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我爹的选择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70

黄道周死了,与他一同在这一年离世的还有江南才子――“三言”、“三拍”的作者冯梦龙,但历史继续翻开它新的一页。这一年,德国数学家、微积分的创始人莱布尼兹诞生。当然,作为最直接的结果,这一年我爹在隆武皇帝的朝廷中终于少了一个主要的*者。

隆武皇帝又少了一个真诚帮助他的臣子。

这位雄才大略,一心想像建立东汉的刘秀那样,当中兴之主,并为此殚精竭虑,放弃了所有爱好和其它追求的皇帝,在孤独的绝境中依旧挣扎。

他想离开福建,亲自指挥军队去收复江南各地,可是计划却始终没有能实现,当然,我爹的暗中阻挠和拖延起了很大的作用。

1646年4月,满州人的头头们命令他们的贵族――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他攻下了杭州,渡过钱塘江,来到了绍兴。

隆武皇帝被这严峻的局面强烈的刺激着,他一再要求去增援浙江、江西等地的抗清斗争,但是以我爹为代表的那个团伙坚决反对,散布出兵必被灭亡的失败情绪,隆武朝廷的最后一丝改变局面的努力最终没有得到实施。

按照隆武皇帝的计划,他打算率领大军,由福建转道当时斗争最为激烈的江西,在那里站稳脚跟后,南连湖南的何腾蛟,侧应他北上去攻击湖北;再沿长江攻占江苏、浙江,与当地仍在抗清的明朝势力联合,将清兵赶出长江以南;另外再利用江西连接福建、广东等地,形成一个绝好的战略部署。

然而我爹对此计划毫无兴趣,就是皇帝一再提拔的湖广总督何腾蛟,也对出兵江西一再拖延,使得这个伟大的复明计划最终泡汤。

清军打下了浙江,要是再穿过仙霞岭,就是黄道周驻足叹息的那座山岭后,就到达福建了。到时候,隆武朝廷就会完全暴露在清军的马蹄之下。

仙霞岭是拦阻清军南下福建的唯一一道屏障,清军的马蹄,本来是无法通过这里进入福建的,可惜的是,正应了那一句俗话:堡垒总是先从里面被攻破的。

负责此处防守事宜的我爹,并没有打算在这里彻底拦阻清军。因为他已经接到了老乡、投降分子的杰出代表洪承畴劝他投降的信件。依据我爹那简单的算术思维,他认为投降能够将他的利益最大化,超过了与隆武皇帝合作所创造的利润。

一切的交易都秘密的谈妥了!

我爹暗中已经倒向了清军,依据我爹的海盗天性和他那擅长进出口买卖的特性,他没必要为了一个即将覆灭的小朝廷而付出太多的血本,他只要东南海域的进出口买卖,什么反清,什么复明,在我爹眼里,都跟吃猪肉还是吃牛肉一样,没多大区别,上哪个就吃哪个。

我爹不想得罪满州人,何必呢?交个朋友不是很好吗,而且看来满州即将要当自己的新掌柜了,留个好印象没坏处!

我爹就是这样,抱着这种态度,他对大叛徒洪承畴的家属不但没有治罪,反而接到府中待若上宾,为自己早就留好了后路。

在有奶就是娘,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个儿的心理操控下,我爹要当叛徒,投靠新主子了!他在与清军秘密讨价还价后,终于决定迎接这位新掌柜,彻底抛弃隆武皇帝,于是他秘密吩咐仙霞岭守将放弃天险,不战而退,当起了清军的导游。这位仙霞岭守将不是别人,就是我爹的亲信、后面出现的和我纠缠不清的那位施琅的亲叔叔――施福。

在筹划好这些后,我爹向隆武皇帝――这位被他捧上皇位,又即将被他抛弃的旧东家,做了一下最后的诀别。

福建已经向清军敞开了大门,不幸的被出卖者和可耻的投机者开始了一段完全两种心情、两种情绪的对话。一方坦若无事、潇洒不羁;一方绝望愤懑、压抑悲哀。下面就是这真实的一幕:

我爹:朝廷的税赋,很多从我这里支出,而我又是通过海上的买卖来维持的,海上现在出现了骚乱,我必须回去解决不可!

隆武皇帝:你先等一会儿,我和你一道去好吗?

对话就此结束,因为我爹根本就没有回答隆武皇帝,而是来了一个向后转,带领兵丁离开福州,赶回到了老家泉州。

我爹早就打好了算盘,不想和清军发生冲突,所以调集兵力南下,等待正式投降。

其实不光我爹,在那个时候,很多大臣都早已经做好了向我曾经的恩师钱谦益热切学习的准备了。

清军通过我爹敞开的军事通道,进入了福建。

福建已经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