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最后的战斗(2)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42

我当时可以说手里捏了满把的汗,

荷兰人的舰船又高又大,吃水、载重、船上装载的火炮数量,都大大超过我们所有的木制帆船,并且都是我爹当年所遇到的很是难缠的夹板船,另外,加上荷兰人在岸边精心修筑的各种碉堡、大炮,还有装备荷兰士兵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短手枪、手榴弹,甚至还有瞄准器,都不是我们这些拿着冷兵器的士兵们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荷兰人的笔下,这么描述我们的士兵:“敌兵使用各种各样的武器。有的把弓箭挂在背上,有的左手持盾,右手执剑,不少兵士双手拿着装在长柄上的大刀。”

荷兰人委派的台湾总督揆一也得意洋洋的认为:“国姓爷拥有大量的火药和重炮。虽然中国人比欧洲人早好多年就知道了制造火药和铸造大炮的方法,但其威力无论如何赶不上荷兰的产品”。

荷兰人的心理优势并不是完全来自于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军工技术。1625年,曾经跟随荷兰船队在中国沿海参与抢劫的荷兰人威廉•庞德古写成了风行一时的《难忘的东印度旅行》,里面记载了对中国人的观感。他说:“中国人很少听到过枪声,据说一听到枪声就吓得要命。”

他们在中国沿海烧杀抢掠,却很少遇到有效的抵抗。在荷兰船的甲板上,经常挤满了被俘获的中国人。

庞德古说:“每当我走上甲板时,这些中国人就马上让出一条路来,并且合掌跪在两旁,真像绵羊一般的驯服。”

据甘为霖《荷兰人侵占下的台湾》记载,荷兰人每年向生活在台湾的汉族同胞收取人头税和关税,“获得了不少利益”。虽然居住在台湾的汉族移民人数将近十万,但是他们却接受了一千多名荷兰人的统治,甘心缴纳这不合理的税赋。 相反,台湾的日本移民并不多,但是他们认为他们比荷兰人来到台湾的时间还要早,所以坚持认为他们才是台湾的合法居民,而坚决拒绝缴纳这种税赋。

我不否认,在封建**屠毒几千年的中国,国民的血性被一茬又一茬的阉割,连颜思齐这样的伟大国民,都被一再通缉,身前身后,都逃不过“海贼”的称谓,而只有奴才,才是封建制度打造出来的合格产品,荷兰人这么认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很可惜,我郑成功却不是!荷兰人必将为他们的这种认识,付出惨重的代价。

为了避免别人说我自吹自擂,在后面的叙述中,我想更多的借用当时经历这一历史事件的荷兰人的笔调,来叙述这场战事的经过和细节。

一位叫做菲力浦•梅的土地测量师,此时正在台湾工作。这位喜欢记笔记的荷兰人,作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记述,最著名的就是后来尘封在海牙档案馆300多年的他那本手写本――《梅氏日记》。

他写道,他“正在赤嵌城的普罗岷西亚市镇外面的中国医院指示几个中国水泥匠建造大门”。

蔚蓝的大海,奔涌的浪花,一切都从荷兰人踏上这里的37年来一样,平静而优美,他们都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人看到碧蓝的海面上,竟然现出几个黑点,越来越近时,他们才看清楚,是无数只大船,直朝着他们脚下的岛屿而来。

有敌人来攻击台湾了!他和周围的荷兰人一样,放下手中的工作,登上赤嵌城城堡,向海里张望。“戎克船(南京平底船)很多,匆忙之间无法计算数量”。

他描述了他看到海面时的场景。

“敌军全副武装,士气高昂地从位于新港车路旁的JAN SOU庄园,越过高地,击鼓吹管,行军而来,其中有几个骑马的。他们的军队有数不完的漂亮丝质旗帜幡旒,头戴光亮的头盔,手握大刀,迅速沿INDING路,经过哈根那(HAGENAER)森林,来到海边的小森林,在普罗岷西亚北边,公司的庭院小溪后面扎营,在那里搭起上千个白色帐篷,时间是下午一点半。”

我在安营扎寨之后,打算先礼后兵,因此派遣代表,送了一份告台湾荷兰人的公开信给赤嵌城的长官猫难实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