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航海时代(18)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57

澎湖列岛由大小几十个岛屿组成,位于台湾海峡中靠近台湾岛一侧,一直是被明朝政府当作受直接管辖的领土。虽然这里地方偏僻,不具备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由于当时日本的倭寇在侵扰东南沿海时,常常以澎湖列岛为基地,所以大明朝决定在这里驻军800人,每年春秋两季汛期时驻守,其余时间撤回。当时刚好因为汛期结束,岛上驻守的士兵暂时撤走,于是荷兰人如入无人之境,在这里开始了大拆大建,规划进行新的根据地建设。“伐木筑舍,为久居计。”(《明史.和兰传》)

荷兰人把这里当作他们新的对华贸易的中转站,一边大肆进行建设和规划,一边没有忘记他们的根本使命――抓紧时机做买卖赚钱。

在生意买卖中,一些福建进出口商人和他们建立了融洽的伙伴关系,其实有一件事情我比较纳闷,就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从这些400年前的福建生意人,到前几年大红大紫,后来潜逃加拿大的赖昌星,福建人怎么都那么擅长进出口生意,善于继承传统呢?

说起做进出口生意的人,少不了两头的雇主,一头是卖的,像大明朝的沿海各地的生产商,一头是买的,像这些红发碧眼,出手大方,什么都肯买的荷兰傻子。这两头少了任何一头,都无法做成进出口生意,所以福建商人一心想把这些荷兰来的洋主顾留在澎湖列岛,一边长期维持相互之间的买卖关系。

荷兰人巴不得如此呢!于是一边盖房子,一边在福建商人的引导下,荷兰人找了一个翻译,派遣代表前往对岸的福建,找到明朝的官员,谈判建立进出口买卖的关系。荷兰人挺横,要么和我做生意,要么小心挨揍!可是谁知道,在严格贯彻海禁国策,有些看不起外国人的福建官员那里,荷兰人碰了一鼻子灰。

怎么办?就这么撤出澎湖列岛吗?荷兰人当然不干!

福建商人这个时候继续发挥作为中间人和向导的巨大作用,通过他们在福建的重要关系之一――福建税监高?,来牵线搭桥,争取促成此事。高?这位负责税收的太监,其实就是万历皇帝安插在福建的耳目,他要是给万历皇帝耳朵前吹吹风,没准这件事情就跟把澳门租给葡萄牙人一样,顺利办成了呢!

可是,正在税监高?收受了荷兰人的贿赂,为这事向上级领导万历皇帝所撰写的报告还在路上向北京城运动呢,福建的官员们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福建巡抚对这些奇形怪状、不明国籍的生意人没有多少好感,加上这些来路不明的怪人们曾经在广东和福建酿造了不少事件,加上不能动摇的海禁国策,加上倭寇侵扰,海边总是不太安宁,所以还是牢记“稳定压倒一切”的精神吧!没有稳定,什么都谈不上。因此,福建的官员们在打过几次招呼,可荷兰人一点都不领情,不但赖着不走,还动不动异想天开,想修理大明朝,在这种情形下,福建官员们毅然打算开会讨论,看能不通过武力手段驱逐荷兰人。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同志就荷兰人盘踞澎湖列岛的原因、实质、答复方针、斗争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热切的讨论。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讲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荷兰人的第一个死对头――大明爱国将军、民族英雄沈有容就此走上了历史前台。

这个在明史上面并不怎么有名的武将,其实历史功绩比起戚继光、俞大猷这些人来一点也不逊色,因为他也参加指导了抗倭战争,而且战绩很是辉煌。

为了不让对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被埋进故纸堆,我也不管什么详略得当、主次安排了,就此花一些笔墨,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光芒闪烁的大明将军吧!

按照明史的记述,沈有容的家乡是安徽黄山脚下的宣城,也就是久负盛名的宣纸产地。

沈有容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沈宠是明朝有名的大学者,叔父沈懋学更是在万历皇帝时期考上了状元,并且与张居正、汤显祖有哥们关系。沈有容从小跟叔父学习诗文,按理说基础教育扎实,以后弄个什么状元、探花之类应该不错,可是比起那些吟诗作赋,他却更爱武术和兵法,对上马砍人格外感兴趣。

万历刚当上皇帝那会儿,叔父去边疆游历,带上了沈有容。站在长城要塞上远眺,目睹大明壮美的河山,和边塞雄壮粗犷的军旅生活,沈有容深为震憾,就跟周总理在学校里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一样,沈有容也坚定的树立了自己的宏图大志――“为大明的崛起而参军”。

状元叔父不想让他误入歧途,就劝导他说大明朝重文轻武,要是很想干军事,还不如先参加科举考试,等以后当了官了,再想办法转行去打仗。其实状元叔父说得没错,后来的戚继光、李成梁、袁崇焕、卢象升这些一品武官,其实都是原来的科举出身,半途转换了职业,当起将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