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阀政治的环境下,杨坚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里面,等待他的自然是平步青云,辉煌腾达。史书记载他出生时也是“有紫气充庭”,“头上出角,遍体起鳞”,更猛的还在后头,据《资治通鉴》载:“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
司马光也真逗,连这样的花边趣事他都记下来了。
可杨坚年轻之时,英雄事迹实在很少,学习成绩也不咋地,他自己也承认“不晓书语”。可是,书读得不好并不妨碍一个人将来有作为,尤其是做一个好皇帝。至于前期杨坚没有建立什么旷世功业,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宇文家雄才辈出,名将如云,一时还轮不到杨坚这个小字辈“出头露面”。
可终归是将门出身,所以杨坚也曾执戢横戈,铁血沙场,参与了北周的一些列对外作战,其中就包括攻灭北齐之战,“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齐,进位柱国”。
不过杨坚在三十五岁以前,他完成了两桩婚姻大事,直接促成了他后来的帝业。一桩是他自己的,于宇文家代魏的那一年(公元557年),他迎娶了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七小姐独孤伽罗。独孤家当时可说是北周第一门阀,又是杨家的上级,这样一桩婚事,自然是强强结合,给杨坚带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另一桩婚事是他女儿的,建德二年(573年),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聘为太子妃,这样杨坚就和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成了亲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突出的政治特点就是皇族的基因衰退得特别快,典型的富不过三代,南北朝莫不如此。所以哪一朝衰退得快一点,就灭亡得早一些。就拿从北魏分出来的北周北齐来说吧,当时各自的当家人宇文泰和高欢,能力可说是一时瑜亮,旗鼓相当。
可是高家到了第二代,可能是帝王出的多了,优质基因要均分,所以衰退得无比的厉害。高家四个儿郎,智商其实不低,可就这么些天潢贵胄,当上皇帝后个个又变得如混世魔王一般残暴荒淫,而且又都短命得很。宇文家情况好一些,第二代还都多少有些乃父的英明神武,更是出了周武帝这样的一世雄主。所以尽管父辈你来我往争斗了二十来年,最终还是宇文家靠着上天垂怜,皇族衰弱得没那么快,所以才赶在灭国之前把高家的北齐给平定了。
可宇文家终是德微福薄,先是武帝宇文邕盛年辞世,而继位的周宣帝宇文?又可说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和北齐和南朝那些年轻的荒淫天子相比可说是有过之而不及。每每看这段历史,都觉得实在不可思议,是不是那几百年真的有太阳活动频繁之类的异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