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40

四十、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朱熹注解:三归,台名。事见说苑。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

这个解释,明说不能令人信服。

当然,三归,历来争说纷纭。所以,得先讨论什么是三归。

1、以前,我解 史记 时,因为看的是一家之言,没有对 三归 的解释产生疑惑。史记 的解释是 娶了三房女人,还不同姓。因为他帮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功劳太大了,所以,齐桓公以诸侯的规格,来解决管仲的个人问题。

2、三归,就是市场管理费,国家赏给管仲可以抽三成。

我早先以为这个说法还有点靠谱,结果去看其证据,我立刻就嗤之以鼻。

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之一,叫郭嵩焘,他提出的一个证据,就是:《晏子春秋》辞‘三归’之赏而云‘厚受赏以伤国民之义’,其取之民无疑也,此又一证也。”

我一看,高兴昏了,以为找到铁证,谁知把《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一打开,真想骂娘。

齐景公听说晏子穷得连客都招待不起,太失份了,就“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齐景公就问了: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压根就没提到 三归,有个 三,也是指赠送了好几次,与 三归 八竿子打不着。

当然,他还列举了诸多证据,我都不去查了,因为我觉得这个人的人格非常不可靠,瞎掰。

其余的大致就是三台(用来管理税收的仓库建筑)、三处豪宅(用来安置三房女人)、私用自留地的地名、专属诸侯的礼节。

朱熹的三台是指什么?他说事见说苑。那么我就到《说苑》。

《说苑》,西汉刘向撰。

其中的《善说》篇:桓公立仲父,致大夫曰:“善吾者入门而右,不善吾者入门而左。”有中门而立者,桓公问焉。对曰:“管子之知,可与谋天下 ,其强可与取天下。君恃其信乎?内政委焉;外事断焉。驱民而归之,是亦可夺也。”桓公曰:“善。”乃谓管仲:“政则卒归于子矣,政之所不及,唯子是匡。”管仲故筑三归之台,以自伤于民。

这三归之台,是来干嘛用的?自己用来故意伤害人民的。

为什么要伤害人民?因为管仲把民心给揽得差不多了,功高震主,当老大的不高兴了,要革他的职,于是,管仲就想法来破坏自己的名声,筑三台来让人民反感他。人民嘛,不就是心痛自己的财产嘛,所以,这个三台,应该是用来收税或储存税物的建筑。

我觉得这个也有点悬,于是只好又回来找《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相景公,老,辞邑.公曰:“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矣.今夫子独辞之,是毁国之故,弃寡人也.不可!”

晏子对曰:“婴闻古之事君者,称身而食;德厚而受禄,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也;德薄辞禄,可以洁下也.婴老薄无能,而厚受禄,是掩上之明,污下之行,不可.”

公不许,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恤劳齐国,身老,赏之以三归

,泽及子孙.今夫子亦相寡人,欲为夫子三归,泽至子孙,岂不可哉?”

对曰:“昔者管子事桓公,桓公义高诸侯,德备百姓.今婴事君也,国仅齐于诸侯,怨积乎百姓,婴之罪多矣,而君欲赏之,岂以其不肖父为不肖子厚受赏以伤国民义哉?且夫德薄而禄厚,智?而家富,是彰污而逆教也,不可.”公不许.晏子出.异日朝,得闲而入邑,致车一乘而后止.

晏子那个时期,发工资,是给你一块地盘,你收租。那几年主要就图个吃的。

晏子老了,该退休了,走的时候,就把封地退给了国家。老大就感动了,要像先王赏管仲那样,也要给晏子三归,让子孙享福。

那么,这个三归,明显不是地皮,因为晏子本来就有地皮,应有的都没要,齐景公不会傻到再给地皮。

明显也不是什么台之类的建筑、诸侯礼节、Mm、豪宅。

那到底是什么?

从《晏子春秋》推断,赏给管仲和晏子的三台,应该是指国家拿出一部分开支,作为晏子的养老金,死的时候不必上交,可以遗传给子孙。

可见,古人当官没得养老金这一说,只能例外开恩。

于是,现有两个比较靠谱的的结论,因为它有文字记载。一个是指西汉刘向的筑台说,另一个就是从《晏子春秋》推出来的养老金说。

到底哪一说更靠谱?

我有几个理由,可以认为,养老金更令人信服:

1、越靠近历史当时的人,更了解当时的历史。

刘向是西汉人,比春秋远了不止一点半点,所以,刘向NG。

2、越古老的人,我觉得更老实。

所以,刘向的文字不可取。

3、刘向是外人,而《晏子春秋》记录的本来就是齐国自家的事儿,而且时代接近,绝对比后人和外人都要明白。

4、文字的地位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说苑》,是西汉刘向在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

这个民间图籍和传说,跟历史相比,那就等于天上乌鸦在飞、地下毛狗在追,飘得老远了。

当然,本山大叔更厉害,他说:飘?我要飘起来那都是沙尘暴!

就是说,刘向的文字没得《晏子春秋》踏实。

因此,三台,是指养老金。

咔咔,我把古今扁了一个来回。

这个问题还没完,就是朱熹关于官事不摄的摄的解释,他说: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

这个解释的荒谬。

不看书,凭习惯,摄,也应该是当政嘛,上班、做事,最好理解了

唉,不是四川人的,我把原文刀一刀,你就一目了然了。

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刀后: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官事不摄,有三归,焉得俭?

译文:子曰:管仲那人小器得很!

有人说:管仲生活俭朴哦?

曰:俭朴个屁,退休之后,没上班了,还要领养老金,这也叫俭朴?

可见,朱熹,让儒家弟子情何以堪?