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十三)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23

历史上有名的,过程非常滑稽精彩的淝水之战一步步逼近。

就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而言,淝水之战似乎还超过了赤壁之战。

在南征前,前秦的民意从整体上否定了进行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反对的声音多来自氐人自己的统治上层。当然,我们也看到,这并非一次仓促的征战,晋书记载“群臣各有异同,庭议者久之”。现在我们一般强调怂恿苻坚伐晋的主要是那些投降过来的异族将领,其实既然争议了这么久,可以想见支持者应该还是不少的。下面我们简单的来分析一下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理由。

支持者的理由有:

先,秦国大而晋国小,秦国强而晋国弱,以大击小,以强并弱,势所必然;

其次,多年征战,秦国已经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卒,“虎旅百万,韩(信)白(起)满朝”;

第三,几乎每一个开国有为的君王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是在自己手里把主要事情办好,“不遗后世之忧”;

第四,秦国连年攻伐征战,罕有败绩。

反对者的理由有:

第一,连年征战,且最近战况不利,士卒有厌战畏敌之心,需要休养整顿;

其次,秦国虽然统一北方,但内部并不稳定,鲜卑,羌人,丁零等被征服的民族复国之心尚存;

第三,晋国虽弱,但上下和睦,内外齐心;

第四,晋朝军队训练有素,战力尚强,且有长江天险,不可易图。

如此看来,双方是打了一个半斤八两。淝水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历史上就有了许多的“先见之明”。但我们还是承认,既然以弱胜强的战例不在少数,那么以强胜弱那应该更是理所当然,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那些支持战争的理由。

我们也看到在支持者中,有许多是象慕容垂这样的异族将领。他们支持这场战争是有充分理由的,并不一定就是预见到了前秦会失败―以当时前秦之国力与战绩,其实又有几个人怀疑呢。他们之所以支持是因为如果战争胜利了,那么他们这些支持者的影响力会更大,在前秦更能站得住脚。而如果失败了呢,那么就可以趁机取事,浑水摸鱼,达到复国的目的。而如果因为反对声音过大,没有进行这场战争呢,至少他们站在了苻坚一边,向皇帝表了忠心,会更加得到皇帝的信任,这样他们在前秦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