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史迪威将军(六)--儒家学说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94

史迪威将军率领着一支多国部队,在缅甸西北部的山路上行进着,大约还有三至四天的路程可以到达印度了,这里不会有日军,食品也很充足,大家都有安全感了。人们的神情又感到很轻松了,那些病号经过用药和治疗,他们的病情也得到缓解了,身体也都有所恢复。

史迪威将军病情较重,有时就要用担架抬着他行军,可是现在部队走出困境,安全和食品都得到了保障,史迪威将军用药后,身体恢复也较快,现在也显得既愉快又兴奋,又是信心十足的样子了。史迪威老将军和刘振武又开始高谈阔论起来,史迪威很少有机会来抒发他对中国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他觉得这位既年轻又聪慧的中**官真是一位难得的知音,他又对刘振武长篇大论地说了起来,他说:

“人类社会需要不断地进行革命,也就是说社会的管理体制版本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可是在你们中国有史以来,只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那是两千年前由商鞅开始的‘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时期,这场革命达到了轰轰烈烈的**。那时的西方正是古希腊文明逐渐被古罗马帝国文明所替代的时候,也是经历了一次独裁**的变革。那个时代就需要强有力的独裁者来统一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结束诸侯纷争的战乱时代,只有和平稳定的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后来东方和西方都经过漫长的封建**和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黑暗统治,社会又是停滞不前。

“到了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已经达到**,从舆论上彻底批判封建教会的腐朽意识形态,彻底动摇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从而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进行,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欧洲完成了第二次政治革命之后,欧洲特是西欧很快就步入了发达社会。可是在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第二次政治革命,也就是由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进行了一半就夭折了,可以说中国有史以来只是进行了一次半政治革命。在十六世纪以后,欧洲快速发展了,可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却缓慢下来,中国由领先于西方逐渐变成落后于西方了。

“商鞅变法之后中华帝国进入了统一**的封建大帝国,通过数次农民起义,使得封建帝国又几次更新换代,从而中华帝国迅速崛起,汉唐时代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可是**独裁的封建社会又限制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在汉代学者司马迁遭到迫害之后,你们中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像春秋战国时代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了。”

刘振武也插话说:

“我们中国人只知道我们中国很落后,还不太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是在近代中国为什么又落后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没有能够实现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还是处在政教合一的封建**社会。我认为这应该归罪于中国的儒家学说,你们中国的统治者具有世界最高超的统治手腕儿,他们更注重精神和思想领域的统治,也就是更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所以‘御用的儒家学说’就应运而生了。中国统治者们让人民信仰一种伪善的学说,用这种学说来束缚和麻醉人民,这就是儒家学说。

“其实我并不是说中国的儒家学说不好,‘经典的儒家学说’曾经为中国早期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十七世纪中国的经典儒家思想传入了欧洲,儒家学说的‘仁爱’、‘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水可承舟,水亦可覆舟’、‘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富有哲理性的儒家观点都深刻影响欧洲的学者和欧洲的启蒙大师们,欧洲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观点,也是吸纳了一些东方的古老思想观念。

“可是后来,儒家学说发生蜕变之后,逐渐沦落成为专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御用工具,这时被御用的儒家学说已经不再是一种学说,本质上是一种被国家所推崇的宗教,专门用于维护封建统治。一种宗教以一种学说的面目出现,这当然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一种学说怎么是宗教呢?”刘振武不太明白。

“宗教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所谓意识形态就是要在人数众多的群体中建立一种统一的思想观念。宗教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符合某种很超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信仰观念也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往往是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心声需要。可是这种信仰和理想又超脱于人类社会,它往往是人们渴望而不可求的理想境界。宗教要求教徒们全身心地为这种信仰而奋斗,甚至为信仰献出生命。宗教给人们一个极为理想的精神境界和灵魂归宿,那就是教徒们可以进入极乐世界,或者升入天堂,或者在来世能够做官和发财,能够得到幸福,┅┅。

“宗教必须有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神,也就是人们所崇拜的偶像,或者就是宗教领袖,偶像被神化和赋予光环,偶像被认为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偶像是上天派来的救世主或者大救星。宗教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经文,经文被认为是一种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经文指出了人们的人生目标和行为规范,经文里还描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理想天堂。人们必须无条件地对经文和偶像进行顶礼膜拜,对经文和偶像提出质疑和反对的人就会被处以极刑。耶稣、孔子和释迦牟尼等等伟大的古代思想家都被后人推崇为偶像并且赋予光环,罗马教皇和中国的皇帝也被赋予光环,也被认为有超乎常人的地位和能力。中国皇帝就是天生的真龙天子,人民必须无条件地忠于皇帝,必须对皇帝进行顶礼膜拜,所以中国皇帝也是宗教偶像。御用的儒家学说完全符合宗教的这些特征,所以说御用儒家学说所统治的中国是政教合一的封建社会。”

“什么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刘振武问道。

“将宗教的教义融入了国家的宪法,用宗教的教义来指导国家机关的工作,甚至宗教领袖也就是国家政权的领袖,宗教和政权统一或者互相勾结,这就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社会。在这种政教合一的社会里,国家机关的运作和人民的生活和工作都必须在教义所固定的模式中运行,这种教义和模式只能由宗教领袖来制定和解释,人民只能无条件的服从。在政教合一的国家里,用政权手段强行灌输和推行一种信仰,用专政手段来严格限制人民思想的自由。历史说明这种政教合一的社会就是独裁**的社会,必定是**黑暗而发展缓慢的社会。

在欧洲从十四世纪开始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彻底批判了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从思想到舆论已经是十分明确,就是政教合一的封建社会,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黑暗和**。欧洲新文化运动经过几个世纪的批判斗争,包括一些人付出鲜血和生命,已经将欧洲政教合一的思想体系彻底批臭,在此基础上,欧洲爆发了资本主义革命,欧洲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社会体制被彻底砸烂,欧洲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欧洲就快速发展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被儒教所严格统治,这种政教合一的黑暗社会,到宋、明、清时代已经是相当**黑暗的社会了,可是在中国一直没有彻底批判封建礼教思想,所以封建**思想和制度一直保持下去。当今的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仍然处在政教合一的黑暗社会之中,其中应该包括你们中国和苏俄。”

“苏俄也是政教合一的社会?!苏俄可是经过革命运动而建立的新政权啊!”刘振武颇感惊讶。

“实质上在苏联,列宁和斯大林已经都被神化了,斯大林的所作所为说明,他是一位独裁**的暴君。在苏联马列主义是永恒而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就是的马列主义失去学术的意义了,只有宗教的教义才是永恒而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家领袖和执政党是否可以被批评和揭露,这就是检验一个国家是不是封建**社会的试金石,苏联**完全符合宗教的所有特征。”史迪威回答。

“中国的儒家学说可以被称为儒教,不过将儒家学说成是中国**黑暗的罪魁祸首,我还是不能理解!”刘振武还是很不服气。

“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说就是‘经典的儒家学说’,它推崇尧舜时代的和谐社会,在那种和谐社会里君王并不是世袭制,而是‘万民拥戴、君王让贤’制。古希腊的雅典时期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由公民来选举领袖,但是那种民主只是对公民而言,对人数更多的奴隶则是没有民主,奴隶是完全受奴役的地位。而东方经典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仁爱’,反对‘暴政’,这仁爱的对象是包括所有的人,主要是指那些广大的劳动人民。到了十七世纪儒家学说的‘仁爱’思想流传至欧洲,为欧洲的人文主义学者所欣赏和接受,其实欧洲启蒙运动的‘博爱’就是出自于中国的‘仁爱’,而且‘博爱’思想比‘仁爱’的范围更加广泛了,‘博爱’的对象不单是针对所有的人,还包括黑人奴隶,甚至还包括了大自然中的生物和自然环境。

孔子和孟子都曾经周游列国,说服列国的统治者要有仁爱之心,对老百姓‘施仁政’,不要搞‘暴政’,可是春秋列国没有一个统治者采纳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方针。‘经典的儒家学说’和那时的封建政权是格格不入的;而到后来,‘御用的儒家学说’生成了,那是专门为封建政权服务的,儒家学说发生了本质蜕变的过程。”

史迪威说到这里特意看一眼刘振武,发现刘振武虽然神色表情差异,但还是很聚精会神地听着他所说的话。史迪威就又长篇大论地继续说下去:

“经典的儒家学说是比较贴切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在经典的儒家学说中并没有神权的内容,可以说孔子和孟子都是无神论者,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来也是无神论者。可是到了中国汉朝就发生了变化,汉代儒学代表人物董仲舒说:

人君者受命于天

“汉代以后,儒家学说向御用方向发展,儒家学说填进了唯心的和神权的内容。说皇帝是上天任命的真龙天子,给皇帝赋予神权,将皇帝神化了,这就基本否定了经典儒家学说的‘民贵君轻’的基本观念。董仲舒还将上天说得即超脱又神秘,他认为上天和人类社会是互相感应的,这个‘上天’大概就是你们中国人通常所说的‘老天爷’。董仲舒并且说:

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书的意思是说上天要主宰人类社会。董仲舒将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进行重新解释,将忠于皇帝放在了第一位,这种理论立刻被**皇帝所欣赏,于是汉武帝就实行了他的国策,就是历史有名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在理论上给予皇帝至尊无上的神权和神圣地位,皇帝也就将儒家学说当作国教,二者互为利用,狼狈为奸。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都是属于政教合一的封建**社会。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曾经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思想大发展时代,那时也曾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也曾有平等和自由等观念。可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那些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就一律被抹杀了,而且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仁爱’观念也变了形。儒家学说就成为封建皇帝**独裁统治的御用工具,御用的儒家学说将‘忠孝’放在第一位,就是要人民无条件的忠于皇帝和朝廷,容忍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人民只能是盼望着明君和清官出世!可实际上明君和清官真是少得可怜!也许就是根本不存在的!

“到了宋代和明代又将儒家学说发展到‘程朱理学’阶段,当时朝政**、民不聊生、国防衰败而无力抗击外族侵入等等,各种社会矛盾相当尖锐。程朱理学的学者们还在夸夸其谈,但是不去解决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和国防**的社会现实,程朱理学只顾强调君王的权威和作用,将社会的治理只是寄希望于君主,希望君王可以实行所谓的王道乐土:

奉天理,正君心,明理欲之分和义利之辨,行德政,以仁义治天下之王道,┅┅

“程朱理学的儒家学者们还在摇头晃脑,夸夸其谈地推行‘王道乐土’,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统治之下,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体制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救药,宋朝和明朝的皇帝们个个都是昏庸得不可理喻,朝纲日益混乱,社会趋于崩溃。其实儒家学说的‘王道乐土’与‘和谐社会’都是同一概念,都是骗人的鬼话,只能使得**势力更加有恃无恐。”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