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穆桂英率领二十万辽军挥师西征。由于辽军来势凶猛,那些小股的夏军不敢抵抗,纷纷后撤,同时,夏军不断收缩兵力,寻找战机,准备与辽军决一死战。穆桂英几乎没遇到抵抗,前锋顺利抵达夏、辽边境不远处的乌梁素海。在乌梁素海,夏军集结了一支三万人的精锐部队,准备抗击辽军的进攻;而辽军抵达乌梁素海的前锋,只有四万人左右,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穆桂英听说了这个情况后,带着人飞马来到前锋营中,决定亲自指挥这出征以来的第一场真正的战斗。
在发起进攻前,穆桂英先向随同的辽军将官打听询问夏军的具体情况。她虽然在西夏呆了一段时间,但这期间李元昊主要把她当恋人看待,而不是当女将军看待,所以没向她透露过多的夏军的信息。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打败敌人,首先就得了解敌人;要想打败夏军,首先当然得了解这夏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这次出征,萧天佐也跟随在营帐中,听到询问,他告诉穆桂英:夏军跟辽军一样,也是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主要兵种有普通步兵、重甲步兵、步兵弓箭手、普通骑兵、冲锋骑兵,据说还有弩骑兵和火箭兵(是指古时那种在箭矢上绑上飞天焰火的箭,不是我们现代这种火箭;这主要是从宋朝传入的),这两种兵种是李元昊新创的,以前还没见他使用过,不知道有多大的战斗力。此外,也还有投石机和梭镖发射机,但这两种东西需要很多的人员操作,而且投石机需要搬动大量的石块,太过笨重,数量不大。
两相比较,夏、辽两军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夏军的长处在于,他们体格强壮,力大势猛,所以夏军的重甲步兵和冲锋骑兵非常厉害,特别是冲锋骑兵,更是夏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全都是千里挑一的马上好手,身强力猛,矫健灵活,人人披着厚厚的软甲(所谓软甲一般是指一些厚兽皮,经过特殊鞣制后既软又非常有韧性,经得起刀砍枪扎);就连他们的战马,也是用软甲护住要害部位,等闲一般的箭矢,伤害不到它们。所以夏军的冲锋骑兵一旦发起冲锋,几乎可说得上是无人能够阻挡。以往夏、辽交兵,辽军不知多少次吃了这冲锋骑兵的亏。
而辽军的长处在于,契丹人擅于在马上飞马射箭,他们在飞奔的马上能开强弓射中一百步开外的箭靶,也能射中奔逃的野兽,而这一点,是党项人万万做不到的;党项人虽然身强体壮,可如果想要在马上开弓,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平衡,从而摔下马来。所以辽军的兵种,除了夏军所有的那些外,还多了一种骑兵弓箭手。不过,辽军没有弩骑兵;另外也装备有数量不多的火箭兵。之所以辽军不重视火箭兵,是因为那时的火箭技术还很差,射程短,穿透力不够强,没有多大的杀伤力,辽军认为不如人力拉弓来得有效。辽军装备火箭兵,一是赶新潮觉得这玩意儿挺新鲜,一是用来纵火,一是用来发信号远距离传送命令。想来夏军装备火箭兵,用途估计也差不多。
除此之外,辽军还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契丹人的耐力特别强,普通一般的人,都能在马上连骑一天一夜而不用下马,那些经过特别训练的人,最高可以达到三天三夜的记录。而这一点,也是党项人无法比拟的。党项人如果想在马上颠簸那么个一天两夜,不累虚脱,也会累得眼前发黑。辽军跟夏军相比不足的地方是,契丹人的体格不如党项人那么强悍,在力量上有点吃亏。
听完萧天佐对夏、辽两军的介绍,穆桂英陷入了沉思之中。萧天佐的话让她费思量不已:党项人的冲锋骑兵这么厉害,该怎么对付呢?冲锋骑兵,冲锋骑兵……思索了一会儿,她问萧天佐:“党项人的冲锋骑兵既然这么厉害,那你们以往是怎么对付的?”
萧天佐说:“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用冲锋骑兵对冲锋骑兵,采取对冲硬打,可很快就发现,我们不是人家的对手,党项人的冲锋骑兵太强了,我们平均要两到三个人,才能勉强对付他们一个。后来我们就改变了方法,不与他们正面冲突,而是用骑兵弓箭手从两翼包抄,采取远距离箭射的办法进行攻击。但实践证明,效果不是怎么太理想。一来冲锋骑兵都跑得飞快,想要射中他们没那么容易,就算射中了,箭矢的杀伤力也会被速度抵消掉;二来冲锋骑兵都披着厚甲,一般的箭就算射中了他们,也往往是被弹掉而无法穿透。除非是正面射并且命中面门。可是正面射又时间短促,机会很少,因为他们都冲得很快,眨眼就过来了。而且对付正面射和步兵弓箭手,他们也会携带盾牌拦挡箭矢,使得箭射的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死打硬挨,用最原始的方法拼数量。不过穆元帅,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萧天佐说着,把求解的目光望向穆桂英。他很看重自己的这个心上人,希望她能有什么妙招良策,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穆桂英听着他的话,想了想,突发奇想地说:“那用梭镖机发射梭镖怎么样?”
萧天佐一听,笑了,说:“穆元帅,你说笑了。一来梭镖机的发射高度不够,对付步兵还可以,对付骑兵只能在马脚缝里放空炮;二来梭镖机数量不够,一旦发射出去再装填速度很慢,对付那铺天盖地而来的冲锋骑兵,有点杯水车薪的味道。”
穆桂英听到这样说,知道是自己欠考虑了,于是歉意地笑一笑,又再次陷入沉思之中。
党项人的冲锋骑兵这么厉害,刀砍不入,箭射不透,梭镖又扎不到,要这么说,难道就不可战胜了?可世界上没有不可战胜的东西呀……
思索了一会儿,她喃喃自语似地说道:“无人可以阻挡,无人可以阻挡……那么……就不要阻挡,让他们直接冲过去!”
“不要阻挡?这是怎么说法?”萧天佐一听这话,就是一愣,心想,不要阻挡,那还打什么仗,直接让他们冲到上京去好了!
穆桂英似乎是找到了什么绝妙的好方法,整个人一下变得兴奋起来,说话时脸上的神色也是眉飞色舞:“听说过田忌赛马没有,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先把他们放过去,然后在他们返回来的时候,再把他们堵住……”一五一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你别说,只有没办法打不到兔子,没有有办法而不愿打兔子的人,萧天佐听着她的话,刚开始的时候脸上尽是愕然的神情,可是听到后面,这愕然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欣喜和兴奋:嗯,这个方法也许还真的管用!
不但是他,当时在场的其他将官,听了之后也全部都是啧啧称奇:能想出这么奇妙的方法来,也许真能打党项人一个措手不及呢。于是几乎全体通过,同意执行穆桂英的作战方案。
既然已确立了作战方针,穆桂英于是开始着手进行布置,并对党项人发去了战书。很快,党项人回复,接受挑战,三天后两军阵前决一死战。
时间过得很快,决战的时间眨下眼睛就到了。
在茫茫的戈壁大草原上,在湛蓝湛蓝的天空底下,夏、辽两军摆开阵势,拉开了穆桂英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军大决战。夏、辽两军都是全力以赴,倾巢出动,在宽大的正面阵线上,两军拉开的阵势都有好几里长,从这头道那头,一眼看不到边。辽军的布置阵势是,冲锋骑兵和重甲步兵在中间,左右两边从中间往外依次是步兵弓箭手、普通步兵、普通骑兵,最外层是骑兵弓箭手。再看对面的夏军,布置也差不多,最强悍的冲锋骑兵和重甲步兵被放置在中央,往外依次是步兵弓箭手、步兵、普通骑兵。看来,这种布置阵法在草原上是比较通行的,属于标准阵法。也许不论哪里的人,都会有一些惯性思维,固有的观念吧,平时不怎么觉得,一旦要用的时候,自然而然自己就出来了。这是一种通病。
马上就要决战了,决战之前,夏军统帅卫慕流苏打马来到阵前,向辽军喊话,穆桂英见状,提马上前应答。这卫慕流苏乃是一员边关将领,没见过穆桂英,见来和自己答话的竟然是一个年轻女子,不由一楞。不过他毕竟不是那种世俗眼光的人,一楞过后马上明白到,穆桂英能统帅二十万辽军,自然有她的过人之处,不能以貌取人。这想通之后他马上就放平了自己的心态,说:“夏、辽是兄弟之邦,已经和好多年,为什么无缘无故的犯我边境?!”这卫慕流苏说话很有分量,底气充足,语句铿锵,言辞间给人以一种凛然威严的气势,极具震撼力。
穆桂英说:“大辽国舅出使夏国,却遭到追杀,你说这是不是等同于宣战?”
卫慕流苏说:“那是他做间谍,想要偷窃我夏国的军事机密。”
穆桂英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种话没人会相信的。我们还是战场上见真功吧。”说着,也不管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拨转马头,往回就走。双方的兵马都已经亮开了阵势,你还痴心妄想想要靠舌头阻挡住吗?卫慕流苏楞了楞,也只得回身退回自己本阵。
随即,两边开始擂鼓了,进攻发动。
先是投石机,呼噜哗啦乱扔石块,接着是梭镖发射机,把那火箭炮一样的梭镖疯狂地向对方倾泻;然后弓箭手跑步向前,进入射程之后,马上有乌云密布般的箭矢在中间略略交会后,分头扑向两边……经过这连番的互攻,夏、辽双方各有损伤。
然后,真正的决战这才终于开始了,只见那卫慕流苏一马当先首先冲出战阵,手中的马刀往空中一举,高声喊叫道:“党项族的英勇儿郎们,契丹狗贼无辜犯我国境,不能轻易放过他们,跟我冲!”那些党项族的冲锋骑兵齐齐呐喊:“杀呀!”跃马扬刀,铁流滚滚冲出本阵,如巨石从山头滚下一般往前冲杀。一霎那间,草原上刮起一股狂暴旋风,整个大地剧烈震颤起来。
看党项人已经发起了冲锋,萧天佐对穆桂英介绍道:“看到没有,党项人来了,那冲在最前面的,是普通的骑兵,用来提防和阻挡对方放箭;紧随其后的,才是真正的冲锋骑兵。”穆桂英点点头,提马前出阵前,把手中的缠龙锁柄大砍刀往空中一举,高声喊道:“辽军弟兄们,党项人追杀我大辽使节,就是犯我国威。对于犯我大辽国威者,我们应该怎么样?”“杀无赦!”“杀!”“杀呀!”穆桂英领着这些契丹冲锋骑兵,针锋相对地也向党项人冲去。双方你来我往,是标准的对冲。
冲锋骑兵的战马,那都是选中又选,速度非常之快,所以眨眼之间,双方就轰然相撞,展开了凶猛的马上拼杀。
在没有亲身体历之前,穆桂英对于萧天佐的介绍,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上,这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半信半疑;这一真正交上了手,她才终于明白到,萧天佐没有夸张,也没有恫吓,这党项人的冲锋骑兵,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凶勇,他们就跟下凡的天兵神将一样,不但矫健勇猛,而且力大刀沉,很多辽兵与他们兵器一相碰,手中的刀就被磕飞了。骑兵没了马刀,那还打什么仗,只能成为被人屠杀的活靶子。仅仅只是交会的一瞬间,辽兵就死伤无数,伤兵滚满了地面。
穆桂英看着这情景,暗暗直喟叹:幸亏自己早有准备,不然今天这一仗非大败亏输不可!想到这穆桂英不敢怠慢,急忙刀交左手,右手从背后拔出一面小红旗,嗖地往空中一扔。红旗冲上空中后,在半空中展开。这是穆桂英发出的开始变阵的信号。
后面的萧天佐见了这信号,马上命令擂鼓手改变擂鼓的方式。随着鼓声变动,后面还没有与党项人接触的辽兵呼啦往两边闪开,中间霎时空出一条足足有一里多宽的空道来。那些正以最快速度猛冲的党项骑兵见前面突然变得空空荡荡空无一人,前后相挤急切之间哪里收得住脚步,就如失去控制的铁流,足足直冲出五、六里地,这才勉强止住冲势,兜转回身。
原来,这辽军的中军后面看起来好像是旌旗密布,重心所在,实则那些旗帜都是虚插在沙丘草地上,根本不是握在人手里;也就是说,整个辽军中军后面,完全是空的,毫无一个人影。这可是他们从来没遇到过的事情。一般来说,排兵布阵打仗,中军的实力总是最强大,这是因为中军是主帅所在之处,当然要重兵护卫;现在穆桂英倒好,把中军掏得只剩一个空壳,所有的实力,都充实到两翼去了。这就使得党项人势不可挡的冲锋势头放了个空炮,打空了。这对着空气挥舞,再大的力量也是白劳啊。
夏军的统帅卫慕流苏乃是一员老将,经验丰富,一见这情形,知道不好,自己上当了,收束住队伍后,他马上传令:“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赶快撤退!”
然而,穆桂英岂能让他轻易退回来。卫慕流苏刚刚启动撤退的脚步,就见从两侧边潮水一样涌过来无数的辽军重甲步兵,这些步兵手里拿着的不是刀枪剑戟等兵器,而是三、四个人一伙,三、四个人一伙,抬着巨大的拒马桩,把夏军撤退的道路牢牢堵死。拒马桩是专门设计用来对付战马的,而抬着拒马桩的又都是辽军的重甲步兵,经得起一些砍杀,夏军的冲锋骑兵再凶猛,奈何不会马上射箭,急切之间又哪里冲得过去。
这个,就是穆桂英的应对之策:把夏军的冲锋骑兵放过去,使他们冲过头;然后再用重甲步兵堵住他们的退路,使他们不能迅速回去与自己的部队会合。这一来,夏军就等于失去了一股最强大的有生力量,其他剩下的,面对辽军本就占据数量优势的兵力,可就处于明显的下风了。这就好像田忌赛马,把自己的劣等马去对付人家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去对付中等马,中等马去对付劣等马,输了一场,赢了两场,二比一的比对,赢!穆桂英打算拼着损失掉一部分重甲步兵,而来换取对其他夏军打一个歼灭战。如果夏军的冲锋骑兵变成了一支孤军,那它再厉害又能有多大的作为。
就在卫慕流苏在拒马桩的阻挡下艰难后撤时,穆桂英对对面的夏军发起了真正的冲锋攻击。只见铺天盖地的辽军冲锋骑兵跃马扬刀,声势震天地呐喊着冲向敌阵。夏军见状,急忙排出成排成排的步兵弓箭手,想用弓箭予以阻挡。然而他们又上当了,这来的不是冲锋骑兵,而是骑兵弓箭手。穆桂英也清楚,如果贸用冲锋骑兵,必然遭到对方弓箭手的拦截,伤亡会比较大。所以她再一次采取了以假示真,用骑兵弓箭手假扮冲锋骑兵,把夏军的步兵弓箭手引出来,用骑兵弓箭手对待。骑兵对步兵,可想而知,这就好像现在的飞机对高射炮一样,骑兵是飞速游动的,而步兵基本上是固定的,双方对射,那步兵还能得到好去?
见夏军排开了弓箭手,那些辽军马上把手里的假马刀扔掉,拽出背后的弓箭,与夏军展开对射。一霎那间,天空中的箭矢多得似乎人都可以踩在上面行走,那箭矢破空的风声啾啾啸叫,神鬼俱惊。不消多久,夏军的弓箭手就基本上损失殆尽。
没有了弓箭手的威胁,辽军的冲锋骑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冲锋。面对着飓风一样的滚滚铁流,夏军还能够起到一点阻挡作用的,就只剩重甲步兵了,可重甲步兵照样不是冲锋骑兵的对手啊,这一场大决战,完全一边倒地成了辽军的大屠杀,直杀得血流成沟,尸积成山,碧绿的草原都变红了……
等到卫慕流苏冲过拒马桩的阻挡再杀回来时,他后方的那些部下已快被杀光了,面对着从两边包抄上来的辽军骑兵弓箭手,卫慕流苏不敢恋战,急忙带着人往后撤退。有辽军将官见后要去追赶,穆桂英伸手止住了他们。穷寇莫追,何况卫慕流苏手上还有一支比较完整的冲锋骑兵,不可轻敌。穆桂英打算休整一番后,明天再向卫慕流苏发动彻底的进攻。不过卫慕流苏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没给她这个机会,当天夜里就拔寨后撤,一直撤过了乌梁素海,直退到午腊阑山,这才收住阵脚重新安营扎寨。
穆桂英头一次出兵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捷报传到上京,萧太后惊得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打败了党项人的冲锋骑兵?!这个穆桂英有两下子嘛!”其他的朝中大臣也是啧啧称奇,暗赞不已。
穆桂英见卫慕流苏后撤,于是把前锋的指挥权交还给先锋官耶律休弟,自己则返回中军,催动全军向前进发。耶律休弟领兵挺进午腊阑山,与卫慕流苏激战,卫慕流苏不敌,往后退却。耶律休弟紧追不舍。看着一份接一份传过来的捷报,穆桂英心情不错,暗暗在心里想象着:哪一天能够打到兴庆,活捉李元昊那家伙呢?
不过,她的美梦也做得忒早了点,哪有刚打一仗就七想八想的,还没真正进入梦境呢,就传来了一个噩耗:耶律休弟追击卫慕流苏,在追到省嵬城前面时,遇到一个名叫戎里雄奇的党项将领,被打得大败,四万辽军损折大半,只剩一万多人逃回。穆桂英一听这个战报,大吃一惊:这比她刚刚取得的战绩并不逊色,这个戎里雄奇是个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