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停战谈判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83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三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一九五一年六月三十日李奇微将军在广播中公开表示说:┅┅联合**准备讨论停战问题,┅┅。

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在朝鲜北纬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地区,联合**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之间的停战谈判开始了。但是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冷战和在战场上的热战竟然又继续进行了两年的时间,最后这冷热同时进行的拉锯战终于使得双方都感到精疲力竭了。停战谈判桌上的冷战开始了,但同时前线上的热战还在继续激烈地进行,所谓热战主要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一条战线是以‘上甘岭’为代表的三八线的前线战场,另一条战线就是以‘米格走廊’为代表的志愿军军需给养通道的后方战场,也是李其微将军所发动的所谓‘绞杀战’。

现在李奇微将军已经将志愿军部队挡在了三八线那里,于是一些美国高层政客们又将腰板挺得笔直,他们不仅想在谈判桌上多捞一些好处,而且又妄想在军事上也能够多占一些便宜。在北朝鲜志愿军将美军彻底击溃,这是美军在珍珠港事件以来,从来也没有遭到过的惨败和耻辱。1952年5月美国总统又撤换李奇微将军,新任的联合**司令克拉克将军,他将除了原子弹之外的,美国所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都用到了朝鲜战场上,也许美国还是尽其所能地要打赢这场战争。可是事与愿违,在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往往是和美国政客们的愿望背道而驰。

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的主要弱点,就是给养物资很难得到保障,在武器装备方面需要得到加强,那条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通道也是伤亡惨烈的生死战场,可是这条通道还在有效的运行着,甚至还不断得到加强。

在朝鲜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地区,志愿军和联合**的停战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由于双方提出的停战条件相差过于悬殊,双方很难达成协议,停战谈判时断时续地进行了两年。这两年期间,热线战场上的势态也在激烈地进行和变化着。

在三八线附近的战线上,双方密集地部署了百万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庞大的,具有朝鲜战争特色的防御工事。联合**的防线以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为特点,世界上所有最先进武器,除了原子弹之外,已经都密集地布置在这里了。在三八线以南纵深百公里以上的阵地上,构筑了各种永久性的工事,配备各种新式武器,加上各种战机的配合,形成了一个火力强大的立体防御网络,这条防线被称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防线上是另外一种景象,数十万志愿军官兵构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地下防御长城,据说其土石方总工程量仅次于中国的万里长城,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大型土石工程相媲美,相当于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沿着三八线附近自西向东,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绵延三百公里,深埋在地下的坑道和交通壕网络四通八达,前沿阵地的数十万志愿军官兵们,多数时间就是生活在地下,他们所布置的火力网已经不仅是轻武器了,还有大量的重炮和坦克。可是最为坚强的志愿军防线,还是志愿军官兵们无比坚强的意志和他们的血肉之躯,这些伟大的战士们随时都可以自觉地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可以将任何敢于进攻的敌人给与毁灭性地打击,甚至是同归于尽。但是美国将军还是不能理解,也不肯相信志愿军防线的坚固性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了闻名于世的上甘岭战役,上甘岭在金化以北附近地区,属于战略必争之地。范佛里特将军认为,如果在共军的坑道战线上突破一个缺口之后,就可以从后面包抄共军的地下坑道阵地,使得这条地下防线变成历史上的马奇诺防线。范佛里特就选择了上甘岭地区作为突破口。双方在上甘岭阵地上多次反复争夺,双方都是伤亡惨重。前后43天的时间,在将近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上甘岭上的岩石被削平将近3米。志愿军还是成功地阻止了美军的攻击,在上甘岭的前沿阵地上,上千具美军尸体被遗弃在那里。范弗里特将军对上甘岭的攻势遭到惨败之后,美军就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最后美军终于意识到,志愿军的防线真是牢不可破、坚不可摧,双方都认为只有回到谈判桌上,靠谈判才能结束这场根本就打不赢的战争。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双方都有过万人的巨大伤亡。

还有一条战线更是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那条战线就是志愿军的后勤物资供给线。彭德怀将军深知朝鲜战争的后勤保障线就是朝鲜战争志愿军的生命线,而美军也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给养运输线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生死穴门,就相当于是志愿军的喉咙一样。美军发动了‘空中绞杀’战,调动和付出巨大的空军打击力量,下决心要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来彻底切断这条志愿军的生命线,中美两国的军队在这条战线上的争夺战也是极为惨烈。

彭德怀将军曾经颇为感触地说:

抗美援朝就是靠了两个麻子,┅┅

这里所指的第一个麻子就是高岗,彭德怀和高岗的关系相当不错,甚至有人说他们是铁哥们,在清除高绕反*集团时,就有人要求将彭德怀也打入该反*集团,但是*还是保下了彭德怀。新中国建国后高岗是东北地区党政军第一把手,还兼任国家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在抗美援朝期间,高岗要筹集军需物资,并且运送到鸭绿江边的安东市(就是现在的丹东市)等鸭绿江边地区。然后还要将这些物资运送到鸭绿江对岸的朝鲜新义州地区,这一地区几乎每天都有美军飞机来轰炸,这里一直是硝烟弥漫的激烈战场。可是这里有强大而密集的防空炮火,还有英勇顽强的志愿军米格战机,所以鸭绿江大桥在激烈的硝烟战火中巍然挺立,一直保持畅通。

这第二个麻子就是洪学智将军,他的工作任务就是将军需物资由鸭绿江边地区运送到志愿军的前线阵地,洪学智将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专门负责军需后勤保障工作。他虽然是做后勤工作,可是在他这条战线上的战斗,简直比三八线前线的战斗更为残酷激烈,牺牲也很巨大,工作任务也更为重要。

这两个脸上长着麻子的人,都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米格走廊’是指苏联米格型战机与美国野马式、佩刀式战机进行激烈交战的一条狭长地域,那里正是志愿军的后勤交通补给线,那里有一条不算太长的铁路。为了切断这条志愿军的钢铁补给线,美军发动空中绞杀战,不惜一切代价,美军飞机疯狂地轰炸这条补给线,在这条补给线上有几千架美军战机被击伤击落。

志愿军必须要保住这条大动脉血管的畅通无阻,经过两年的殊死较量,这条大动脉还是越来越畅通了,这就意味着联合**已经不可能在朝鲜战场上取得胜利了,逼着美国人回到了谈判桌上!

1951年朝鲜战争进入中期相持阶段以后,由于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给养线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亲自视察,他看到志愿军战士们衣服都穿破了,鞋子都穿烂了,有的就光着脚,已经有许多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们就是被饿死或者冻死在异国他乡雪地上,彭德怀将军真是十分悲痛和万分焦急。

1951年,在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刻,彭德怀将军不得不亲自回北京,他要亲自去找**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可是彭总一到北京,看到北京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人们都是喜笑颜开的生活得无忧无虑,在北京的节假日和每个周末各个单位还是连续地举行舞会,还听说有的干部还在花天酒地中**堕落,┅┅。这不禁让彭总联想到在朝鲜战场那战火硝烟的雪地上,那些饥寒交迫的年轻志愿军战士们,北京这里的灯红酒绿和朝鲜前线的艰苦牺牲真是反差太大了。彭德怀将军不由得火冒三丈,他风风火火地来到中南海要见**,可是却扑了空。彭德怀终于在北京西郊玉泉山的静明园找到**,他不顾警卫人员和秘书人员的阻拦,又突破护理人员的防线,老彭大声叫嚷着冲进**的卧室,┅┅这时两个人虽然都在心里骂娘,可是*心里明白,现在可不是得罪老彭的时候,老毛只好穿上衣服接见彭德怀。**颇为认真地听着彭总的汇报,主要汇报两个内容:

其一,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情况,我军不能再继续向南进攻了,这一点也得到了**的基本同意。

其二,我军现在的后勤保障工作,根本就不能完成前线官兵们最基本的需要,彭德怀表示为了确保志愿军后勤物资的供应,特别强调要彻底打击美军飞机在志愿军补给线上狂轰滥炸的嚣张气焰。

在一些军需补给的专门会议上彭总还大发雷霆。彭总的这次汇报还是取得了很有效的结果,他又立刻风风火火地回到朝鲜前线。一场保卫志愿军钢铁运输线的战役开始了,苏联的米格-15战机与联合**的野马式、佩刀式战机激烈交火,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当时美国国防部长范登堡惊呼:

“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

其实米格走廊中最神秘而精锐的力量是苏联飞行员,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并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南不超过平壤至元山一线,不越过海岸线。

志愿军空军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中国飞行员,他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记录就参战了,还击落了美国“空中英雄”乔治?阿?戴维斯,击落美空军第51联队队长费席尔等美军老牌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并且出现了张积惠、韩德彩、王海等一批空战英雄。

在地面上,志愿军用两个军的兵力组成地面防空部队和铁路公路维护保养部队,还动员了将近二十万人的民工来维护铁路和公路交通。

密集的高射炮阵地分布在鸭绿江大桥至北朝鲜的运输线上,那种天上地下立体交战的惨烈情景真是令人胆颤心惊。美军飞机曾经想方设法要炸掉鸭绿江大桥,这是志愿军唯一的一条铁路运输线,这简直就是要掐断志愿军的喉咙。可是志愿军密集高射炮火网和英勇的米格战机,在英勇地保护着鸭绿江大桥,使得中朝边界的鸭绿江铁路大桥一直保持畅通。美军飞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了五千多次轰炸,鸭绿江上有两座大桥,其中的公路桥还是被美军战机炸断了,可是铁路桥虽然也是伤痕累累,但还是巍然挺立、保持畅通。这条大桥完成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抗美援朝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志愿军的火车和运输卡车进入北朝鲜运输线上,那就像是进入了死亡地狱一般可怕,这些火车和卡车必须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和扫射继续前进,这些火车和卡车车队经常被轰炸得惨不忍睹,那真是在进行一种悲壮的死亡游戏。志愿军官兵们在爆炸和大火中,冒着美机的疯狂扫射和轰炸,他们抢救物资和伤员的情景真是十分感人,那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而美军战机也经常被击落,在这条死亡战线上志愿军官兵们的平均寿命明显的缩短了,可是也有上千架美军战机在这里被击落,还抓住了许多美国飞行员。经过两年时间的激烈交锋,美军试图以大规模轰炸来切断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运输线的战略企图,最终还是未能实现。

在1953年5月志愿军发动了金城战役,这时志愿军的一些重型武器已经运到了前线,这些大炮和炮弹不可能用人背肩扛,只有铁路运输和卡车才能将其运到前线,志愿军在几千门火炮地配合之下,发起了大规模的阵地攻坚战。金城战役也是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次大型战役,双方又都付出几万人的巨大伤亡,志愿军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志愿军较为顺利地突破联合**防线,迫使敌军退让一些地区。金城战役说明,志愿军补给线已经正常运转起来,志愿军的重型武器装备、弹药、人员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远道运到三八线上来。联合**司令克拉克将军和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凡佛里特将军承认了这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之后,双方只好又回到谈判桌上,并且较快地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