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喋血南京(5)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96

南京城看起来依旧是一番原样,只是城墙里面的管理者早已不再是大明的同志们了。我带着甘辉、马信等十几个人,骑着马来到了紫金山,登高远眺,勘察地形。

要说南京的风景名胜,除过玄武湖,就只有这紫金山了。紫金山高耸城外,站在山顶,眺望城内繁华,只见绿树掩映,屋舍纵横,城外则是蓝天白云,长江如带,气势恢宏,非一般的城池可以相比。

见到此雄关险川,我左右的参谋们也都各抒己见。潘庚钟说道:“南京城的山川形势,用龙蟠虎踞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真正是帝王之都,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因为占领了南京,才建立了大明朝。今天我们占领了瓜州,神速进兵,要是一鼓作气,攻下南京,然后再迎接圣上前来,坐镇南京,那么中兴大明,也就很有希望了。”

潘庚钟的看法我深表赞同,以前都是在福建沿海那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上你来我往的搞拉锯战,打了好几年,也没扩大多少地盘,要说中兴大明,也不知要熬到个猴年马月去?现在我们千军万马,努力同心,一定要抓住机遇,攻下南京,然后居中指挥,招徕天下英雄,干一番事业。\本章节贞操手打 shouda8.coM\因此我们这次千里北伐,直入长江,真还有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气魄。

时不我待,针对长江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了。

在对紫金山朱元璋同志横躺着的地方进行了祭拜后,我部署兵力,安排众位将领,各自领兵据守要地,并设置?望台,互相值班报警,并配有深沟和木棚等军事防御设施。营寨相连,号角齐声,这阵势,确实挺让满清发虚的。

当时的好多史料都在形容我这一军事行动的时候,用了一个词,我觉得还算比较准确,就叫“江南震动”。

南京城里管事的人叫管效忠,这名字还真是有点意思,他能当上南京城里的满清头头,估计和这个名字多少有一些关系。

管效忠听说瓜州被我们攻下后,急得到处调集兵马,还没有什么眉目呢,又听闻说扬州、镇江相继失陷,那股沮丧,真是一齐涌了上来,还没缓过劲来呢,又听说我们已经打到了南京城下。

管效忠倒是个比较注重调查核实的官员,听说我郑成功已经包围了南京城,决定先叭在城墙上看个究竟再说。

管效忠没看见别的,就看见城外旌旗招展,人叫马嘶,大军密密麻麻,围住了南京城。这管效忠基本上来说也不是个猛人,一看这阵势,顿时胆战心惊,立马下令关紧城门,躲在里面成天忧心忡忡,大气也不敢出。

管效忠没有派人来表示说他打算考虑一下投降,但我估计,他这个时候抵抗的意志,并不怎么坚强。

可是,一个人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一时的善心和慈悲,却结果害了我自己。

这个人就是朱以佐,这个被我军俘虏,最后又被我放生的满清官员,在逃生后不是找个安稳的地方去安享晚年,而是单骑一个人跑到了南京。管效忠叭在城墙上实际检阅我军的阵容后没几天,就听到了朱以佐同志在南京城外的敲门声。

作为亲自参加过镇江战斗,与我军亲密接触,并亲历了战斗、逃跑、活捉、放生、再逃跑的唯一见证人,朱以佐同志的描述和看法无疑极大的影响了管效忠的决定。

“没什么”,朱以佐同志畅所欲言了,“海贼虽然猖獗(这鸟人出口伤人,实在可恶,真后悔当时没把他一刀给砍了),可人数也不过就几万人,船只也就几百条,瓜州和镇江失陷,都是因为我们一时大意,准备不足造成的。现在既然他们兵临城下,可以先派人前去要求宽限几天,准备投降事宜,以便麻痹他们,然后再计划守城事项,等候援军到来后,一举攻破。”

这朱以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所说的这些数据其实掺了不少水分。我们军队人数并不是太多,但围城人数10万还是超过的,并不是什么几万人,而且船只也不是几百条,而是过了一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