交代”,也希望能够换来诸葛亮学曹丕对汉献帝故事,放刘家后人一条生路;

再次,要后主对诸葛亮“事之如父”,这就更把诸葛亮逼到了道德的边缘。如果诸葛亮取而代之,那么就是父亲抢儿子的江山,天底下又怎有这样的道理?估计,诸葛亮到了这一步,是怎么也不敢有什么歪念头,最多也就过过权力的瘾了。

最后,刘备还给诸葛亮安排了副手,“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多少也要使得诸葛亮有所忌惮。

刘备不简单啊。

《三国志》这样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现在的人因为只看演义,不看正史,以致对刘备多有非议,觉得这个小王朝的君主只知道哭哭啼啼的,实在不咋的。可是一部《三国演义》,又扭曲了多少历史人物的真正形象!

张飞是英雄吗,当然是!

关羽是英雄吗,当然是!

诸葛亮是英雄吗,当然也是!

那么,刘备就更加应该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