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九)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78

第三,萧衍是通过武力夺得他人的江山,他也是一个大学者,对历史上王朝的更迭自然是了如指掌。他吸取前朝的教训,要使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消去部属及自己子孙暴戾之气,弘扬佛教,号召大家都来学佛法是一个可取的法子。比如,梁武帝就对佛教做了一些改革,如不准杀生,只能吃素就反映了他这方面的意愿;

第四,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辩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自然也得到作为大学者的萧衍的认可和推崇。而道教和儒教却只是一些教条语录,很少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各自的正当性与必然性。也正是因为来自佛教的挑战和竞争,后来道教和儒教的学者才前赴后继加以学习,并完善本教的思想哲学体系,如道教的葛洪,儒教的程氏兄弟和朱熹等;

第五,梁武帝当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时,就已经接触了佛教,并对此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现在一般认为,梁武帝的入门之师是当时的名僧宝?。宝?俗姓宋,生于东晋末年,死于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活了大约一百一十岁。据传,宝?能“预言先兆,识他心智”,是一位得道高僧,据《南朝寺考。同行寺》记载:“梁天监初,武帝与宝?公登幕府山,见林密殊胜,命建寺,因名‘同行’,亦名‘圣游’”。 史载,宝?圆寂以后,梁武帝似有“沉舟之痛”,“涕瞻白帐而拊心”,其哀痛之情溢于言表,并下诏“殡葬资须事丰供厚望”。

无论古今,中国人信仰宗教,大都现实得很,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就是追求长生不老。在当时的情况下,宝?活了一百多岁,这可真是活神仙,显然有些真才实料在里面,比道教那些方士炼丹修炼有说服力,这也许是梁武帝转而相信佛教的一个原因;

第六,与道教相比,佛教讲行善事,积功德,相信因果循环,人世轮回,比道教那玄乎其玄的烧炉炼丹,寻仙问道以及子虚乌有的长生不老要实在得多。梁武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故事想来也是非常清楚的;

第七,仅仅从人性方面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可以有宗教信仰,梁武帝信奉佛教是正常的事情,不必完全只是看他利用佛教的一面。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情况下,越有才情者,对宗教越痴迷的可能性越大。

以上只是一家之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