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三)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04

可怜一代英主宇文邕,隐忍十多年才除掉宇文护,又亲冒矢石攻灭北齐,当时天下大势已定,统一只在咫尺之间。可就是这么一个帝王,“性节俭,常服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每行兵,亲在行陈,步涉山谷,人所不堪;抚将士有恩,而明察果断,用法严峻。由是将士畏威而乐为之死。”,还得罪佛祖,没想到苦心打下的这座花花江山不到三年就让儿孙拱手他人。如果宇文邕多活十年,就如后来的赵匡胤之于周世宗柴荣一样,那么杨坚是没有半点机会的。可惜天不假年,以致北周的国祚还没北齐的长久。

不过虽然天妒英才,但宇文邕其实还是可以避免江山易手他姓的。他自己也知道大儿子和二儿子不争气,别的儿子年纪又小,不堪大任。要说教育,周武帝对儿子们还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对太子宇文?,偶有小过,便是棍棒伺候。可是很多东西都是先天来的,纵你百般防备,终是难逃一劫。当时宇文邕有一个弟弟宇文宪,很有才干,史载“齐王宪善用兵,多谋略,得将士心”,是灭齐的大功臣。如果宇文邕能够按照兄终弟及的规则传位给宇文宪,那么杨坚便是第一个被族灭的对象,宇文家也不会有后来那场灭顶之灾。

可是任谁都清楚,这么一份大家业,传给弟弟与儿子的差别。谁没有个私心呢,即使儿子不争气,但终归是儿子啊。当年晋武帝司马炎宁愿把江山交给弱智的儿子,也不愿给英武的弟弟,这种情况和周武帝何其相似。何况北齐的教训就摆在那儿,弟弟继位之后,自己的儿子肯定没好下场。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只有选择儿子做接班人这条路可走。至于后事,那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该来的会来,最多以后自己不吃猪头肉。

宇文?还真没有冤枉他父亲那一顿棍棒,继位之后,“宣帝初立,即逞奢欲”。这还是好的,接着“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好心当做?肝肺,宇文邕泉下有知,肯定恨不得从棺材里蹦出来把这样的不肖子孙抓进去。宇文?挨了打,骂几句是不能解恨的,可老爸死了,要报复的话只能另觅他法,于是“阅视高祖宫人,逼为*”。亏他也想得出,先把老爸的嫔妃们喊出来,列队检阅,也不管这些后妈愿意与否,看上的就一逞*。这种精神胜利法,很有点象几年前日本人组团到中国珠海买春。

老爸死了,气也撒了,宇文?开始逐一拔除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那些昏庸之主总是这样,为达到帝位巩固的目的,想的不是励精图治,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以及在臣民中的声望和威望,而往往采取诛灭大臣的法子,以为杀了有能力的宗室和大臣,天下就太平了。可是,人心隔肚皮,你这样一个荒淫之主,怎又知道哪个是忠臣奸臣。而且有能力的人全杀了,谁来保你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