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程蕙兰结婚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53

1958年过了“五.一”劳动节,农村的菜地和大田都播完了种,程福和叔叔又来到蕙兰家,举行了简单的订婚仪式。叔叔给蕙兰二百元钱买些衣服及其它结婚用品,在一起吃一顿饭,还照一个订婚纪念照,那是很朴素的两人半身合影相片,这也是领结婚证用的照片。依叔叔的意思是过两个月就结婚,可蕙兰娘坚持要等到秋天结婚,这样准备可以充分一些。

“十.一”国庆节之前,程蕙兰向所在单位打报告申请结婚。在周六下午的组织生活会上,学习文件之后,科室领导附带谈起了程蕙兰同志申请结婚的事情,工会小组长王玉梅同志作了大致介绍,王玉梅认为程蕙兰开始时对此婚姻很不满意,后来她又同意此婚事,似乎还有些难以说出的隐情。为此蕙兰单位的组织决定派王玉梅与干部人事科小李,去程福的工作单位作一次外调。外调进行得很顺利,调查结果是:

姓名:程福年龄:25岁

职务:车间技术员

政治面貌:团员家庭出身:贫农

政治及工作表现:政治立场坚定、积极要求进步。工作积极肯干、责任心强、钻研业务。

身体健康。

在当时这样条件的青年人属于中上等;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少,如果程福是大学毕业,那就是属于上上等人才;如果要是再出身于高干家庭的话,那就是属于少有的精品了。小王回来向技术科党支部作了汇报,根据程福工作单位的基层负责人讲,制药厂女工很多,凭着程福的条件可以找个很不错的姑娘,药厂里也有大家公认的几大美人,都可以凭他挑选,可是程福自称他有个青梅竹马的对象。药厂的同志还说,等到结婚时我们一定要看看,程福的对象是何等的美人。

药厂有两栋职工宿舍楼刚刚完工,主要是分配给单位中层领导和老职工。程福工作六年了,还是车间的领导成员之一,他分得一室一厨的一套房子。程福的房子在一楼,北开门的房子,进门就是约两米多长的小走廊,沿走廊右手的门里,就是在阴面的厨房,走廊正前方是卧室的门,卧室是在阳面约有二十平米,在卧室里搭了一铺火炕。那时的房子厕所都是在室外,是公共厕所。屋里有一对红色的木箱子、一张二屉桌、两把椅子、一个橱柜。这在当时还算是比较不错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他们全没有,更没有手表。婚后一年多省吃俭用,才买了自行车和收音机。

1958年秋初,程福和程蕙兰拿着各自单位开出的结婚介绍信,到婚姻登记处办了结婚登记手续,领了结婚证。程家上下忙碌了一阵,还有工作单位的同志给布置了新房,一切准备就绪。在国庆节假日,十月二号是个双日子,这天下午,在他们的新房举行了当时很流行的婚礼仪式。双方的同志们将新房装饰得很漂亮,门和窗子上都贴着喜字,墙上挂着一张**像,天棚上拉着一些彩色纸条,炕上摆着新被褥,桌上有同志们送的暖瓶、坐灯、闹钟等礼品,还有糖果、花生、瓜子和香烟。双方的工会领导、基层科室领导及一些同志们都来参加婚礼,还有几位要好的同学。房间里很拥挤,有的人就脱了鞋坐在炕里,还有的人站在门外的小走廊上,门外还有一些看热闹的邻居们。

新郎官穿一条蓝色制服裤子和白衬衣;新娘穿一件粉红色上衣及一条花裙子,头上戴一朵小花,稍作化妆,新娘显得更加娇艳照人。药厂的同志们都在议论和夸奖着新娘子长得真漂亮,蕙兰单位的同志们也夸奖新郎官长得英俊。婚礼上人们都夸奖说这真是一对郎才女貌的婚姻啊!

药厂工会孙主席宣布婚礼开始,由药厂的车间主任作证婚人,双方领导讲话,还要新郎新娘向**像三鞠躬、向领导和同志们三鞠躬、夫妻对拜三鞠躬。接着大家起哄,要求男女方介绍恋爱经过,提出一些风趣又有些令新娘子有些难为情的话题,还要新娘子点烟、唱歌、夫妻对咬苹果等节目。新娘子要给每一位客人点上香烟,这个婚礼上的习惯做法从那时起一直流传至今,最后大家高高兴兴地散去。这种简洁的婚礼形式朴素而大方,当时上班工作的人们结婚都是这种婚礼仪式。

1958年起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在城里的工厂、机关、学校等各个单位,甚至到普通居民,都参加到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去,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都投身于大炼钢铁运动,要完成年产1070万吨钢铁产量的目标。程福和程蕙兰所在的工厂也都分别垒起了几座土高炉,都在日夜不停的大炼钢铁。人们都要挑灯夜战,忙乱得很,所以他们的婚礼没有在工厂里举行,婚礼相对简单一些,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他们的婚假也缩短了,只有三天,加上十一国庆节,共有五天的婚假,这期间他们回农村由父母又匆忙操办一个婚礼,摆了十几桌婚宴。那时的农村也在大跃进,都是挑灯夜战的忙碌着,因为他家举行婚宴耽误了小队深翻地的进程,这次婚宴差一点儿让程福的父亲丢掉小队支书的官位。

他们结婚的时候正赶上农村搞深翻地运动,就是将农田中深层的土壤翻到地表上来。那是党中央号召的,据说是某地区领导总结得出的、已经取得实效的经验。中央已经肯定了这种经验,并且要求各地区都要这样做,各地区当然都是积极执行,大家都在攀比着,翻得多、翻得快、翻得越深的话就会受到上级的表扬。有的地区为了赶进度,就将还没有收割的矮棵农作物都翻到土地深层去了,比如有的黄豆还没收割,但是为了快速完成深翻地指标,这些还没收割的黄豆就被翻到了地下。其实干部们都将深翻地当成政治任务来执行,这当然是根本就不符合农业的操作规律。其实这农村的深翻地和城里的大炼钢铁运动,不只是劳民伤财,更为可怕的后果是,培养了干部官员们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不实事求是的坏作风!给后来的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引发了1959年庐山会议的反右倾运动,有人说1966年的*运动就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继续,*运动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思想更为混乱,┅┅。

程蕙兰结婚后,夫妇两人的脸上都呈现着幸福的光彩,回到娘家,父母看到他们亲密和谐的样子,都很高兴。在那时的婚姻多数都是经媒人介绍而成婚,婚前见几次面,主要是衡量一下彼此的各方面的条件,从外表上看一下对方,也可以彼此说一说话,或者约会几次见面,就可以定下婚事,所以都没有很深的感情可言。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婚姻是否成功主要就是看两个指标,第一项指标就是正常的性生活;第二项指标更为重要,就是生儿育女。如果能生了儿子,这婚姻就算贴了保票,就会直达金婚。一般情况都是结了婚之后感情才越来越亲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先结婚后恋爱。在当时也有通过浪漫的恋爱方式结婚的,但是和前者相比较,这种恋爱婚姻的婚后生活反也见得都是美满和持久。

程福终于拥有了蕙兰,他觉得妻子更加娇美了,他感到非常幸福,他更加热爱蕙兰了。程蕙兰在新的环境下忙于适应婚后的生活,很努力的履行做妻子的义务,她逐渐地适应了眼前生活,觉得也挺好的。丈夫的那炽热的情爱,亲密的夫妻生活,使得程蕙兰对程福的感情也逐渐地亲密浓厚起来。老程夫妇看到他们的情况也都很高兴。

可是他们的婚姻注定就是充满着波折,他们恩爱的夫妻生活很短暂,过了一年新娘也没有怀孕,双方父母都有些着急了。第二个婚姻指标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逐渐地他们在其它问题也有摩擦。程福很爱蕙兰,但是程福还是有些男子大丈夫作风,他要管理家务财政,又有些小气。程蕙兰则快言快语,如果看不?就能将程福顶得张口结舌。程蕙兰要供妹妹读书,1958年程蕙芳已升入高中,虽然供妹妹读书是婚前说好的,程福还是很支持的,但是该问题还是成为矛盾引发点之一。

程福和程蕙兰的生活都很朴素,程家居住在普通百姓居民区,解放后人们的就业情况较好,基本生活很容易保障。虽然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仅仅是吃饱穿暖而己,一般的百姓家都是母亲做衣服,而且是姐姐穿小了妹妹穿,缝缝补补又一年,每个家庭主妇都盼望着能有自己的一台缝纫机。那时蕙兰家还买不起缝纫机,可是妈妈的手很灵巧,用新花布料做衣面,旧衣服的布料做衣里,旧棉花拆下来从新絮成棉花片,这样做出的新棉衣,穿在女孩子们身上也是即暖和又漂亮。天气要寒冷了,妈妈就要熬夜才能将棉衣按时完成。妈妈还要作鞋子,作鞋就更不容易了,几双鞋做下来,因为灯光较暗,手要磨破或被鞋锥子扎乱而有多处创伤出血,妈妈还不到五十岁,可是脸变得粗糙了,眼睛也发花了,也出现了白发,也做下了一些毛病。这些情况已经都看在蕙兰的眼里。

解放后至1957年以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中国获得了空前的独立和统一,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市场上物资丰富,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人民安居乐业。**所领导的政府是中国几百年来最有运作能力的一届政府,也只有那一届政府有能力对贪污**现象进行了认真而严厉地治理,效果很好,使得那时的大多数官员都能保持着廉洁奉公的形象,官员们都不敢犯经济错误。就是婚外的男女关系也被定为生活错误,也会严重影响干部的仕途生涯。那个短暂时代是中国少有的为官清正廉洁、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

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就算是人才了,真是供不应求,都能到很好的工作单位去就业工作,工资也较高。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能到国家机关和国营工厂去工作。就连小学的文化程度,也可以进国营工厂当学徒,然后当技工。大多数人民相信**政府和领袖**,相信**理想,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社会治安相当好,在大学和政府机关的集体宿舍,大家都去上班和上课的时候,集体宿舍的房门都不用上锁。虽然还达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地,但也是天下太平了。

当时在美国等国家的阻挠下,社会主义中国还没有进入联合国,可是在1956年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承认,大陆中国的工业增长速度是排在世界第一位。据说那时日本的经济刚刚复苏,情况还不如中国┅┅。但是中国这样真正的大好形势并没有继续发展下去,继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在1958年我国又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国的社会面貌就发生了负面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