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瓷语(1)
作者:司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76

书桌上摞放着四本蓝封线装书,每本书里都有书签探出头来。拧开台灯,林浩顺着书签轻轻翻到了第一本书中间:

东琉璃厂路南220号,翰文斋,店主韩林蔚,字滋源,河北衡水县人。1932年仲秋继承其父俊华之业。韩林蔚精于鉴别古书版本、抄校本及名人墨迹,并善仿苏字。其收售的善本甚多,其中抄本类有《西清砚谱》二十五卷,清乾隆内务府写本,榜纸,朱红画格,门应兆绘图,此抄本为内廷赏于恭王。《叶石林奏议》十五卷,为汲古阁毛晋摹宋本,即所谓毛抄本,二十行,行二十字,上有汲古阁毛晋宋本甲字印。此书在毛抄中为最佳的一种,原为凤山禹门氏家藏,后归翰文斋,后又售于某氏,某氏又转归文友堂魏氏,随即流入日本,归东京文求堂田中庆太郎,其后,文奎堂以重金购回,现归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徐仙翰藻》十四卷,内插图十四页,色青绿,极精美,朱红画格,楷书。《太平御览》,南宋蜀本,二十行,行二十字。《南巡盛典》,为七阁之一的文渊阁抄本,图极精。

韩林蔚历年所售宋刊善本有:

《六臣注文选》六十卷,南宋福建刻本,售价三千元。

《分类标题南华真经》,密行小字本,首册有补抄,为汲古阁藏本。

《唐文粹》百卷,宋绍兴九年刻本。

《攻瑰集》一百二十卷宋刊本,欠十七卷,每页二十行,行二十字,黑纸,上有四五家收藏章。此书与《唐文粹》合售一万元,为定兴徐梧生旧藏。

第二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西琉璃厂――卷二,书内压着两张书签:

西琉璃厂甲192号,邃雅斋,董金榜、刘英豪、郭景新三人合伙设。董金榜字会卿,河北新城人。刘英豪,字子杰,河北深县人。郭景新,字子章,河北三河县人。董、刘二氏通目录学,前后经刘氏收得宋刊本约二十余种。董氏所收善本亦伙,如1939年与文殿阁,乔景熹及上海古玩商孙伯渊等合伙购进南京邓邦述家藏古书,共价四万元,其中大部分皆系抄校本,最著者有《穴研斋抄本》等六种。1941年左右,该店外境货郎赵智丰由武汉得明《周益文忠公大全集》一部,原定十六册,有黄丕烈题跋,并补抄数处。每册书皆有黄氏题字。其后损之又手批重校一过,一批到底,绝精,1956年献于北京图书馆。1942年,由上海得明兰雪堂活字本《容斋五笔》。宋洪迈撰,黄棉纸,有严元照批校并题跋,归天津赵元方先生收藏。1946年由山东黄县丁氏家得明蓝墨格写本《册府元龟》一部,白棉纸,品相完好,售价一千八百元,归天津刘明扬先生藏。1952年得明天顺五年刊本《宋学士全集》一部,计二十六卷,附录一卷,黑口,明宋濂撰。此为第一刊本,极为罕见。1959年由北京得《菊坡丛话》一部,计二十六卷,六册,明单字编,约明弘治间刻本,黑口,硬黄纸,售价一百八十元,归北京图书馆。

西琉璃厂180号,来熏阁,店主陈杭,字济川,河北南宫县人。对版本学甚精,业务经验亦广,虽年过花甲,记忆犹强,凡稀见之书,某年售价若干元,归何处,随口说出,无稍差。1931年,继其叔质卿业。1940年十月间,派其表弟张世尧、孙景润于上海设分店。该店经营偏重于戏剧小说及大部分书籍。陈杭常往山东、山西、河南、江浙一带收书,解放后其店伙马健斋亦常至江浙中原一带收书。陈杭历年收到的珍善本,如1938年曾购得天津李善人家古书一批,约两大卡车,其中宋元版数种;同时又以一千八百元得南宋刊本《欧阳行周集》二册,唐晋江欧阳詹,行周撰,此书又名《欧阳文集》,系原翰文斋韩子元之徒李希明得自山东诸城。又曾于日寇侵占北京时期购得上海孙一修藏书一批。与隆福寺修绠堂等合购浙江嘉兴沈氏爱日庐藏书一批,其中多佳本。解放后,曾与裴子英合购明弘治《西厢记》两巨册,售价一千二百元,归北京大学图书馆。后又收得上海吴眉孙家藏书数十箱。1956年得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十二卷,郑若会著《江南经略》,明曹学侄编,崇祯年间刻本《石仓历代文选》。1957年孙景润由唐山得《防浦纪略》一部,计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