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五)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33

其次,拓跋弘还根据中原的实际情况,改革赋税制度,“命因民贫富为三等输租之法,等为三品,上三品输平城,中输他州,下输本州”(《魏书.显祖纪》)。这样既不影响国家赋税的使用,又解决了广大贫苦百姓远途输赋、疲于赋役的问题,同时也使贫富有所差别。他还一改拓拔焘以来重征赋税的政策,在国家财政仍很紧张的情况下,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下诏免除了常赋之外的十五种杂调,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缓和了民族矛盾。

第三,在内政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拓跋弘在边事上也是武功赫赫。皇兴四年(公元470年),拓跋弘“舆驾北伐,诸将俱会于女水,大破虏众”。这次战争是北魏对柔然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史称“女水之战”。

柔然这个少数民族我们平时了解比较少,但只要提起花木兰,大家可能就会很熟悉。因为花木兰代父从军,去抗击的侵略者就是柔然。柔然是雄踞漠北上百年的游牧民族,武力强悍,一直是北魏王朝的心腹之患。只是因为当时统治北方的鲜卑族也是胡人,所以人们了解的比较少。

在南部,拓跋弘重用大将尉元,降宋将毕众敬、张谠等,取得刘宋之徐州和兖州,拓宽了北魏的南疆。

所以,拓跋弘算得上一个年少有为之君。可他越是奋发图强,成就的功业越大,就越渴望能够政由己出,乾纲独断。然而在北魏的后宫里还有一位深得人望、精于权术,同样雄心勃勃的冯太后。所以帝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多的在政治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凸现出来。

一般来说,对权力**强烈的女人,大多对**需求也不低,冯太后就是这么一个女人。但我们并不应该学着道学家们的对她进行指责,因为一个女人二十三岁守寡,处在尔虞我诈冷冰冰的后宫里,时刻有性命之忧,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对情感的需要是很正常的。

冯太后看上了南部尚书李敷的弟弟,“美容貌,有才艺”的李奕。两人如胶似漆,朝野皆知。如此情形肯定使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拓跋弘感到非常难堪。本来就对冯太后干预朝政不满,现在又出了这趟子事,拓跋弘决定有所动作。在老丈人李惠的指点安排下,拓跋弘将李敷李奕一家连锅端掉。这使得冯太后有苦难言,愤怒异常,也为后来拓跋弘的人生悲剧埋下了楔子。

帝后间的矛盾自然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