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辽自觉无脸面去见曹操,竟欲自刎,一旁的副将们死命抱着他,叫道:“将军,不可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安可自寻短见?”……众将好不容易把张辽的剑抢过,其中一人道:“于禁、乐进见死不救,拒不发兵,导致我军兵败!将军定要保全性命,将此事告知丞相,定要严惩二人,以告慰死去的兄弟们在天之灵!”
张辽仰天长叹,无可奈何地收集败兵。他料想此时樊戈一定会分兵牵制于禁和乐进,而且兖州中门大开,无法可守,于是急令人望寿春搬兵,自己退守兖州,协助防御。
樊戈击溃张辽后,立即调兵遣将。他料于禁、乐进必定退守,便令舒华星夜领军与胡车儿会合,追杀于禁一军;廖画领军切断乐进的归路,让他无法后退,甘宁引军正面攻打,夹击乐进;而樊戈自己则领剩余军士,望兖州进发。
果然,于禁、乐进风闻张辽兵败,死活不知,心中也暗自后悔,各自退兵回防,结果先后落入算计之中。于禁被舒华、胡车儿率领的骑兵追杀,死伤极重,惶惶如漏网之鱼,尽弃辎重粮草而走;乐进被廖画、甘宁包夹围攻,损兵大半,最后带伤杀出包围,夺路而逃。自此,曹军防线完全被破,幽州大军望兖州长驱直进。
当不多日后曹操惊闻张辽兵败,即使他一向镇定,也不禁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眼神,足足问了探子三遍,才喃喃道:“九里山、鲁国、任城尽皆失守?这……何以如此?何以如此!”他连退两步,一个踉跄竟跌坐在地。
众人大惊,连忙扶起他来,只见他一脸后悔,问道:“何以三处失守如此之快?”探子不敢隐瞒,说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曹操听后,久久不能言语,半天才含泪叫道:“若如此,是天灭我也!”
郭嘉到底不愧是曹操其下第一智者,立即进言道:“主公,此时并非懊恼之时。今兖州空虚,我等当立即班师,以拒樊戈!倘不速退,我等皆无处可归矣!”曹操执着郭嘉的手道:“悔不听奉孝之言,导致兵败地失,悔之无极!”急令全军班师。正此时,忽然又有惊报!只听见“报!祈禀主公,大事不好!”一个探子从外急进帐来。
曹操刚听到张辽兵败的消息,已经十分恼怒懊悔,便怒道:“何事如此惊慌?”探子添了添干裂的嘴唇,然后道:“禀报主公,刘备引军数万,现全力攻打许都。曹洪将军领兵接战,连败数阵,望主公早发援兵!”
曹操与众文武一起失色,这一回,即使郭嘉的脸上,都露出震惊的神色。因为刘备这一支奇兵,不论是曹操还是郭嘉,就连樊戈陈京龙等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到底刘备为什么会这个时候突然出兵呢?而当日徐州之战后,他又去了哪里?
话说当日,徐州大战,吕布身死,徐州为陈京龙所得,但是刘备当然明白,陈京龙不可能把到手的徐州让给自己。何况樊戈弃官而走,或多或少与他们三兄弟相逼有关,所以幽州众将有不少人对三人怀恨。刘备为求避祸,主动要求驻守小沛,陈京龙当时正忙于安抚徐州军民,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发现陈京龙精明,而且对自己有防备之心,自觉在陈京龙强压下处处受制,于是调集仅有的数百人马,带着家小星夜离去,不辞而别。也是刘备命好,当时留守下坯的赵云因为听闻附近有一股二千余人的吕布军残余落草作乱,于是亲自领军讨伐去了。等赵云得胜回来,收到消息时,刘备已经去远了,追之不上,只得派人告知陈京龙。
刘备领着关张等人,却不敢投曹操。因为他也知道,说到精明与狡诈,曹操远在陈京龙之上,不到迫不得已,他不想依附曹操。他首先想到的,是荆州的刘表。因为刘表是汉室宗亲,而且为人还好,野心不大,道理上该不会亏待自己。至于日后怎么样,那日后再说。
刘关张三人领兵经过汝南时,却没有想到和汝南的刘辟、龚都对上了面。刘辟、龚都是黄巾军残部,早就知道三人平黄巾时的厉害,竟然甘心归降。刘备大喜过望,要知道,汝南处于曹操、袁术、孙策等数个势力的交界,算是一个过度地带,因为无利可图,多方势力都没有来剿灭刘辟、龚都,因此当地兵力还不俗,足有数万人马。虽然是乌合之众,战力不高,但只要加以训练,战斗力是可以提升的。于是刘备等人就在此安定下来,一方面训练军士,另一方面四处召集人才。不多久,关平、寇封(即刘封)、周仓、裴元绍等相继来投,刘备实力不断壮大。
刘备虽身在汝南,但是他就象一头立在高处收拢翅膀、随时蓄势待发的猎鹰。天下各处的消息他都不断派人探听。曹操对献帝的威压,陈京龙对徐州的治理,孙策在江东的崛起,袁术在寿春的无道……一切一切,刘备都派人打探得清清楚楚。他就在等着机会,因为他兵不多,他必须看准时机,一击必杀。
而现在,刘备终于可以确定,自己的机会来了!曹操孙策连手和陈京龙大战,而且彼此相持如此之久,许都不可能不空虚,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他能一举攻陷许都,进而进京解救天子,那他多年的志向便终于得以实现了!
而这一战,关键只在一个“快”字!所以,除了留部分军士守汝南之外,刘备调集了所有能调集的人力物力,立即攻打许都!
曹操不愧是一代枭雄,很快就从震惊中冷静下来。他决定分兵两路,夏侯兄弟与郭嘉领一半兵退守兖州,而他自己领一半兵去救许都。临行前,他慎重地对夏侯兄弟道:“汝二人守兖州,务必仔细,凡事皆与奉孝商议,断不可独行独断!”二人躬身领命。
曹操又对郭嘉道:“奉孝与樊戈对阵,某也不多嘱。樊戈诡计多端,真奉孝之劲敌也!务必多加在意!”郭嘉道:“某知晓了,主公亦多加保重!”于是两军分道而行。
孙策听闻曹操退兵,急召集文武众人,商议道:“今眼看寿春将破,四处城壁开始破损,城内箭支似乎也将尽,曹操却忽然退兵,想是其后方有变。我欲继续攻打寿春,先擒陈京龙,再收徐州,徐图进取,各位以为如何?”
两班中闪出一人道:“主公,窃以为不可如此。”众人一看,原来是张昭。只听他说道:“我军与曹军一同攻打寿春以来,耗费钱粮,伤损军士,然依某所见,幽州军虽受困,然并未慌乱,防御得法。况且幽州尚且有数十万雄师在,闻陈京龙受困,早晚便到,曹操忽然兵退,或许正是为此。险地不可久留,我等也当便退。”
一人出列道:“先生所言差矣!正因为我军耗费了许多钱粮,牺牲了不少将士,才不可半途而废,不然如何对得起牺牲的将士们?望主公勿听张子布之言!如今陈京龙其下兵微将寡,此是不击之,更待何时?”正是黄盖。
张?与张昭并称“江东二张”,两人私交甚密,而且一般的老成持重,他也不赞成再战,便忧心忡忡地道:“黄将军有所不知,那幽州众将威名素著,非同小可,将军不可小视。”
黄盖听了,呵呵一笑,道:“先生好多心!以前为陈京龙征战四方的幽州七将,早已去了大半,想来他们现在正窝在家里高睡不起呢!而幽州其他的所谓猛将,如今尽龟宿城内,这等人物,又何惧来?”说着望了身边的众将一眼,众将都哈哈大笑,连孙策眼里也有了笑意。
张昭见张?被众将笑得满脸通红,急忙道:“主公,幽州众将虽然退隐者众,但听闻陈京龙受困,他们如何会坐视?他们始终会再次为陈京龙而战。连袁绍、吕布等人都相继死于他们之手,主公不可轻视啊!”说到这里他满脸焦急,已经跪了下来。
程普冷哼一声,出列道:“先生何以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幽州有猛将,我江东便没有耆宿么?久闻幽州的樊戈、舒华、廖画勇猛无匹,程某倒想领教一下!”
“够了!”孙策不想见两边文武的人继续争执,面无喜怒地站了起来。
君王一怒,张昭、程普都不敢言语了。孙策的目光,随即落在了一个人身上。
只见这人长身玉立,面如美玉,举止儒雅,若不是身着鲜亮的盔甲,谁看到他,都只会觉得他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而不会把他和战场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个人在孙策心中的地位,甚至在整个江东军来说,都绝对是重心人物,他甚至有能力做到许多孙策都做不到的事情,而且目前天下还没有事情能走出他的算计。
有着这个能力、却一直一言未发的,只有那个男子――周瑜!
孙策望着他道:“公瑾,你意如何?”
周瑜年轻俊秀的脸很是平静,朗声道:“各位将军说得有理,但二位先生所言也并非无因。寿春将破,机不可失;然曹操忽然兵退,也必定有他的道理。可令人速去查探,同时加紧攻打寿春。倘若十日内可破城,那是最善;倘若攻之不下,我等可全师而退,以待他日。”
孙策从其言,于是翌日开始亲自领兵加紧攻打。
第二天,寿春城内的陈京龙等人也感觉到敌人的变化了。很明显,今天敌人的兵力减了很多,而且曹军连影子都没见一个。可是尽管如此,江东军攻城的力度却比以前强多了,让本来就十分疲惫的幽州军疲与抵挡。陈京龙与赵云、高顺、文丑等人死战了整整一天,江东军才无奈退兵。
杀退江东军后,赵云首先道:“何以今日竟无一个曹兵?莫非曹军已经退了?”
陈京龙心里明白,看来郑伟溪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把樊戈他们找来了。眼看寿春现在的情况,如何也难再抵挡十天,曹军现在退了,必定是后方有变故。如今剩余的只有孙策,压力大减。可是陈京龙也知道,从今天江东军的攻势看来,很明显之前那些日子他们是留力了。而且江东军经过不断增兵,寿春城内的幽州军经过鏖战却死伤巨大,兵力上已经被对方比下来了。武将们也有不少已经带伤了,难以力战,所以陈京龙能做的,只有……等!
而事实上,樊戈也没有让他等太久!当五日之后,一支幽州军出现在了寿春附近。
“禀报主公!日前幽州军大破曹军,如今正望寿春而来,前军只离此地二十里外!”
“哦?”孙策闻报一愣,与周瑜对视一眼后,问道:“敌人前军有多少人马?领军大将是谁?”探子道:“领军主将未见其人,只旗帜上是一个‘舒’字!”
周瑜一转念间,脱口道:“舒华?”
孙策点了点头,道:“必定是此人!素闻昔日幽州八将中,此人立功极多,威名显赫,非寻常之辈。”周瑜嗯了一声,赞同道:“然也!况且樊戈、舒华与廖画三人素来型影相随,此人若至,想来另外二人也离之不远矣!”
程普性直,首先出列道:“主公不必担忧!某愿出战,先斩舒华,再擒樊戈献于麾下!”
黄盖也出列道:“某愿同往!斩将立功!”
太史慈却出列道:“末将以为,那舒华勇冠三军,必定武艺过人。只怕二位老将军未必能胜,某愿前往一探!”
其实此时程普、黄盖年龄也不过五十,但是二人资历比较老而已。他们见太史慈有轻视之意,一起怒道:“汝安敢小视我等?”
孙策摆了摆手道:“各位将军不必相争,我意已决,明日我当亲战舒华!”
众将都是一愣,没有想到这一战主公居然跃跃欲试。确实,孙策武艺在江东难有敌手,军中能和他一争长短不过太史慈。今天听说舒华要来,他如何不见猎心喜?众人都不想主公犯险,立即有人劝阻,但孙策还是决定自领一军前往。
翌日,孙策将与舒华一战,正是:
素闻敌将武艺高,自领雄师会英豪!
不知二人一战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