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三)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69

时间很快就到了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这时萧衍二十九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凌霄的年龄阶段。这一年南齐王朝可谓风雨飘摇,风云迭起。正月间,多病的太子萧长懋终于支撑不住,走在了行将就木的老皇帝之前。齐武帝一下乱了心神,本来可以安心到太庙里陪伴父亲,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还要为继承人的问题操心。储君乃国之根本,加上当时齐武帝自己也快不行了,所以他不得不多考虑一些,尽管他在太子去世后就立了其子萧昭业为皇太孙。可他毕竟不放心,这可是要担负起宗庙社稷的重担啊。

在齐武帝病重期间,齐武帝明令萧子良“带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 而且萧赜让萧子良临时招募兵甲,扩充王府卫队,允许萧子良火速提拔七名帐内军主。南朝提拔军官很严格,一下子提拔七名高级军官,相当反常。只能说明当时情况紧急,齐武帝急于安排一批竟陵王的亲信掌控局面。这种做法,一下使得帝国继承人的问题显得扑朔迷离。

萧赜之所以有改立儿子的想法也是正常的,毕竟孙子没有从政经验,而萧子良先后担任过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后兼任司徒,转护军将军,镇守西州。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何况当时也并不是太平盛世。如果萧子良即位,做个守成之君还是可以的。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盯着皇帝宝座的有两路人马,一是皇太孙萧昭业,一是皇子竟陵王萧子良。其实,在他们后面还有一个人也是虎视眈眈,他就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齐武帝萧赜的堂弟萧鸾。

很显然,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萧衍一定是萧子良的人,毕竟他在西邸有八年时间,竟陵王可说是他的“恩主”。可实际上,这时萧衍已经投靠了萧鸾。而萧鸾当时只是被封为西昌侯,萧衍改换门庭,从一个王那儿投到一个侯门下,且这个王还是皇帝的热门人选,这个侯却只是皇帝的堂弟罢了。

实在让人不解得很。

萧衍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理由的,在史书里也做了交代,但还得从当年的一个事件开始说起。

萧赜的四子萧子响,是个勇武的角色,自幼好武,性情暴躁。原本过继给萧赜的弟弟萧嶷。后来,萧嶷有了儿子,萧赜登基,又要了回来,封为巴东王,任职荆州。萧子响好武,身边聚集了一批死士,干起走私武器的勾当。这种情况一旦传到朝廷,就成了造反。齐武帝当即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羽林军三千人前往江陵。可这些大臣因为受了太子萧长懋的指示,根本不给萧子响辩白的机会。这是可以理解的,萧长懋虽是太子,毕竟是一个文人。而萧子响占据荆州这样要害的地方,蓄养死士,还做军火生意,怎么说也是一大祸患,现在不反,不说明他以后不反。萧子响也不想坐以待毙,无奈之下只好反击。

齐武帝闻讯大怒,又派遣丹阳尹萧顺之率军*萧子响。“上遣丹阳萧顺之领兵。将发,文惠太子素忌子响,密遣不许还,令便为之所”。虽然萧顺之也知道这位莽撞王爷无非就是喜欢舞枪弄棒,即使说得严重一些也就是想弄几个钱花花,可太子之命也不敢违逆,结果自然是“子响及见顺之,欲自申明 ,顺之不许,於射堂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