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和九年或十年初,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北魏原来没有户籍制度?由宗主管理户口?称宗主督护制。因此宗主?庇人口甚多?往往三五十家合为一户。在九品混通制之下?赋役负担不匀?政府收入也受影响。而三长制定民户籍,户口可以检出?按户徵发调役,课调可有常准?增加了政府收入,抑制了豪强势力;
四、太和十年,北魏政府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五、冯太后另外的贡献还有兴办学校与尊崇儒礼,兴办学校是从教育和礼仪上对北魏进行全盘儒化。北魏是由文化落后,尚处于野蛮社会发展阶段的鲜卑人所建立,要使这样一个王朝在中原的统治稳定化,长期化,就只有使统治阶层接受掌握先进的汉文化。这也为后来拓跋宏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准备了人才。
尊崇儒礼主要表现在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北魏下诏全面禁止卜筮和谶纬,一旦发现,统统焚毁,私藏不报者一概处死。太和十年,北魏规定官员公服的等级。太和十一年,北魏又严格审核、统一规定典礼乐章,不属于雅乐的全部摈弃不用。
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病故于平城太和殿,享年四十九岁。我们在谈论孝文帝改革的辉煌成就时,应该记得有这么一个远见卓识的女人在其中做出了那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