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十一)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64

其实,查遍《隋书》及《北史》、《陈书》等正式史料,均未见此记载。以严谨著称的《资治通鉴》的这一记载竟然是采自野史小说。正统史家对杨广的不遗余力的丑化可谓到了不惜牺牲自己著作学术水平的程度,这也许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史书“惩恶扬善”的功能吧。

当然,个人写上面这些只是还原一个历史的真相,并不代表要替杨广翻案。

还是回到隋文帝和杨广这对父子身上。

其实,我们并不能说隋文帝在换太子上有什么原则性错误:

先杨勇本身就是一个奢华好色的主,对于崇尚节俭,私生活很简单的隋文帝夫妇来说,不可容忍是很正常的。一个太子没多少能力,还大手大脚,只知道和女人卿卿我我,任何皇帝都不是很放心。问题在于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所以走马换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次,杨广本人隐忍伪装那么多年,这样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隋文帝夫妇总不能整天盯着自己这个儿子吧;

第三,换太子对于隋文帝夫妇来说几乎没什么法律或者心理上的障碍,因为杨勇杨广都是嫡子,既然如此,当然去庸取贤了。

可惜,任何人都想不到,才华过人的杨广败家的本领会是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也应了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有知识的人犯罪最可怕。古今大奸大恶之人,都未尝不是那些饱读诗书的所谓才子啊。

其实,就凭隋文帝留下的那份家底,即使换上晋惠帝那样的弱智君主,纵是国家会有些不安稳,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国家弄得象大业末年那样一个惨状。隋文帝泉下有知,这个艰苦朴素的儿子在十数年间便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这偌大家业败个精光,是不是会后悔当年对自己太抠门了?

隋炀帝的悲剧在于他自矜其才,太自负,太想建立丰功伟业,以致用民过重、急功近利。“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可惜在政治上他又何曾比得了这两位帝王。一个罔顾民生,不恤民力,视生命如草芥,以百姓的累累白骨垒砌自己功业的君主,不知为什么还有人对他大唱赞歌。

隋文帝不但再次统一了中国,而且他在边事上也是武功赫赫。南北朝后期,在柔然帝国衰落后,北方又冒出了一个军事力量很强悍的突厥民族。突厥不时侵扰中原的北周、北齐,后来便成了隋王朝的重要边患。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