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文化大革命(一)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70

1965年,中国的国民经济从‘大跃进运动’的破坏状态中逐渐恢复过来了;老百姓又可以吃上饱饭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又都是喜笑颜开的样子了;社会状态似乎又恢复到1956年以前的状态了。

1965年程家收养的两个日本姑娘都已长大成人,在这年,二姑娘程蕙芳在ХХ师大外语系毕业,她学英语专业,所学第二外语是日语,可是她对日语真是具有天生的亲合力,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尤为突出。师大日语专业刚成立,很缺少年轻教师,程蕙芳被留校任日语专业教师,时年二十二岁,程蕙芳处在风华正茂的年岁。

程蕙芳的个头比姐姐略高,身材匀称,脸盘儿秀气、肤色白净,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她既是一个体态健美的姑娘,也是一位很标准的美人儿。姑娘扎着一双长发辫,配上她修长的身材,显得更加秀丽而脱俗,程蕙芳不但天生丽质,而且气质高雅,待人礼貌,显得可爱可亲。程蕙芳虽然是在平民的家庭里长大,但是她没有姐姐那些沉淀在心底里的痛苦经历和记忆,她的成长过程可以说就是一帆风顺,程蕙芳总是显得高高兴兴的样子。在ХХ师大程蕙芳是有名的校花,追求她的男同学很多,还有几位教师,据说有一位中年教师对程蕙芳发起尤为猛烈的进攻。程蕙芳还是很有主见,因为都没能产生激情的火花,她就不勉强自己和别人。那时期程蕙芳也真是被那些追她的人纠缠得很苦恼,程蕙芳并不是很高傲,但是她也不想去迁就别人。程蕙芳头脑聪慧,性格颇为开朗,她将周围的人际关系应付得礼貌得体,就是在拒绝求爱时也能将关系处理得很好。

程蕙芳是在舞会上认识一位ХХ工大的老师,他是一位二十七岁的上海人,他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待人礼貌、成熟热情,他舞跳得也好。还是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程蕙芳接受了这位工大的老师,那个年代上海人很吃香,从那个时代起,在大学里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很流行,一些东北女生也故意将舌头尖儿伸到门齿上,学说上海口音普通话。这位工大老师出自书香门第,在暑假和寒假他带领程蕙芳到上海去玩儿了两趟,还到他家见了他的父母,他们就基本定下了婚事,在各自父母的催促下,1966年春天他们结婚了。

1966年5月开始,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一次政治风暴,**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开始了,北京首先发起的政治风暴很快就波及到全国各地和长春市,首先是在各大学里,掀起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红卫兵运动。

一九六六年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同年八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又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的决定》,成立《中央*领导小组》,史无前例的*正式开始了。*一开始就将矛头直接指向‘彭、罗、陆、杨’,他们的后台就是‘刘、邓’。

*的第一阶段是发动阶段,主要是在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贴出反对北大党委的大字报,标题是::

《宋硕、陆平、彭佩云在*中究竟干了些什么》。

该大字报公开表明,中国**内部已经有不同的两种路线和观点,而且斗争的很激烈。经*的同意,该大字报于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广播,1966年六月二日该大字报在《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并加了评论员的评论文章,标题是:

《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

评论员的文章说:

“北京大学是‘三家村’黑帮的一个重要据点,是他们反*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

评论员文章说北京大学的党组织是:

“假**,是修正主义的‘党’”,

“你们的‘组织’就是反*集团,你们的纪律就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派实行残酷无情的打击!”

这样一来,中国高校的领导就遭殃了,北京大学的学生们闻风而动,首先行动起来,揪斗各级校领导,紧接着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效仿北大,也揪斗各级校领导,冲击学校各级组织,至此全国各高校和文艺界开始,无产阶级*就以‘红卫兵运动’的模式正式行动起来了。这场运动最初在报刊上被称为社会主义*,可是不久就改名为无产阶级*了。

‘揪斗各级领导’、‘破四旧’和‘大串联’是运动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长春各大学的学生们接到北京同学的来信,首先吉林大学的学生们也效仿北京的学生们,将学校的领导头上戴上高帽,胸前挂着牌子,还让领导们自己敲着锣,将他们在校区内进行游斗。还召开批斗大会,让这些干部们交待自己走资本主义道路、贩卖‘封、资、修’和宣扬‘四旧’的各种罪行。程蕙芳所在的ХХ师大和其它大学一样,学生们都不上课了,也做出了一系列异乎寻常的激烈行动。

所谓四旧就是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破四旧运动主要是发动中学和大学生,用很激烈的方式和手段,对所谓的‘四旧’和‘封、资、修’发起攻击。主要是分为对人和对物的攻击,各级学校领导,还有部分教师,纷纷成了‘四旧’的代表人物,遭到批斗。还有代表‘封、资、修’和‘四旧’的书籍、绘画、文物等等物品也遭到破坏。

学生们都是积极参与者,而且是非常有兴趣,他们对这些领导本来就没有好感,甚至就是非常厌恶,现在学校的各级领导都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生们可以任意用大字报或者开大会来批斗他们,学生们都感到兴高采烈。

可是这种混乱局面很快就得到控制,根据中央的指示马上向各高校派进了工作队,工作队每天组织师生们学习中央领导讲话,其它的活动也都是在工作队的领导之下进行。但是工作队很快又撤出了,据说这是党中央另一个司令部,也就是**和*的那个司令部派来的灭火队,是对*的镇压。

1966年8月5日,*写出: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大字报不点名地指责**和*,明确提出党中央还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他们执行资产阶级路线,对革命群众和无产阶级*进行镇压┅┅。

8月7日,十一中全会印发了这张大字报,并附聂元梓等7人的大字报。八届十一中全会文件中提出:

“┅┅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铁打的江山,完成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赋予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1966年8月18日,八届十一中全会刚刚结束后,北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兵等百万群众就通过**广场,接受**的检阅,后来**又陆续在**广场多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

学校里的运动进一步爆发式地展开了,大字报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方式,大字报成了当时批判斗争的主要方式。各大学,政府机关及文体宣教方面的事业单位,都铺天盖地地贴起了大字报。一些学生积极参加运动,积极写大字报,可是学校的教师和干部比较了解和体验一些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具体事情,所以他们写出的大字报更有分量、更又水平。

中学生和大学生们带着红卫兵的袖标,他们不仅是在校内,还成群结队地到社会上去‘破四旧’,他们随意揪斗某些所谓的‘牛鬼蛇神’,抄没一些物品,这都不是违法的事情了,而是所谓的‘革命行动’,公安机关不能制止,反而要支持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的爆发使得一些人立刻陷入灾难之中,一般人的正常生活也都受到扰乱,一些所谓有问题的人受到人身迫害,财产被抄,这些人立刻就处于极为艰难的境地。红卫兵们又到大街上检查人们的穿着和仪表,在破四旧运动中一些文物古迹也被当成封建余孽,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全国造成了一片混乱的局面。

**的工作队撤出后,学校进一步成了无政府的混乱停课状态,接着就开始了全国的红卫兵大串联,这样一来就将红卫兵运动全面发动起来了。大串联就是让红卫兵作为火种,去点燃全国各地的*,去冲击各地区的走资派势力,就是要让*的烈火迅速在全国各地燃烧起来。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们都成了**的红卫兵,他们都用各种方法搞来军装穿上,还带上印有红卫兵字样的袖标。国家的新闻媒体在宣传说:

……中央还有另一个司令部,……。

……我国还存在着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革命学生们要站在**这一边,做保卫**的红卫兵……。

……要誓死捍卫**的革命路线!……

对程蕙芳夫妇来说,运动第一阶段,他们只是饶有兴趣的旁观者,他们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参加任何实际行动。可是形势急转,接下来他们有所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