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岳父
作者:zgc200503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05

74、岳父

书薇的家人虽不是黑五类正规军(地富反坏右),但也属21种人。@本章节孤独手打 www.ShouDa8.Com@讲起她的父辈也是够复杂的了。她生父杨蹊径早年留学加拿大,获工程硕士学位。归国后先是各处教书。后在国民政府湘省教育厅任职。时值1944年,中日战事最烈期间。日军为打通湘桂通道,进逼**滇缅后方,发动衡阳攻防战,时称衡阳会战,为抗战后期最大一次战役。处于湘桂交通要道的东安县县长一职临战出缺。谁都明白,此时此刻这决不是个肥缺。存亡危急之秋,岳父被指派为代理县长,出生入死,组织军民,协同主力部队作战。衡阳沦陷后,他曾作诗叙其事:

家仇国耻两层忧,阻敌东安欲斩酋。

击揖中流钦祖狄,鞠躬尽瘁恭卿侯。

忠奸顺逆谁先辨,成败利钝我未筹。

自古盖棺才论定,岁寒松柏见劲遒。

东安这段经历,家愁国难同时袭来,其间许多事,想必极为复杂,以至有“忠奸顺逆”“成败利钝”难辨之慨。但我相信他是无愧家国的。此诗写于衡阳沦陷后一月,显然不是供发表的。因为战事失败,无功可表,所以它必是在舒吐真情。其间悲歌正气,完全是言为心声。事实上,书薇也是从父亲遗物中看到这首诗的,并非从什么宣传资料中得来。万不料,建国后,肃反时这期间的一件事被他17岁,追求“进步”的亲侄女(愿上帝宽恕她)揭发成了罪状,把某次枪决汉奸之事,说成他解放前有血案。为此,人民政府判他坐了十年牢。其实撇开这件事的性质不谈,光这件事的可信性就是个大问题。当时他一个县长无权判处任何人死刑,那时也还讲点法制,必得通过程序。然而不容分说,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抓你,我肯定不会犯错误;不抓你,我有可能犯错误。那就抓。这就叫极左。代理八个月的战时县长,不惟有功,竟至罹祸,他心里的冤屈不知有多大。

抗战胜利后,岳父即赴东北,担任过长春市教育局长。旋又复转任职湘省教育厅。1949年,时局飘摇,省主席程潜召集各部密商起义之举。教育厅长李祖荫因病告假,岳父代行主事,参与起草和平起义宣言,通电全国,他是跟在陈明仁之后第四个签名的。正因为如此,解放后,论功行赏,获省教育厅留用,他还当了几个月副厅长之职。然终究不惯新式官场,乃去职转赴长春,任东北科学院编辑主任。这件事解放后他竟未作声张,现在猜想他大概是怕人追究他挂冠离职,拂逆善意,乃不识抬举之举。是后来服刑期间,偶见报载**接见程潜等民珠人士,触发感慨,说:同为起义之人,自己与程的境遇有如霄壤之别。同狱战犯(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检举此事,谓之心怀不满,抗拒改造,狂妄到竟敢跟程潜相提并论。幸亏抚顺监狱不愧是模范监狱,竟然去调查了解,查证了此事,将他作起义人员对待,即刻释放。并说他为何不早说。此时他已冤枉坐了五年牢。这件事他在忆及追随程潜起义的诗里也记述过:

为民收拾旧河山,湘上梓云未等闲。

勉效驰驱忝末议(追骥尾――原诗修改句),谬蒙捉掖出红墙。

……

岳父坐牢是由检举揭发始,又由检举揭发终,始信人言之可畏,我这个未见过面的岳父,看来是个十足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