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浚驾崩之后,拓跋弘即位,是为北魏献文帝。在当时冯太后很好的表演了一把,《北史》记载她“悲叫自投火,左右救之,良久乃苏。”这种公众场合的殉夫,自然不会得逞,但也为她博得了声望。此时丞相乙浑大权独揽,飞扬跋扈,擅自诛杀朝廷重臣,最后竟图谋篡逆。在关键时刻,冯太后拿出她在深宫十多年学到的权谋机变,一举铲除乙浑及其同党,使北魏王朝这艘巨轮又回到安稳的状态继续向前行驶。
这一段时期一定是冯太后与献文帝这帝后两人关系的蜜月期。首先他们在名义上毕竟是母子。其次这时献文帝年纪还小,没有多少从政经验,在治国及稳定朝局方面还需要仰仗冯太后的支持与帮助。第三,冯太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了拓跋家族,肯定也使献文帝心存感激。所以在第二年拓跋宏出生后,冯太后便收到宫中亲自抚养,并归政于拓跋弘。
如果事情真的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也是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的一番景象。
可惜,冯太后也是帝王后裔,似乎天生有着对权力的热爱和敏感。何况她守寡的时候才二十三岁,正是精力无限充沛的时期。一个女人独处宫中,又对权力有强烈的**,自然不会安于呆在冷冷清清的后宫带孙子。而拓跋弘呢,身体里流淌着拓跋氏锐意豪放的血脉,有着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这样的人只能容忍自己一人独掌乾坤,裁决天下。因此随着拓跋弘的逐步成长和成熟,冯太后和拓跋弘的关系日益紧张起来。毕竟他们没有真正的血缘亲情,以致最后竟没有转圜的余地。
在拓跋弘为帝的六年里,他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业绩:
先,在位期间拓跋弘,“勤于为治,赏罚严明,拔清节,黜贪污”,使北魏吏治面貌大为改观。
在北魏前期百官无俸禄,这是因为鲜卑族建立北魏时,政治文化还相当落后,明显带有原始社会晚期的痕迹。这样的社会,自然没有一套合理正规的行政系统。官员们也是脱胎于原来部落的各级小头领,收入主要来自战争的掳掠和上级的赏赐。这种情况在部落制及战争初期还勉强可以维持,但在入主封建社会已经发育得比较成熟的中原地区之后,并要长期稳定的统治下去,那么必然导致官吏贪腐横行,造成吏治的败坏,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为了整治贪污受贿之风,拓跋弘曾制定一条强硬的法律,“吏受所监临羊一口,酒一斛者,死,与者以从坐论”(《魏书.显祖纪》),还进一步规定“有能纠告尚书已下罪状者,随所纠官轻重授之”。这条法律是十分苛刻的,充分体现了他不惜任何代价整治社会的决心。
拓拔弘用赏罚和黜陟的办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污受贿问题,但也暂时收到明显的效果,“于是魏之牧守始有廉洁著闻者”(《魏书.显祖纪》)。当然,他的这种做法无疑也得罪了许多横行不法,骄纵不羁的鲜卑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