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九一八事变’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35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西方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那时俄国已经爆发了十月革命,苏联正在处于困难时期。当时的西方和俄国都没有能力维护远东地区的利益了,这正是日本侵占中国的大好时机。

1931年,日本关东军擅自策划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和日本陆军总部的支持,在军人强势的压力之下,当任日本首相辞职下台。新任日本首相犬养毅依然组成了文官政府,犬养毅早年就是孙中山先生的朋友,他同情并且大力支持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32年以前,连续几届日本政府都是文人政府,都不主张发动侵略战争,1931年犬养毅任日本首相,他希望中日和平相处。可是日本法西斯军人力量很强大,1932年日本法西斯军人发动军事政变,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杀害当任首相犬养毅和一些温和派官员。日本军人上台执政后日本就疯狂推行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将日本人民拖入了可怕的战争深渊。可是本质上说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使得日本要对外侵略,日本必然要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这也是西方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老路。

九一八事变当时,驻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只有大约一万五千人,可是张学良手下的中国东北军有至少二十多万,有十六万驻在中国东北,其余约十万军队驻在京津地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北大营,东北军沈阳北大营守军毫无戒备,高级将领们都不在军营中,士兵们的武器都锁在军械库中。更为奇怪的是,当日军对东北军官兵进行疯狂屠杀时,东北军司令部却下达了不准抵抗的命令!致使日军轻易地占领沈阳。

1931年8月19日,日军进攻长春,当时中国东北军的吉林驻军由参谋长熙恰指挥,熙恰是一个卖国亲日派,后来他果然当了汉奸,他率领吉林军队向日军投降,成了第一批汉奸伪军军官。

东北军长春南岭大营在长春南部市郊,南岭大营有一个炮兵旅四千多名中国驻军。长春南岭大营也已经接到上级下达的不抵抗命令,可是有一部分南岭大营的中国官兵拒不执行上级的不抵抗命令,他们义愤填膺,怀着悲壮的心情,毅然砸开军械库取出枪支,自发地进行了英勇地抵抗。南岭大营的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日军久攻不下,日军就只好又从公主岭调来援兵,可是实际战斗情况说明,南岭大营的中国守军成功地守住营地,日军并不能取胜。可是南岭大营的官兵们坚持到第二天之后,军心还是逐渐动摇了,他们违抗上级命令,战斗中得不到任何支援,最后长春南岭大营的中**队还是按着上级的命令主动撤出南岭大营。日军在进攻长春的过程中,中**民有八百多人被日军杀害!

1931年10月日军向黑龙江省发动进攻,东北军有一些官兵向日军投降,可是马占山将军拒不投降,他率先举起抗日大旗抗击日军。日军向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发动进攻,马占山率领一万六千中国官兵守卫嫩江大桥和省会齐齐哈尔,中日双方的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日军遭到顽强抵抗。11月18日省会齐齐哈尔失守,11月19日哈尔滨失守。

‘九一八事变’之时,少帅张学良正在北平,他在舞场上风度翩翩,在情场上风liu多情,会吸毒,还会开飞机在天上转两圈儿,┅┅。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那时刻,少帅张学良正带着夫人于凤智和情人赵四小姐,和国民党高层人士在一起,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精彩表演。而日本媒体则大肆报道有关张少帅的绯闻,日本人这样故意贬低张学良,显然也说明少帅张学良将军还是坚决不与日军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中国东北,蒋介石指示张学良:

要克制忍让,不准抵抗!┅┅,一切事情先从外交来解决,等待国联组织来裁决,┅┅

当时的中国政府还愚蠢地指望着请‘国际联合组织’来裁决和处置日本,蒋介石还想要延续使用满清政府‘依夷制夷’的政策,可是‘国联’派出以李顿为首的调查团并没有公正处理此事件。国联派出以英国人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该调查团做出的调查报告中虽然承认了日本的侵略暴行,可是同时又说满洲可以独立,日本在满洲应该享有特殊利益等等。本质上说,英国人李顿爵士是将中国东北出卖了。

中国东北历来就是俄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地区,英国人不想在这里插手了,但是为了抵制苏俄,那就莫如送给日本人一个顺水人情。列强之间虽然有妥协,可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更是主要的,美、英列强要求日本不要再得寸进尺,不要进一步扩大占领了。可是列强们的yu望总是贪得无厌,日本人的狂妄野心是要将西方列强赶出亚洲,列强之间的争夺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那时的国联和现在的联合国是基本一样的,都是顺从强国的意愿,为大国办事,在维护弱国利益方面就显得软弱无力。

其实在当年的抗日战场上,和蒋介石的中央军相比较,中国各地方军的抗日斗争更为坚决和激情高涨,像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各地方军,在遭到日寇入侵时,这些地方军都表现出中国人那种豪迈的血性,他们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在斗争的关键时刻,宁可牺牲也不屈服,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儿女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缅怀。可是唯有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在日军进攻之时,竟然主动撤出东北,这真是东北人的耻辱啊!

但是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是源于**的政府效应,并不说明东北人没有血性。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时,人们尚且还对国家领袖蒋介石和东北地区的领袖张学良抱以希望,可是当东北人民看清了蒋介石和张学良的真正嘴脸,知道他们就是真的要将中国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强盗时,东北人民还是自发地奋起反抗了。后来的事实说明,唯有东北人民自发地组成了抗日义勇军,抗日烽火**迭起,最多时竟然有几十万人的规模。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凶恶日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没有得到政府支持和任何支援的情况之下,他们装备低劣、组织涣散,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可他们还是与日寇以死相拼,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山东棒子张洪臣就曾经是一名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排长,曾经在马占山部下举起抗日大旗,张洪臣和他的儿子都参加了抗日义勇军,对日军作战都很英勇。

那年山东棒子张洪臣惨淡地离开煤矿,原本是跟随一位金把头去采金,这个金把头讲义气,这帮采金人也是齐心协力,他们经过风吹、日晒、雨林,付出艰苦劳动,到了秋后他们收获不小,大家都对这个年成报以很大希望。可是这伙采金人早就被一伙土匪盯上了,最后在入冬前收金时,这伙土匪突然包围了他们,土匪残忍地打死金把头,抢了金子。这伙土匪还吃掉了这伙采金人,张洪臣也就只好入伙这个土匪绺子成了一名胡子。

这支土匪绺子在山林里有山寨,大掌柜姓马,人称马大胡子,他有两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结义弟兄,三个人枪法都很好,江湖上称他们为马三枪,这个绺子就报号‘马三枪’。马大胡子带领弟兄将金把头和两个保镖都打死了,又将这伙采金人都抓住搜身,眼看着一年的辛苦白费了,所有金子都被土匪抢去。马大胡子对这伙采金人还算义气,要下山的就给五块大洋放走了,像张洪臣这样没家没业没有依靠的人还有一半,就留在山上当了土匪。这伙胡子黑吃黑越做越大,霸占一方,后来这黑河一带几乎就成为马大胡子的天下了。

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受命剿匪,马占山也是东北胡子出身,他很了解东北胡子的心理和各种规矩,马占山软硬兼施,黑白两道的手法全用上,终于收降了这支土匪。这伙土匪实际上只有五百多人,还不到两个营,马占山上报为一个团的编制,山东棒子张洪臣就是从一名班长,后来又升为排长,那时的张洪臣的实际年龄四十八岁了,可他虚报的年龄是三十五岁。张洪臣还让他的儿子也来当兵,他们父子跟随马占山守卫嫩江大桥,在这场对日作战中儿子牺牲了,张洪臣也受重伤,成了瘸子。

1936年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关押囚禁,一直到二十世纪末,张学良到了晚年才获得国民党当局的解禁,张学良老人自称已经皈依基督而解脱一切,那当然是在自欺欺人。

当有人劝说张学良老人,让他落叶归根回家乡时,这位长年漂泊他乡的老人,颇为内疚地说:

……我是罪人!……

这位老人说得不错,九一八事变时,作为东北军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将军下发不抵抗命令,将东北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人,使得九月十八日成为中国人的国耻日。

现在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张学良将军率东北军奋起抗日,即便是再艰苦卓绝、再惊险无比的战斗生活,也会比他后来的囚禁生活要好上一万倍!如果他在战斗中牺牲了,他将是东北人民永远的英雄!何况他也许会在战斗中建功立业,甚至做出丰功伟绩!……。作为一个人,该拚的时候,就要去拼一场!无论怎们说,张学良将军都是做错了事,做成了千古遗恨!

最后这位可怜的老人,他还是宁可漂泊在外,宁肯死后葬身它乡,也不肯再回到东北家乡来看望一下生身故土和家乡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