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任他的弟弟崇祯皇帝换了一下工作重点,一切都向北看,东南沿海能过去就过去吧!
这时候到福建当巡抚的大官熊文灿眼睛比较亮,知道对我爹来软的好一些,于是就派人继续和我爹讨论礼貌问题,注意,不是比划了!
但是我爹不再那么太对礼貌问题感兴趣了,讲礼貌现在没人听,反而是一顿拳头比划,结果又省力,好处还最大。就像我在北京挤公交车,好声好气说一声“您好,请让一下!”结果被人差点给踩死,你铁青着脸,扯开喉咙吼一声:“***找死,给老子滚!”立马那门口就露出一条整齐的通道。
明朝的那位福建巡抚以为我爹还要和他们比划,有点急了,对礼貌问题比我爹还着急。\本章节贞操手打 shouda8.coM\
我爹见当官的对他老是要讲礼貌,觉得再不搭理别人自己反而不礼貌了,于是同意继续探讨礼貌问题,条件有两条:第一,我爹的革命力量要被尊重并保存下来;第二,讲礼貌要落到实处,不要老在那里谈虚的。
明朝当官真讲起礼貌来特别快,两条都无条件答应。
1628年,我爹终于被明朝当官的正式称呼为:大明海防游击。这个吵吵闹闹了几年的礼貌问题终于解决了,也落到了实处,官级实际上差不多就是明朝的海军少将。
我爹当官了!那个时候他激动不已,从他的小吏爹爹给他取名郑一官开始,他就身上承载着光宗耀祖,光前裕后的历史重任。可是他却生性“荡逸”,对读书根本没什么缘分,却对打架混日子情迷不已,极度失望的小吏爹爹含恨去世了,他这个不成气的“一官”投奔澳门的舅舅,就为了能把肚子吃饱。虽然在澳门吃饱了独子,并且在业余时间自修了葡萄牙语,后来又自修日本语、荷兰语,说得满嘴的顺溜,可是大明朝却不开外语系,也不授学位证书,自己学了,除了有益于海盗工作外,没什么其它用处,连个知识分子都算不上,还指望当什么官?
后来在日本卖鞋当裁缝,偶尔做点买卖,娶了日本老婆,能吃口热饭,都快要在日本安心养儿子了,不想却就因为交了几个同样“荡逸”、什么都敢干的粗人朋友,结果又逃出日本,到台湾上山下乡,一会随“荡逸”的粗朋友们一起砍柴盖房、种树插?,一会儿到荷兰的跨国公司里边哇啦哇啦的做同声传译。直到正式当上了革命事业的掌柜,通过革命斗争,才终于赢得了与名字郑一官相应的礼貌称谓,我爹容易吗?
我想我爹那时一定感触很多,悲喜交急!我爹的爹,也就是我的小吏爷爷,你安息吧!我爹虽然不读书,性情荡逸,但是终于在他的奋斗下,完成了您的遗愿!
我爹对当官非常认真,并不像太多太多读书出来的官那样就是混日子,吃喝玩乐。我爹扎扎实实地干了几样大事,其重量远远超过这顶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