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普通话的源头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98

回想起遥远的童年,奶奶和母亲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她们没有读过格林和安徒生的作品,她们讲的一些关于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方面的故事,自然都是纯中国式的。可我是男孩儿,我愿意听父亲讲一些关于英雄创业和战争计谋方面的真实故事。光复那年,中国人又有了暂时的言论自由,父亲陆续讲一些关于家乡东北的故事,至今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父亲说:

“我们中国的近代史真是一部伤心史,国家的发展一直没有走上正路,真是受尽了列强的欺侮和盘剥。由于国家的政治黑暗、官僚**,国家政府军就更是**得就像一堆糟糠,他们不能抵御外敌,只能用于镇压本国人民。明朝末年镇守辽东的明朝五十万政府军就被六万满族骑兵所击溃。一个地广人多、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泱泱大国,就被那**的朝廷所断送,可怜的亿万臣民百姓都沦为野蛮落后少数民族的奴隶,社会发展逆转倒退。

“满族人进入关内统治了全中国,可是满族人还是吃了大亏了!正因为满族占领全中国,却导致满族人失去了在东北的统治地位,当满清政府倒台后,却发现关外的东北已经被汉族人占据了,满族人已经不是满洲的主人,而是满洲的少数民族了。这正是应了那句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满族人统治全中国,却导致了满族人的衰败,彪悍的满族人基本就被汉族人所同化了。”

“我们家是汉族人吧?”儿子又在发问。

“我们家原本是汉族人,可是你们身上也有满族人的血统,因为你姥姥是满族人。”

“这汉族人和满族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其实汉族人和满族人长得都一样,现在大家也都说汉语,穿戴和生活方式也没有什么不同了。可是你看到你奶奶裹小脚,你的两个姑姑也裹小脚,她们将头发编成发鬏盘在脑后,你爷爷和你***父辈是闯关东来到东北,他们都是汉族人;可是你也看到你妈、你姥姥和你的大姨和老姨就都不裹小脚,你姥姥是将发鬏盘在头顶,这就说明你姥姥是满族人。这些不同也只有在老一辈的人那里才会看到,到你们这一辈人就更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了。”

小时候看到老一辈妇女裹小脚,我对那些小脚一点也没有好感,而是感到很不舒服,甚至很恶心。

父亲又接着说:

“满族人入关后皈依了汉族的儒教,这也是满族可以统治汉族的意识形态基础,可正是因此,彪悍的满族也就一蹶不振地衰败下去了。”

“什么是意识形态?”儿子又问。

“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和信仰就是属于意识形态,满族人也像汉族人那样信奉儒教了,所以汉族人就可以接受满族人了。”

父亲只能简单地回答,儿子并没有太听懂,可也不再继续发问了,父亲继续说:

“历史上朝鲜族也是一支强悍的少数民族,可是朝鲜族更早一些时间就皈依了儒教,所以朝鲜族就较早地衰败了。”

“中国也是因为信奉儒教而衰败吗?”儿子发问。

“在古代,中国因为信奉儒教,所以中国就发达和稳定;可是在近代,中国的儒教阻碍了中国的向前发展。”

“为什么皈依儒教,就要衰败呢?”儿子又问。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父亲又接着说:

“清朝初年满族人进入关内,从而导致一次民族大流动,大批满族人进入关内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主要是北京地区。与此同时又有大批汉族人逐年流入关外的东北地区。来到东北的汉族人逐年增多,占据了东北人口的绝对优势,满清政府倒台后,汉族人就成为这里的主宰者。数千万东北人都是来自山东,其次是来自河北等全国各地。

“满族人入关以前,中国东北地区就已经是多民族混居的地方,因为汉族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辽东地区已经有百万以上的汉族人口,所以在满族人入关以前,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就都学习汉语,许多满族人精通汉语,可以阅读汉语书籍和书写汉语文章,这当然是出于经济和文化生活交往的需要。

“清太祖努尔哈赤年轻时就精通汉语,还喜欢阅读像《三国演义》这样的汉语书籍,在明朝万历年间,明朝的名将李成梁任辽东总兵近三十年,镇守辽东战功卓著,是很杰出的镇守边关的大将军。努尔哈赤曾经在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当差,可是李成梁是朝鲜族人,他部下的官兵当然是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当时辽东地区多民族混居共事,互相交往密切。

“来自全国各地区的人口不断汇集到东北,使得东北地区形成了一种互相融合的语言,这就是最初的东北普通话。满族人进入北京成为中国统治者,他们就将东北普通话扩展到北京一带,从那时期起东北至北京一带的语言就基本是一样的。随后清政府就用行政手段将这种语言确立为中国的国语,清朝的官员们,特别是那些南方出生的官员们也都要将舌头收缩到口腔里,学说国语。后来这种国语又被称为普通话,徽班的戏子们要说普通话,八旗兵的军营里说普通话,公办学堂里也说普通话,中国电影的出现给普通话的推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可以说中国普通话就是满汉两个民族互相融合过程的产物,东北普通话就是中国普通话的源头。在中国东北,包括满、蒙、朝等各少数民族,大约有十个民族,经过近百年的融合至今,世代居住东北的各少数民族竟然逐渐都放弃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都说普通话了,他们这是为了互相交往和生活方便而自然形成的趋势。东北人是来自全国各地方和各民族的融合体,东北普通话就是有力地见证。”

“啊!原来中国普通话就是发源于咱们东北!”儿子颇为得意地说。

接着父亲又讲到与中国东北密切相关的日本和俄国,父亲语气沉重地说:

“在近代,中国政府无力开发和保卫东北,甚至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就是歧视和抛弃东北,中国东北是借助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力量才开发起来,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将中国东北开发成为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1945年日本撤出中国时,东北的工业产值占全中国工业产值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商品粮产量占全中国的三分之一以上。那时东北的工业很发达,是亚洲的第二个工业中心,当时的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电力和交通业已经达到世界水平。

父亲继续说:

“日本人和俄国人一直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你争我夺、反复占领,正因为是两个列强国家在激烈争夺,这才使得中国保住了这块富饶美丽的黑土地。这真是中国人的幸运,也是中国人的悲哀呀!”

父亲虽然并不是历史学家,但是父亲对历史颇感兴趣,特别是对有关中国东北的历史就更是了如指掌,讲起来就是滔滔不绝,他有板有眼地说:

“从十六世纪开始俄罗斯帝国就向亚洲扩张,最初是一群被沙皇政府所通缉的匪徒,他们是走投无路才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荒凉的亚洲北部。这些俄罗斯匪徒们很快就对这里的貂皮最感兴趣,被征服的当地居民就被逼迫向俄罗斯冒险家们上缴貂皮。高额利润的貂皮和黄金驱使那些俄罗斯冒险家继续东征,俄罗斯人进入亚洲北部的大草原和大森林地带,后来就将这一地区称为西伯利亚,‘西伯’一词是由‘鲜卑’一词演化而出。俄罗斯冒险家们追随着貂皮之路越走越远。

“到了十九世纪,虽然俄国的疆土在亚洲又成倍的扩大了,可是那些俄罗斯人似乎永远也不会满足。俄罗斯冒险家们到达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这些俄罗斯殖民者发现,这里不仅是貂皮和黄金的产地,而且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他们对不结冻的大连港和旅顺港简直就是爱不释手。俄国殖民者决心要占领这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甚至打算要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一个黄俄罗斯帝国。可是这时东方的日本崛起了,俄国人在中国东北遭到了日本人的有力抵制。”

“为什么日本人就有能力抵制俄国人?!而中国人就不能保护自己的领土?!”儿子问道。

接着父亲又讲到日本: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一直就甚为密切,早在公元前的秦始皇时代,中国就派大臣徐福出使日本。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和童女东渡,是给秦始皇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可实际上那是一次中国人对秦王暴政的大逃亡,那批中国人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包括一些种子和工具,他们到达日本后就在日本落地生根了。从那时开始日本就成为中国人政治逃亡的避难地。

“日本是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来皈依儒教,在日本是武士治理国家,而中国是儒生治理国家,从而日本和中国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武士具有求实和变革精神,1868年一批年轻的日本武士学习西方,在日本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成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很快就进入世界列强的行列。日本就成为掠夺中国和瓜分中国的急先锋。

“实际上日本人的祖先大多数是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日本能够快速发展起来是因为日本率先实行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这在亚洲还是独树一帜。”

社会制度就是一种软件管理系统,就像一台电脑更新了系统软件之后,这台电脑的功能就会焕然一新。电脑软件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电脑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强。人类社会的管理软件也必须不断地更新换代。

历史和当今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西方国家和日本搭上了资本主义这班快车,于是这些国家就产生了脱胎换骨地变化,成为发达国家。二战后在亚洲的韩国、香港、新加坡和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实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于是它们也快速发展了。可是一些亚洲国家还要坚持独裁统治和军事专政,虽然这些国家靠出卖资源和给外来资本打工,也能生存下去,但是还改变不了自己国家的**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