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苦恼的婚姻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33

1955年程蕙兰中专毕业,上班工作了,使得程家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了,程家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程蕙兰上班的第一年就给自己和全家人都买了布棉鞋,这在当时可算是一次大手笔的购物了,妈妈还是很保守,舍不得花钱,就说:

“这买的布棉鞋太贵了,再说也不会很暖和。”

“买的棉鞋很漂亮!也很结实耐穿。”姐妹两个都反驳妈妈。

从此她们姐妹就开始买鞋穿,还给爸爸买了棉胶鞋;还给妹妹买既时尚又漂亮的球鞋,那时球鞋很贵的,姐姐早就羡慕其他同学穿新球鞋,还有矮腰的白胶鞋。现在程蕙兰手里有钱了,先给妹妹买了一双,妹妹高兴地抱住了姐姐,连声说好姐姐。她们也开始买新衣服。那个年代对一般老百姓而言,买一双新球鞋或者一件新衣服都是一笔很大的消费。

程蕙兰结婚后就不再和妹妹在一起生活了,可是她对妹妹更加关心了,她给妹妹买衣服、鞋子,还给妹妹零花钱,这些消费也是不小的数目。甚至使得蕙芳妹妹对衣食方面变得有些挑三拣四了,在程福看来这未免有些奢侈,有些看不惯,终于有一天程福忍耐不住了,夫妻之间就发生了第一场争吵。

“我说你一个大男人,对一个女孩子穿两件新衣服就这么嘟嘟囔囔,你也太小气了!”

“我这是提出我正确的看法!一个小女孩不能养成这样奢侈的习惯!”

“穿一件很普通的新衣服就算奢侈吗?我在花我自己的钱,你不用心疼!”

“你这人真是不讲道理!┅┅”程福还在争辩。

蕙兰将手中的菜盆一摔,不做饭了,穿起上衣就回了娘家。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夫妻吵架很难说清谁对谁错。新中国妇女的地位是真正提高了,不单是在社会宣传方面提倡男女平等,在城里的一些较为年轻的妇女可以就业上班,经济上可以独立,说话办事也就很硬气。上班的女人们都很讲究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上也都显得更有气质,男人们对上班的妻子都是疼爱有加。如果有的妇女在家里受到了丈夫的打骂虐待,她们也可以到丈夫的工作单位去告丈夫的状,单位的领导就会去了解情况,如果是丈夫错了,丈夫就会受到批评教育,要改正错误。那时工作单位对职工很负责任,也很有约束力。

程蕙兰摔门而去,她晚上也没回家,住在妹妹的屋里。第二天直接上班,晚上又没回家。老程老两口一看这情况,知道是小夫妻闹了矛盾,就问蕙兰是怎么回事,蕙兰说是闹点小矛盾,没啥事,我住两天就回家。

程蕙兰走后三宿没有回家,程福开始很有气,可是后来又想,蕙兰自己还是够节省的,她的新衣服很少。给妹妹买衣服、鞋子,做姐姐也是应该的,是花些钱,可也算是正用啊。他又想这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啊!城里的女孩儿就奢侈一点吧!

程福又失眠了,自己躺在被窝里觉得很孤单,他情不自禁地又回味着这温馨又激情的夫妻生活。他原来有点儿失眠的毛病,结婚后几乎是立刻就好了,每当程福下班回家和娇美的妻子在一起,特别是和妻子zuo爱之后,他都感到极大的满足,浑身特别舒服,很快就在疲惫中拥抱着温柔的妻子昏昏睡去。随之程福的脸色和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多了。他明白自己真是很爱蕙兰,越发的离不开蕙兰,程福是明智的男人,他决定主动去大爷家将亲爱的妻子接回来。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男人会怕老婆的道理了。

第二天下班后,他骑着自行车直接来到蕙兰家。他等蕙兰下班,他们在岳父家吃过晚饭,蕙兰就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程福骑着自行车将妻子托回家。睡过一宿之后,第二天他们夫妻关系和好如初。以后这类非原则的小事虽然也不断发生,这夫妻之间的吵架真是很难避免,说不清谁是谁非!可他们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双方都学会了不去深入计较,当然也都轻易的解决。可是另一种性质的危机又出现了,他们的婚姻还是走上了坎坷艰难的不归之路!

程福是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要求进步、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很强,在单位的各方面都表现很好,在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也都表现不错,组织上考虑吸收他入党。那时代只有入党才有可能获得职务提升,所以那时的人们对入党问题都是非常重视,只有入了党才有机会当官儿。可是在最近时期,入党介绍人和程福谈话说,党支部在这次组织发展问题的讨论中,程福的入党问题未能通过。问题却发生在程蕙兰身上,程蕙兰是日本孤儿,父亲、母亲都在长春下落不明,应该算是社会关系还不十分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了解。这次组织发展程福又没能通过,这件事对程福打击很大,程福回家要蕙兰说明情况,蕙兰也说不清楚,程福竟然发起脾气,自己到外面的饭馆喝了酒,醉熏熏的回家又是摔东西又是大声骂着脏话,然后也不搭理蕙兰,自己倒头便睡。蕙兰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她只好偷偷地流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程福的父母非常关心抱孙子的事情,这对程家来说真是件大事,程家老哥俩就一根独苗,就指望程福为程家传宗接代。可是转眼间,程福结婚两年还没着落,这当然是两家人非常关心的问题。这两个重大问题使得他们夫妻关系产生危机,已经影响了他们夫妻感情和正常生活。他们的婚姻由快乐温馨逐渐地变成了一种痛苦负担,两个人都感到心情很矛盾,程蕙兰在考虑着要摆脱这苦恼的婚姻了。

在1961年末,在各种因素的压力之下,程蕙兰终于提出离婚,程蕙兰表示不能再影响程福的发展前途,更不能影响程家传宗接代的大事,只有离婚才能解决。但是程福还是舍不得蕙兰,刚开始程福不同意离婚,可是他们的和谐生活已经不复存在了,直到1962年夏天他们终于办了离婚手续,蕙兰带着自己的衣服被褥回了娘家。程蕙兰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这对女人来说真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1961年夏天妹妹程蕙芳考上了××师范大学外语系,当时师范院校的学生享受全公费待遇,吃、住、教材之外还发给生活零用钱,对于困难生还发服装。这样一来,老程夫妇就基本完成了他们重大的历史使命,终于将两个日本养女培养成人,都可以独立生活了。虽然抚养女儿的过程也真是很漫长,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物力,特别是在生活很艰难的时候,为了抚养这两女儿,这对老夫妻就要克服许多困难,做出一些牺牲来渡过难关,但是这对老夫妻也享受到了有女儿的温馨和欢乐。

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蕙芳入学之前,他们照了全家福照片。在照片上,程老夫妇坐在前面,岁月的沧桑已经深深地刻在这对老夫妻的脸上,可是这对姐妹却是婷婷玉立,神情秀媚地站在他们的两旁,她们的手亲切的搭在养父母的肩膀上。

这对老夫妻卸去培养孩子的生活重担,显得轻松多了,可是妈妈还总是牵挂着蕙兰的婚事,虽然有几位提亲的,却都被蕙兰拒绝。一天晚饭后,妈妈问蕙兰:

“蕙兰,几个提亲的,有的条件不错,你可不小了,你是咋想的呢?”

“妈!看你又操这个心干啥?这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家吃饭都吃不饱,谁还想这事儿!”蕙兰放下手中的书,一边回答一边伸着懒腰,甚至显得有点不耐烦。

妈妈知道女儿没说心里话,还是摸不透女儿的心思,妈妈觉得大女儿蕙兰和自己总是像隔着一层什么,只有小女儿蕙芳和自己才是亲密无间。

1959年至1961年是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官方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可有的领导,特别是那些南征北战的老将军们讲话就更为直爽,他们就说:

这是三分天灾,七分**!

1958年开展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又称为‘三面红旗’,后来人们就将这次运动称为大跃进运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了‘要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的政策,要在经济和生产方面有跃进式地大发展。可是事实说明,用政治运动的方式,或者是用战争中打歼灭战的方法来发展经济都是行不通的。反而使得我国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随之大幅度地滑落,社会变得混乱起来。农民在集体食堂吃大锅饭,在统一指挥下在公社的土地上集体劳作,这本来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一大二公’的优越性。结果却是适得其反,首先那些生产指挥就不尽合理,那些干部中多数并不太懂农业,是在瞎指挥;农民思想上有情绪,农民在公社的土地上出工而并不出力。结果是农业普遍大幅减产,全国人民都吃不饱饭。

当年**领导农民‘斗地主;分田地’,从而缔造了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领导这支军队所向无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土地改革政策实施之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是中国千年来一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被*解决了。土改后中国的农业取得了大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年,中国的农业生产曾经获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农业产量。

可是1958年中国的土地政策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又将分给农民的土地收回为公有,这就大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的粮食产量急速下降,中国又出现了大批饿死人的现象,┅┅。在和平年代饿死这么多人,这是历史少有的现象。

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各地方官员们为了迎合上级领导的好大喜功,为了完成那些互相攀比的大跃进指标,就只好弄虚作假,谎报成绩,然而中央竟然接受了这些虚报的成绩。在中央,国家级的报纸上和广播中,公开报道说河南某地的小麦亩产已超过万斤,而且说这是放了中国的卫星。接着河北地区的报纸上,就说粮食亩产已经达到两万斤,甚至还有其他省份上报,说粮食亩已经产达到五万斤了,而四川某地区已经上报,说亩产稻米已经达到四十二万斤了,不过这些消息和数字并没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也没有在中央人民电台里广播。可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报纸上经常有报道说,某某工厂在一无图纸,二无技术资料,三无专用设备的条件下,凭着工人师傅们的敢想敢干和对党忠心,就生产出了某某尖端产品,填补了国内或者国际的空白。还经常报道说某某大学低年级的同学,他们敢想敢干,已经给高年级的老大哥们编写出高年级课程的教材等等。这些天方夜谭似的新事物却在国家的报纸上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频频报道,┅┅。

于是大跃进运动就成了一场全民公开地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自欺欺人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