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十二)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72

司马炎作为开国帝王,虽说不上雄才大略,但肯定不是昏庸之主,在很多时候还是能听取正确意见的。

例如有一次,司马炎与右将军皇甫陶商议事情。皇甫陶说着说着,与司马炎争执起来,甚至不等司马炎说完就插断他的话。这时,散骑常侍郑徽站出来向司马炎进言:“甫陶顶撞了陛下,这有悖于为臣之礼,应该将他治罪。”司马炎却说:“身边有敢于直言的人,这正是我希望的。作为一朝之主,最忌讳的是阿谀奉承.怎么能把诤臣当作祸害呢!郑徽你越职妄奏,才是有违君臣之礼的!”于是撤去郑徽的职务。

还有一次,司马炎到京城洛阳的南郊举行祭典。

祭礼完毕,司马炎忽然问站在身旁的司隶校尉刘毅道:“你认为,我可以跟汉朝的哪一位皇帝相比 ”刘毅回答道:“可以跟汉桓帝,汉灵帝相比。” 刘毅的回答使旁边的官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谁都知道,汉桓帝和汉灵帝是东汉末年最昏庸*的皇帝。刘毅的回答真是藐视君王啊。

司马炎当然不服气,但也只是平静地自我辩解说: “我的品德虽然比不上古人,但我克己勤政,不敢懈怠。是在我手里灭掉了吴国,使天下得到统一。把我比作汉桓帝,汉灵帝,太过分了一点吧!”

刘毅是牛性,不懂得趋奉,仍旧固执地说:“汉桓帝,汉灵帝出卖官爵, 得的钱归入国库.陛下卖官,得的钱收归自己。照此看来,只怕还比不上这两个皇帝呢!”

司马炎听了,哈哈大笑道:“汉桓帝,汉灵帝时代,恐怕听不到这样的话。我的朝廷有这样敢于直言的臣子,说明我与他们是不同的。”

刘毅在西晋的朝堂里算是很有见识的,他深刻洞察到“九品中正制”的痼弊,对这种扼杀贤才的用人制度,进行了最严厉的抨击。他上疏申斥“九品中正制”的八条罪状,其一曰:“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百布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最后,刘毅指出“九品中正制”“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要求“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司马炎闻奏,虽“优诏答之”,但由于事关门阀士族的切身利益,刘毅的建议“竟不施行”。

当然关于刘毅的这个故事还是反映司马炎比较有气度的,“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可惜有时候气度往往又是软弱的表现。一个常人如此的话,可能人际关系会很好。可作为一代君王,就是一个很大的弱点,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果没有原则,听任他人,结果就会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