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点 七十四
作者:秦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05

七十四

就在有关温书记深入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亲民爱民的事迹,在新闻媒体上接连不断地报道的时候,温书记却陪同市里一位主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副书记南下考察去了。作为区委书记,这样的考察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头几次还是新鲜得很,后来则变得跟旅游差不了多少。十天半个月的行程里,一般只有三天左右的考察,而其余的时间都是游山玩水了。

温思平现在是一身轻松了,特别是关于兴南办事处低保问题处理得十分漂亮,从纪检委赵书记那得到的信息,市纪检委认同了区里的处理意见,并且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区委的处理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适度、补救措施得力。所以,他现在只要静下心来等待省委的任命就可以了。

不过,让区委办郑主任心里不爽的是,温思平带人出去的时候,从来没有带过他。郑波心里也明白,区里很穷,区委办更是财神爷甩袖子――蹦子皆无。而书记出行那当然需要花钱啊,特别是跟更高层次的领导出去,怎么可以不大方呢。而区里有点活钱的地方,一个是财政局,一个是政府办。这两个地方都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部门,因而财政局长和政府办主任就是常用常陪同出去的人。

不过,虽然郑主任不能常陪书记出去,但他也喜欢书记出去,只要他不在家,他就轻松了,想怎么欢实就怎么欢实。

而陈区长却是一日也不得消停,因为这几天正是区里中小学招生的时候。区里光明小学和东阳中学是全市最好的小学和初中之一,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来区里找个要名额的特别多。按照惯例,一般是书记和区长手里各有几十个名额,副书记手里有五个左右的名额,其他副处级干部能给一个名额。每年到这个时候,区里边就会门庭若市了,通过各种关系各种渠道来找人的,写条子的,打电话的接连不断。

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一个好的学校学习呢。于是,领导手里的名额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东西了,领导的名额多,不仅因为他们的官职在区里最大,更重要的是了们认识的重要人物多,需要平衡的关系多。而还有很多名额被市里的相关单位要了去,加上今年招生情况比往年更热,所以名额更加趋紧。副处级干部要个名额也很困难,为此,主管教育的副区长和一位政协副主席,因为一个名额的问题还吵了起来。最后还上升到了,政府领导对政协的态度这一高度上。最后,区长从他手中拿出一个名额这个事才算平息下去了。

然而,区里有些“能人”却在一边偷偷地卖起了入学名额,现在一个名额能卖最少三千元钱。特别是市里部门的个别人手里攥着名额,却通过区里的人,在区机关里“转让”。还有人说,在一线公共汽车上,就有人向外宣传,他能弄到包括光明小学在内的名校的入学名额,名码实价。

一方面是名额缺的直要骂娘,而另一方面却又有人在倒卖名额。区里上下议论纷纷,特别是那些科局长们,更是每天大家都在围绕这个入学名额打转转。这个年代,谁还没有个三亲六故的呢,就是三亲六故的也还好说,难就难在各自的主管部门领导想找自己要一个两个名额。不给弄到各方面都不好交待,不但会显得自己在区里没有能耐,而且会影响到部门利益,特别是年终评比。但真正能得到实在是少数,于是多数有点小金库的部门,就是认了花钱,也要买到名额。

孙如峰这几天,不但关了自己的手机,而且连办公室电话也不敢接了,好在他办公室的电话和小胡那屋的电话是串连的,他就一再叮嘱小胡,有人找他,一定要问清楚什么人,什么事,不论是谁一律告诉他自己不在,也不知道做什么去了。有些人他过后才给回电话。因为他也只有一个名额,巧的是他儿子今年也入小学。因而他是万万不能把这个名额给别人的!

对于市部这样的部门,区里有这样一个规定,就是只要是市部人员自己的孩子入学,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只要想到区里来的,由市部办公室写个单子,区委组织部找书记特别批。而今年却是一个这样的也没有,就是有了孙如峰也不害怕。但他怕的是和自己熟悉的市部的一般干部,特别是和工作上有关联的部门干部,为了朋友和亲属的孩子来找他,几个月前就有一个副科长,和他打过招呼,一张嘴就是要两个名额。他决不会为了送给他们一个名额去花钱买,但有些人自己又没有办法回绝,他又不能象有些人一样直接到学校去要名额。听说两个学校的女校长,因为名额的事哭了好几场了。

据说,这几天,到这两所学校检查工作的市里和区里的部门特别多,但大多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学校的主要领导也大都避而不见。有的部门不是说学校这里不合格,就是那里要罚款。

但最后孙如峰还是被通知,要他到市部开会,这是他不能不去的,他也就再也躲不了了。在会后,他虽然想快速逃跑,却还是被一个科长给拦到了办公室。谈话只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让他无论如何也要给他弄到一个名额,因为,他要的这个名额是给他妹妹家的孩子的。回来后,孙如峰思考再三,还是把自己儿子的名额让小胡昨天给他送去了。

“部长,那你儿子怎么办?”小胡有点不忍,她知道孙如峰的为难,这个名额孙如峰是不能不给的,有些事你永远也说不清,这是为公还是为私,公私是永远也不会是分得那么清的。

孙如峰苦笑了一声,“好办,让我儿子去区里别的小学吧。我儿子聪明,在哪都一样。”

“要不,咱们也买一个名额吧?”小胡看到孙如峰沉重的表情,试探地问了一句。是为了工作,也是为孙如峰着想。

“不行!我不能!”孙如峰说得十分坚决。

正说着呢,区委办老郑推门进来了,笑吟吟地坐在了沙发上。“弄到几个名额了?”

“几个?我就那么一个啊?”孙如峰苦笑了一声。“不象你,手里拿着温书记的名额,要是有分不出去的,记得给我一个半个的啊。”

“给你一个半个的,我还想呢?温书记考察去了,他的名额都在我这,但是却是个个都有主了,你看看。”说着,老郑从上衣口袋里拿出来一个名单来,在孙如峰眼前晃了两晃,“你看看,三十个名额,温书记给了他爱人的外甥就十个,还有二十个名额,温书记写了二十六个人的名单,有些是必保给的,什么时候来,你都得等,有些名额是谁先来就给谁的。”

郑主任叹了口气,点燃了一支烟,“你说,这叫什么事啊,在区里工作一回,连个名额也弄不到,温书记又没在家,有苦我都没地诉去啊!”

电话又响了,郑主任看孙如峰没有接电话的意思,他明白了,“怎么?还不敢接啊?”

“不是不敢?是有人接,我这么大个部长能亲自接电话吗?”孙如峰半是认同半是自嘲地回应着。

干事小张走了进来,看到郑主任在,走到孙如峰身边,“部长,陈区长让你到他办公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