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谈的比较投入,所以时间比较长了一点,估计有50分钟左右。他可能是这次面试到目前为止,我面试过的人中谈话时间最长的一个,而且也是作为面试官的我话说得最多的一次。不得不承认,和这样的人沟通很轻松很愉快。
S同学是今天最后一个来面试的应聘者。大概下午四点多,我在会议室见到了S。S身着蓝色牛津纺的衬衫,在外面套了一件暗黄色的夹克,单肩背了个时下大学生都喜欢背的书包,总的看起来,形象还算不错。但这样的装扮很自然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学生。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既然我们已经看过他的简历并了解了他大致的背景,我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他。
其实,很多公司并不排斥招大学生,我们公司也是。只是很多部门负责人或者主管都认为时下大学生缺点比优点多,自学能力差,不派专人长时间辅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心气高,做了几天就觉得样样懂了,嫌工资低,吵着闹着要升职加薪;毫无主动性,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承受不了压力,加两天班就要辞职;不能被批评,受到批评就流眼泪;最厉害的是,上司好不容易培养好了,也在领导面前死活要来了足够优厚的加薪,结果跳槽了。[手打吧(www.shouda8。com) 疯子手打]很多公司就是因为这么一些顾虑而不愿招用大学生。
反过来看,大学生身上也有很多优点,比如,创新精神,乐于探索;有潜力可以发掘,而且易于塑造;还有率真和诚实,很多有过社会履历的人在这方面往往很缺乏,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藏得很深;最大的优点是尽管培训时间比较长,但一旦能够适应公司工作氛围,成活率相对比较高,且对企业来说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且易于培养成公司需要的员工。所以,一定程度上对一些起步职位,尽管公司在招聘广告上打着1年以上工作经验,其实并不排斥背景适合的应届毕业生。
S上海前五名的大学管理类专业毕业,得过数次奖学金,英语6级,曾在一家著名国企的相同部门实习3个月。尽管不算特别优秀,但各方面条件也算不错。我计划在第二轮种,如果找不到合适人选,就找一个可以培养的候选人,从简历上来看S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候选人。
由于上面的原因,我对S的考察,更注重各类能力,性格,专长等方面,而并不会特别关注工作经验。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大学生要适应一家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得了工作和环境的压力。所以在S自我介绍以后,对S的压力测试就开始了。
第一个问题是很常见的:“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同时选择这个职位?你觉得你凭什么能够胜任这个职位?目前你觉得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在哪里?怎么弥补?”S虽然有点紧张,但比我想像得要好很多,“我们公司是国际知名企业,在业内也有很好的口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第一次了解我们公司母公司在海外的一些业绩和文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有很多好感,也很向往,而且目前这个职位和我的专业的相关程度很高,所以综合两个因素,我选择我们公司这个职位。”
S稍微顿了一下,继续说:“我的专业方面学习了XX,XX,XX等课程,都与目前的职位所要求的专业比较相关;而且我对这方面也比较感兴趣,自己平时也喜欢阅读这方面的书籍,积累了一些知识;我还在XX(简历中提到的他实习过的大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对这一块工作也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而且更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我能够胜任。” S又顿了顿,微笑的并带有一点歉意地问我:“请问后面一个是什么问题?刚才比较紧张没太听清。”我又提示了一下。S继续自信的回答:“我觉得差距仅在于经验,我可以说只有一点点的相关经验,但还是有差距,我想我会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帮助尽快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继续追问:“如果没有人教你帮助你甚至没有培训,你觉得你会采取哪种办法帮助你尽快弥补自己的不足。”S表现的略微有点紧张的回答:“什么都没有啊,我想自学是必要的,我这方面能力挺强的,先看看和学习以前的东西是怎么做的,然后举一反三,我想会有所帮助。然后,碰到具体问题,我想我还是应该主动来请教您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同事点拨一下。我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答得还算得体。而且我也注意到S在说话的同时一直很礼貌的观察我的表情,我时不时的点头可能鼓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