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250|H:190|A:L|U:http://file1.qidian.com/chapters/201011/21/1402586634259631835141950154286.jpg]]]妈妈手稿
三线厂职工住宅多按老厂的格式建造,我们厂的员工大部份是东北人,故住宅样式照搬东北(准确点说是沈阳)老厂的样式。
最先建造的是平房。沿着坡度平缓的山坡,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二十多栋平房,每栋六户,分为单间和套间两种,单间面积约25平方米,套间是单间加9平方米的小间,不到35平方米,进门就是厨房,也就只有1.5米见方。没有水管,没有厕所,六户人家共用两个水龙头,水管的池子设在每栋门前空地的中央,下雨天要打伞或穿雨衣出去用水。十栋平房配有一座公厕,当然咯,都是一排排的坑,下面直通粪池。
第二批建造的是二层和三层楼房,结构与平房差不多,室内仍然没有水管和厕所,不过户外水池处有遮雨的棚子,下雨天用水可以不打伞。
第三批建造的是五层楼房,跨度很长,有四个楼梯入口,每层八户,一厅两房带阳台,面积稍大,比较实用。最令人满意的是家家有独立的厕所,水管进户,虽然面积仍然不大,但比前两种住房己舒服得多。
厂子里设有分房小组,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住房分配方案由工会和厂领导决定,根据人口数目、工龄长短、职务高低等打分排队。已婚育的女职工做绝育手术后可多增加10平方米,所以厂子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顺利,有的只生一个就去做手术,多10平方米,就多一间房,可以住得宽敞一些。这种奖励方法行之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火炕和火墙,这玩意儿我在南方从未见过,据说在东北差不多家家都有,在这种潮湿寒冷的山区,倒是非常实用。
火炕一般建在睡房里,高约1米,隔墙与厨房炉灶的通风口相通,中间用砖块砌成烟道,表面用灰砂浆抹平。厨房的炉子只要盖上炉圈加足煤,那熊熊的火焰就会呼啦啦的直往通风口里抽去,通过火炕的烟道,从烟囱出去,最多过半个钟头,那火炕表面摸上去就热呼呼的了。寒冬腊月,外面冰天雪地,东北人把棉被铺在炕上,全家大小一字儿排开睡上去,可暖和啦。
除了取暖之外,我给火炕总结出几个特殊功能。
其一,“干衣机”。洗净的衣服和床单等铺在热炕上,即时直冒水蒸汽,半个钟头就可烘干。如把衣物扯直再铺,还可免烫。妈妈们把婴儿尿布也放在炕上烤,加速周转。(那个年代纸尿片还未面世)
其二,“腰腿痛治疗仪”。那些老寒腿经常睡火炕烤烤,病情可以好转。
其三,“烤箱”。火炕上靠近炉灶的地方,温度最高,女人们把蒸熟的地瓜(即番薯)或土豆放在上面,两个钟头后就能烤出香喷喷的干货来,小孩子最爱吃了,一会儿拿一个。
其四,“孵蛋器”。火炕上温度不太高的地方,垫上薄棉被,把受过精的鸡蛋放在上面盖好,不时翻动翻动,十天半月的(具体时间长短记不清了)就能孵出小鸡来。材料保管员老荀太太见我不相信,便特意挑了十多只受精蛋,用薄棉被盖着放在炕上细心地孵,还天天用灯照那蛋。终于有一天下午,笫一只小鸡用小嘴腾腾腾地敲碎蛋壳,冒出毛茸茸的小脑袋来,老荀太太马上把我找到她家去,和三个女儿一起观看其他的小鸡出壳全过程,真是有趣之极,可惜那时没有摄录机。一直到深夜,十多只小鸡才全部钻出来,还有几只是芦花鸡呢。我终于相信东北女人的这种本事了。
老荀太太告诉我,让母鸡孵小鸡,会耽误下蛋,她们老家的女人经常把抱窝母鸡赶出鸡窝,往它头上浇冷水,想尽办法弄醒它继续下蛋,母鸡的孵蛋任务则由人接管过来,用火炕孵。这真绝了!但是对可怜的母鸡们未免太不公平了。
火炕有这么多好处,村寨的老乡们很羡慕,有些老乡试着请厂里的师傅到家里帮忙搭火炕。一般不用给工钱,只要有好烟好酒好饭菜招待就成了。厂子里几个搭火炕的高手着实忙碌了一阵子。
火炕面积大,住房面积小的一般只搭火墙。火墙是房间靠厨房炉灶的那堵墙上加搭一小堵墙,高约1.5米,厚约0.2米,上面可以摆放东西。火墙内的烟道通往炉灶及烟囱,烧火时,火苗窜入火墙的烟道能把火墙烤热,上面挂的衣服很快干。冬天时,我喜欢靠在火墙上看书,很舒服的。
火炕火墙也有缺点,烤多了会口鼻干燥,皮肤干裂,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