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钓鱼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88

妈妈手稿

工厂的男公民们八小时外的休闲活动大致有三种,种地、下棋打扑克、钓鱼。

工厂周围山峦起伏,溪流湖泊蜿蜒,劳改农场周围有许多小河、小溪、小湖,还有一个大水库,树木婆娑,景色怡人,空气清新,是钓鱼的好去处。

钓鱼者喜静,一般是独来独往。清早起床,带齐干粮、水、渔具,骑车或步行到目的地,一钓就是一天,黄昏时分才回家,虽然很辛苦,但其乐无穷。

钓鱼者见面聊天的话题大多是钓鱼技巧、渔具知识及独门秘笈等。星期一上班的路上,你总可以听见三三两两的钓鱼者大声交流星期天的收获和心得,听的多了,连我这个从不钓鱼的也略知一二。

钓鱼的工具很讲究,渔竿大致分手竿和车竿两种,手竿线短,用来钓较小的鱼,一般用玻璃钢制成,高级点的有碳素杆。车竿是用来钓大鱼的,杆柄那儿有个小轮子,用来收放长长的鱼线。

钓鱼者要花钱买杆、浮漂、鱼钩、鱼线等等物件。每逢有人到上海出差,总有一大堆人托他买渔具。精明点的钓鱼者自己动手做钓竿,还真能用。我就见过动力车间一个车工偷偷地在车床上车那卷渔线轮子的轴心,纯属私活,给车间主任看见了,绝对会挨一顿臭骂。

钓鱼的学问多了去了,什么鱼饵、水温、风向、喂窝点等等,水文地理食料样样俱全。钓鱼迷们交流经验的同时,经常吹嘘自己的战绩,有时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会争得面红耳赤,真是较劲得很。

动力车间一位五十多奔六十的老电工老李头,人称老顽童,就是一位铁杆老钓鱼迷,他除了上班和睡觉外就是钓鱼。老李头长得结结实实,脸上没有皱纹,外人一看顶多三十七八。他年轻时是老厂的足球队员,乐观开朗,我刚分到车间时,看到造反派开会批斗他,说他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老去钓鱼,老李头不服,站在高凳子上大声嚷嚷,钓鱼怎么地?革命导师列宁流放期间还去钓鱼呢!我怎么不能钓?搞不清列宁被流放时有无去钓鱼,造反派们估计是被他蒙住了,总之后来就没有再批斗他。

全厂肝炎大流行的日子里,老李头也染上肝炎,可以休一段长长的病假。别的患者都发愁,他却求之不得,因为可以舒舒服服全天候地钓鱼了。每天清早骑车往河边跑,中午回家吃过饭再去,天擦黑才回来。如此折腾了一个月,他的病就好了,在家养病的还没他好得快。

老李头的钓功不错,从不空手回家,他老婆说家里小孩吃鱼都吃腻味了,因此后来就分给邻居吃。

技术科一位老资格的工程师老孟也是钓鱼迷,平时看他都文质彬彬的,上河边钓鱼时,一样也是身穿工作服,头戴草帽,脚穿长筒水靴,标准的钓鱼者装束。老孟是上海人,喜欢用从家乡买来的车竿钓鱼,他说钓小鱼没意思,要钓就钓大的。

一天,老孟和另一位同伴一起到湖边钓鱼,运气很好,没过多久浮漂就往下一沉,鱼咬钩了。老孟一拉,好家伙!没拉动,准是条大家伙。老孟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拉,还是拉不动,就象拔河那样,老孟和那条鱼僵持了一段时间。突然那条鱼猛一拽,老孟没站稳,跌倒在地,但仍死死握着钓竿不松手,那条鱼很大劲,把老孟拖着走,急得老孟大叫,同伴闻讯跑过来叫道,快放线!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嘣地一声鱼线断掉了,胜利的大鱼带着钩跑掉了。

同伴是个钓鱼老油条,经验丰富,直埋怨老孟,你咋不放线呢?遇到大鱼咬钩,不能硬拽,要先放线,悠着点拉,把它折腾累了,才能钓上来。后来厂里的钓鱼者们取笑老孟,不是你钓鱼,是鱼钓你!

我老公也是钓鱼爱好者,经常带着水和葱油烙饼做中饭,一钓就是一天。

有个周末早上,我睡懒觉刚起床,老公就风风火火地进门了,大叫,快拿大木盆来!肯定是有料到,我赶忙把洗澡用的直径一米多的大木盆端过来,老公把湿漉漉的布袋往盆里一倒,一条大鲤鱼在盆里扑达扑达地蹦着,我赶紧倒满水,那条鱼很大,约莫十一二斤重,小孩子们都跑过来看。老公休息一会,兴冲冲地又去了,想再碰碰运气,不过笫二次没有钓到大的啦。

那条鱼太大了,老公把朋友叫来,分了一半给他家吃,我们也吃两天才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