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瓜州、镇江这几座南京城周围的屏障已经全部被我们拿下了,这场出师长江的重头戏――攻克南京,终于摆上了议事日程。-=手打吧会员手打 www.shouDa8.com=*
不过围绕怎样进攻南京这一问题,我和参谋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参谋潘庆庚认为,现在南京的几处门户已经攻克,我军声威大振,天下惊动,最好还是不要骤然进军,应当暂时把大本营安在瓜州,然后派众位将领镇守扬州、镇江等地,依靠战局的有利地形,安置百姓,稳定民心,寻找满清防守上的漏洞,集合兵力,运用闪电战手法,一举攻克。另外我们控制了长江下游和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枢纽,是北京城周围几百万满清军民所需粮食的中转地。现在粮道断绝,不出两个月,北京的吃饭问题就会导致*,我们不费一兵一卒,正好可以达到瓦解满清的目的。
这位足智多谋的参谋,还以三国时曹操在与袁绍作战时,偷偷跑到官渡去烧了袁绍的粮草基地,最终导致袁绍大败为例,说明他的建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另一位参谋冯澄世,也就是上一次经过崇明岛时,劝我攻下崇明岛的那位。其实还不限于此,有一些记性好的朋友,应该会想起来,在当初我派甘辉等人攻打福建的仙游时,有一位建议用挖地道炸开城墙的工程师,运用这一办法,攻下了坚固的仙游城,为用火药攻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战法。那个工程师,就是这位参谋冯澄世。
冯澄世的意见和潘庚钟的意见惊人的一致,也认为满清在这一带的城池坚固异常,而攻城又不是我军的强项,因此最好先驻扎瓜州,利用险要的地理位置,切断满清的粮食通道,同时安稳民心,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再派人赶快去向永历皇帝报告,请李定国等人出兵北上会师,才算最好。
这两位参谋所言,都是切中要害,非常可行的实际做法,但是我的看法却和他们不同,我认为应该乘胜追击,赶快进攻南京,主要原因吗,我试着论述一下:
现在的情况和三国时期不同,那时候东汉政权分崩离析,曹操、袁绍等各地军阀林立,而现在我们大明朝建国300多年了,早已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拥护和认可,只是因为当初的连年自然灾害,以致管理秩序大乱,才被这些满州靼子们乘虚而入,狐假虎威,依靠屠杀和武力,占领了大明江山。现在我们大军进入了长江地区,正好可以利用当地群众思想基础较好,振臂一呼,招徕整个江南地区的反清豪杰,壮大革命力量,痛击满清势力,否则,等满清集合各省的兵力完毕,到时大军围攻,我们再想有所作为,就很困难了。当年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同志,就是一举攻下南京,建立了大明朝,然后进行北伐,如同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般,所以兵贵神速,正应该乘胜前进,攻打南京。
两位参谋见我已作出决定,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那位被我封我破虏将军的高谦,作为镇江和平解放的有功人员,为了继续为革命积极作出贡献,对江南、江北一带的满清同僚展开了有力的宣传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说的真是一点错都没有。满清的水师在他们头领的带领下,带着200来条战船加入到了我们阵营,句容、仪真、**、浦口、宁国、池州、滁州等地也都派代表前来,要求和我们大明站到一起。
革命形势太高涨了,我当初根本就没有想到,江南地区会有这么好的反清基础。
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这句几千年前的哲学观点说的真是一点都没错,革命形势的顺利发展,让我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乐观主义情绪,判断能力也出现了偏差。
南京城已经近在眼前了!
南京,南京!
在我从家乡泉州毕业之后,就在1644年,也就是崇祯皇帝自杀、满清入关,整个大明江山变色的那一年,我第一次走进了南京城,在国子监里深造,直到1645年,南京的弘光政权倒塌,我在南京城里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如今,这座被满清占据的东南名城,终于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
7月2日,遥望南京巍峨的城墙,我在长江中的战船上隆重祭祀了天地和明太祖朱元璋同志,然后举兵直奔南京城,由凤仪门附近离江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